当地时间 9 月 23 日,第 80 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召开。
然而,这场国际盛会却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发言成为焦点。
他不仅超时三倍,讲了一个小时,还将联合国、欧洲、中俄印等国家一一点名批评,言辞激烈,引发全球关注。
奇怪的是,台下 192 个国家却无人反驳,甚至在演讲结束后还报以掌声。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最终忍不住站出来说了一句话。
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国际博弈?沉默的各国又在等待什么?
特朗普的发言充满攻击性。
他公开质疑联合国的存在价值,甚至对联合国大楼的设施进行嘲讽,称其破败不堪,没有提词器,连电梯都是坏的。
他还批评欧洲的移民政策和能源理念,认为这些政策正在让西欧 " 走向死亡 ",并扬言支持移民的国家 " 见鬼去吧 "。
不仅如此,他还点名中俄印,批评中印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并威胁对俄罗斯加征巨额关税,呼吁欧洲效仿美国对俄制裁。
在气候问题上,他称煤炭是 " 干净的、美丽的 ",认为全球变暖是一场 " 变局 "。
在巴以问题上,他否定了巴勒斯坦建国的权利,称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是 " 少数 "。
特朗普的发言充满了霸权思维,将 " 美国优先 " 政策推向极致。
面对特朗普的激烈言辞,台下的 192 个国家却选择沉默。
这种反应背后有三大原因。
首先,美国的威慑力依然存在,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军事强国,得罪美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尤其是特朗普手握关税这一 " 武器 ",许多国家选择忍耐以避免直接冲突。
其次,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时也有所考量。
尽管特朗普的言辞尖锐,但并未直接损害大多数国家的核心利益。
欧洲在经贸、防务和地缘领域对美国依赖较深,即便被 " 骂 ",也缺乏反抗的勇气。
而一些国家则在等待中俄等大国出头,避免自己成为 " 出头鸟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最终打破沉默。
他明确表示,巴勒斯坦建国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奖励。
这句话不仅是对特朗普言论的直接反驳,更是对联合国宗旨的捍卫。
古特雷斯的发言提醒国际社会,全球治理的核心在于公平正义和相互尊重,而非单边主义的强权逻辑。
目前,142 个国家支持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 纽约宣言 ",重申了两国方案的重要性。
尽管美国反对巴勒斯坦建国,但其他四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均已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表明,在时代大势面前,美国的单边主义立场并不具备决定性影响。
特朗普的发言不仅是个人风格的体现,更是 " 美国优先 " 政策的延续。
这种政策无视全球共同利益,将其他国家置于对立面,进一步冲击了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框架。
联合国作为全球政治秩序的象征,其宗旨被特朗普否定,反映出美国单边主义对全球治理的持续威胁。
然而,各国的沉默并非完全消极。
如果忍耐达到阈值,国际社会或将迎来一场伟大的变革。
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正是对这种挑战的积极回应,强调国际法治、公平正义和互利共赢。
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复杂问题。
特朗普的发言充满了自大、傲慢和霸道,但国际社会的沉默并不意味着妥协。
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或许是全球秩序变革的前兆。
面对单边主义的冲击,各国需要更加坚定地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迈向公平与正义的新时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