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风平浪静的酒店业,已经太久没见过这样令人激动的故事了。
你很难想象,一家门店数量还不破百的酒店品牌,却能让投资人和消费者疯狂上头。
城际酒店,这家华住旗下的新锐品牌,正在颠覆传统中高端市场的逻辑。
前段时间,华住集团 Q2 财报出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是城际酒店第一次出现在资本的舞台上。
而城际的成绩呢,是相当亮眼:
上半年,在酒店行业 PevPAR 整体下滑的大趋势下,城际在开业不足 18 个月的新店、次新店占比超过 80% 的情况下,城际的 RevPAR 达到 370 元,开业 18 个月以上的成熟店甚至能达到 441 元。
在扩张上,城际的在营及待开业数也同比增长 57.1%。
华住这个酒店业 MVP 兼超级品牌制造机,用城际的成绩,再一次向行业宣告了它的实力。
财报一出,股价应声大涨 5%。
要知道,酒店股票从来就不具备 " 心电图 " 属性,对业内人士来说,利润掰着手指头都能算明白。
这么稳健的行业,你想找一个能撬动股价的新故事,难,非常难。
那么城际酒店的新故事是什么呢?
1
理性主义精英的定向爆破。
从年初的城际包豪斯酒店设计展,到全国推出 " 爱因斯坦 " 大聪明咖啡。
城际的每一步棋,都下在大厂精英们的心窝窝里。
尤其是最近,城际牵手了全球专业运动穿戴设备第一品牌——佳明,搞了场声势浩大的跨界联名。
买不到,但能 " 住得到 "。
活动上线,就吸引了 150 万人报名参加,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某些头部品牌双十一搞活动的热度。
这颗营销核弹不仅仅是声量浩大,商务精英们也是真的掏钱支持。
要知道,累计入住 25 晚才能领取手表,而且不能用企业卡,必须是本人真金白银的掏钱入住。
条件堪称苛刻吧?
按城际自己的预期,这 100 块手表起码得 6 个月才能发完,结果呢?
半年的 KPI 俩月就卷没了,爆表了。
要知道,这块佳明表,市值仅在 2K 左右。
而住满 25 晚城际的成本呢?
快 2W 了。
为了一块售价两千不到的手表,不惜花 2 万块,甚至一不小心助攻城际领跑了整个赛道,这值得吗?
千金难买一个 " 我乐意 ",你架不住他们就是同意城际 X 佳明的亲事。
这种电表倒转,品牌倒薅消费者羊毛的事,也只能在这群理性主义拉满的精英们身上发生了。
专业、效率、精准。
这是两个品牌的共通点,也是让这群商务精英们难以自拔的爽点。
城际的逻辑,就是用无与伦比的实用主义,按照精英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去提供最精准最丝滑的服务,成为他们离不开的节点。
这是从底层逻辑上,对酒店业的颠覆。
要知道很多传统酒店的思路,突出一个 " 尊卑有序,等级森严 ",一切向星级看齐。
为了评星,酒店也不管客人需不需要,把健身房、游泳池、行政酒廊、自助餐厅、会议室等等,一股脑全都给整上。
结果呢?
酒店需要投入巨量的人工和成本,在使用频率极低的地方。
而消费者需求频次最高的客房,却经常出现家具老化、墙壁斑驳、插座插不住插头的问题。
光鲜在大堂,寒酸在客房。
面面俱到,往往是面面不到。
对传统酒店来说,维护星级的体面,比维护消费者的体验要重要的多。
所以,他们的逻辑是:"你住你才是精英 "。
但城际说 "你是精英你才住 "。
城际从来不是先画靶子再射箭,从诞生之初,它的逻辑就是 "服务好商旅精英 "这一件事。
比如,效率优先:
你能想象很多传统酒店,甚至是一线豪华品牌,入住的时候还要排个十几二十分钟的队吗?
