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在校园上空划出绚丽的弧线,当 AI 图像生成软件将孩子们的梦想具象成一幅幅数字画作,四川宜宾屏山县某乡镇小学的课堂氛围瞬间被点燃。
9 月 25 日,由俞浩基金会与追觅生态联合发起的 " 未来教室公益计划 " 正式走进宜宾市屏山县——宜宾市中山街小学屏山学校,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 科技创新第一课 "。项目团队通过炫彩无人机、AI 图像生成软件等前沿科技产品,为乡镇学生带来沉浸式科技体验,以 " 硬件 + 软件 " 创新模式推动科技教育普惠发展,让更多学生能在 " 家门口 " 享受到科技创新教育。以科技点亮梦想,守护乡镇孩子的独特棱角,让每一个天马行空的梦想都能被看见、被点燃。
未来教室公益计划:以科技之力,推动教育无界与成长平等
作为一项聚焦科技教育的创新性公益项目," 未来教室公益计划 " 不仅关注资源的捐赠,更致力于通过前沿技术打破地域与资源壁垒,助力教育公平与个性化成长。此次在屏山县中山街小学屏山学校落地的课程,正是追觅生态 " 文明无界 " 理念在教育公益领域的深度实践——将智能硬件、算法能力、工程师资源等生态优势,转化为乡镇孩子可感知、可参与的科技课堂。
" 我想成为宇航员遨游太空 "" 我想成为科学家 "" 我想成为足球运动员 "…… 课堂上,一位位学生的梦想职业通过 AI 图像生成并呈现在屏幕上时,他们眼中闪耀着的光芒,正是科技赋能教育的最佳注脚。
本次 " 科技创新第一课 " 以沉浸式互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未来教室公益团队带来的安全低门槛、更适配于小学课堂使用的炫彩无人机互动引发阵阵惊呼;"AI 绘制梦想图 " 环节则让每个孩子从科技观赏者变身科技创作者。这种 " 空间 + 设备 + 课程 " 三位一体的方式,不仅搭建起从 " 感受科技 " 到 " 主动创造 " 的成长桥梁,更有助于缩短城乡之间的科技教育资源差距。
" 未来教室公益计划 "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教育不是单向灌输,而是激发每个孩子可能性的催化剂。我们希望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持续陪伴,让科技真正成为乡镇学生们追寻梦想的桥梁。
从 " 设备支持 " 到 " 生态赋能 ",构建可持续公益新范式
除了为学校建设智能化教学空间," 未来教室公益计划 " 还同步开发定制科技课程,并联合本地教体局单位及屏山县中山街小学师资团队,开展长期跟踪指导。从 " 捐物 " 到 " 育人 "" 育梦 ",该项目实现了从 " 输血 " 到 " 造血 " 的公益范式升级,真正为乡镇孩子的多元发展提供支撑。
" 未来教室公益计划 " 坚信,真正的公益改变来自于系统能力的注入。依托追觅生态在智能硬件、算法研发等多领域的积累与产品生态布局,项目未来将持续把更多真实科技场景带入乡镇课堂,引导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 " 以科技实现梦想 " 的价值观。
值得一提的是," 未来教室 " 落地宜宾屏山也是教育创新公益与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合的体现。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将科学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积极拓展多方合作。" 未来教室公益计划 " 作为 " 企业出技术 + 基金会出模式 + 学校出场景 " 的协作典范,不仅为当地储备了未来科技人才,也更好地促进人才与地区发展的良性循环。
当科技遇见教育,最动人的不是设备运转的声音,而是梦想被点亮的那一刻。从一节创新的科技课到一间持续运营的 " 未来教室 ",在公益力量的托举下,乡镇少年们的 " 棱角 " 梦想因科技赋能而更加清晰、闪亮。
" 未来教室公益计划 " 的深远意义,不仅是教学空间的升级,更在于其对教育公平、个性化与多元可能性的持续探索——让每个孩子,不论身在何处,都能拥有自由追逐梦想的底气与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