本来赶飞机赶高铁就又饿又渴又累,下午没准还有会议安排,对商务人群来说,碎片化休息是必修课,一分一秒都是来之不易,要用来积攒精力的资源。
结果到酒店还要拿着行李,在大堂罚站半小时。
大堂金碧辉煌,大堂很体面。
但商务精英们只想帮它体面。
而城际给你的安全感,从进入大堂就开始了。
在包豪斯横平竖直的线条里,在每一个丝滑的细节体验上,没有多花里胡哨,只有精准直达和高效。
30 秒极速入住,24 小时机器人送物,客房灯光不用研究,已经贴心帮你设置好 " 总控 "" 工作 "" 氛围 "" 休闲 " 四种模式,一键直达。
就拿洗衣服来说,城际完美预判了消费者的每一步需求。
洗衣前,你在客房的电视机上扫码就能看到洗衣房的使用情况,不会出现你拿着一兜衣服,到了发现没有空位的尴尬局面。
在洗衣房里,你能得到清洗、烘干、熨烫的一站式服务,甚至还有很多高端酒店都不具备的吸色片和粘毛器,就连洗衣筐都要分颜色。
衣服塞进洗衣机,填上房间号,你就可以走人了。
在衣服送回到你房间之前,会有专人帮你烘好,叠齐,送回到房间。
如果你经常出差,那就肯定能懂这套标准流程的含金量。
无效焦虑,就是极高的能耗。
聪明人,不应该把高能量花在这种事情上。
城际就是这样一家不在 " 仪式感 " 上努力的酒店。
形式跟随功能,设计为解决问题。
这样理工科的直男思维,正是消费者对城际无比上头的原因。
无论是在客房、会议室还是餐厅,城际实现了 " 饱和式电源覆盖 ",让工作优先的职场精英们永远充满安全感。
而最重要的,是城际的 " 靠谱 "。
无论飞到哪个城市,城际的品质恒定,基本可以满足你的所有预期。
从灯光控制到床品再到动线,都克制到了极致——没有一笔多余,工作与休息,能够无缝衔接,一键切换。
要知道,中高端没有刚需。
为什么城际选择了最德味的包豪斯功能主义美学?
因为他们非常准确的把握到商务精英们需要:
不是金边的镜子、浮雕的墙面、需要说明书才能操作的智能马桶。
而是一个能让自己工作时电量充足、不受打扰、效率拉满的指挥部。
也是一个能让自己在休息时,喝上一杯精酿啤酒,用丝涟深睡床垫托稳身体,一觉好梦的加油站。
住店如此,夫复何求?
2
2019 年,华住全资收购德意志酒店集团,城际在中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华住给城际定了一个 " 三年之约 ":
到 2025年,城际酒店要开业 100家。
下一阶段,他们计划要在2030 年,在此之后加一个 0:
在全国开出 1000家门店,覆盖 80%以上的一二线城市,彻底改写中高端酒店的市场格局。
为什么城际的发展会如此有想象力?让市场和投资人为之一振?
城际的账,是另一种算法。
这些年股市的腥风血雨,大家哪个不是吃过见过的?
互联网、元宇宙、AI、新能源 ... 哪个饼不是又大又香又甜?
投资人们都吃晕碳了。
酒店不是风口浪尖上的行业,没那么多故事可讲,也没那么多饼可画。
但正是因为平淡,你才能看到谁在掀起波澜,能让投资人们脸红心跳,春心荡漾。
城际的用户,是当前酒店业最优质的客群之一。
为什么城际能够抓到这些核心客群用真金白银投出的认可,成为中高端市场上的一把利刃呢?
就好像当年全季的迅速崛起一样,全季是在经济刚需与五星级之间两难的时候,给了客户一个舒适但不必丢份儿,够好但不必奢华的选择。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供给过剩的时代,不再面临选择的匮乏,我们甚至没有不被满足的需求。
而城际是在这些眼花缭乱的选择中,给出的一种生活方式:
高效工作,轻松生活。
所有的设计和服务都是围绕此展开,从而产生了这个品牌牢牢抓住客群最大的引力。
城际酒店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新品牌的崛起,更是酒店行业价值逻辑的一次深刻重构。
华住通过城际再次证明,真正的品牌力,不在于迎合所有人,而在于精准击中一类人的深层需求。
从全季到城际,华住始终在捕捉中国商旅人群的变迁。
今天,城际正以 "100 家店 " 为起点,向着 "1000 家店 " 的目标迈进。
它要做的,不仅是规模扩张,更是对中高端市场格局的彻底改写。
资本市场为何为之振奋?
因为城际讲的不是风口故事,而是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品牌的成长,更是酒店业从 " 规模红利 " 走向 " 价值红利 " 的新起点。
在看似平淡的行业里,依然有人能用真正的用户思维,掀起波澜。
未来,当酒店业不再执着于虚名,而是回归 " 服务人 " 的本质——城际或许就是那个率先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品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