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态LT 09-25
智能体,大厂的第二曲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林飞雪

编辑|何坤

运营|陈佳慧

出品|零态 LT(ID:LingTai_LT)

头图|网络公开用图

毫无疑问,智能体正悄悄钻进我们身边的各种场景里。它能当你的 AI 助理,也能成为团队里的 " 隐形搭子 ",不少流程能自动跑起来,连用户自己都没察觉。

在这背后,其实是大厂们早就悄悄埋下的棋。从算法到接口、从插件到计费模式,路子虽然各不相同,但目标都是要将智能体变成真正能挣钱的新业务,这回不讲概念、不拼噱头,直接上干货。拼的不是谁先做出来,而是谁能真跑通、跑顺,还能跑出钱来。

据天眼查公开数据及 IDC 在《多模态融合与全链路赋能,双趋势显现—— IDC 发布 AI Agent 企业应用与生成式 AI 营销双报告》(下文简称 " 报告一 ")中预测,中国企业级智能体应用市场规模,在 2028 年保守估计将达 270+ 亿美元。

过去一段时间,BAT 三家大厂从研发 PK 走向商业落地,明争暗斗越来越激烈,最终目的却别无二致,抢占通往下一个时代的增长通道。

什么是智能体的真正价值

智能体的价值,不在答得好,而在干成事。

从能对话到能交付,从内容生成到任务跑通,这场看似平静的产品进化,实则正是智能体真正跑向商业化的分水岭。

AI 的尽头,是效率焦虑。真正能创造业务价值的,不是模型能写什么,而是能 " 做 " 什么。这恰恰是智能体登场的意义,从 " 你问我答 " 到 " 你说我办 "。

相比传统的大模型交互方式,智能体强调的不再是 " 响应 ",而是 " 执行 "。这一点,在 BAT 三家大厂的路径中已初现差异。

腾讯在 2025 年 9 月 2 日发布了开源框架 Youtu-Agent,其在官方公众号列举文件管理、数据分析、学术研究与广域综述等四个案例,展示其面向真实场景的即用型智能体工具能力。

▲图:腾讯优图公众号

阿里云百炼智能体官网文档则指出,大模型固然强大,但缺乏实时信息、私域知识与插件协同能力,因此需要通过 RAG、插件、MCP 等机制进行任务增强。

▲图:阿里云智能体官方文档

为此,其构筑的智能体应用涵盖私有领域知识问答、个性化聊天机器人、智能助手等场景,结合 RAG、长期记忆及自定义插件,构建智能助手。

而百度旗下文库、网盘也在近期联合发布了全端通用智能体 GenFlow2.0,据其官方介绍,该智能体支持超 100 个专家智能体同时干活,而且 3 分钟并行完成超 5 项复杂任务。

▲图:百度网盘微信服务号

尽管路径各异,但腾讯、阿里、百度的实践共同指向一个方向,智能体的竞争核心正在从模型本身的对话能力,向对真实世界任务的执行与交付能力转变。

智能体日新月异的当下,大厂们早已明争暗斗。功能闭环的尽头,是用户停留;而任务闭环的尽头,是复购、留存与规模化变现。这就是能不能干活比能不能对话更重要的原因。商业入口,从不是最先打开,而是谁能守得住流量。以任务为单位的智能体应用,意味着平台要像经营商品一样经营可调用的任务。

" 一句话办事 " 不仅是体验革新,更是用户入口的重新分配机制。那些率先跑通用户侧智能体的厂商,将可能主导下一轮平台流量的重心迁移。

不过,个人用户的体验只是故事的起点。智能体能否真正成为大厂的第二增长曲线,更大的考验在于如何征服企业客户,打造出真正提升效率的 " 无形团队 "。

如何部署无形团队

过去,企业要跑一套流程,得招一堆人、搭班子、跑会议。现在有了智能体,很多重复的、标准化的事,开始被 " 看不见 " 的数字员工悄悄顶上。它能拆解目标、细化分工、出结果,像看不见的小团队,完成一整套像模像样的流程任务。

在实际落地中,智能体的最大突破在于,将传统人力流程压缩至可以为一句话启动的闭环任务链。例如,财务部门可指令智能体完成 2025 年上半年支出对账,系统自动调用采购单据、更新财务系统表格,完成整个流程。

2025 年 7 月,IDC 在 " 报告一 " 中披露,中国企业 AI 智能体应用虽仍处于追赶全球的阶段,但其中 34% 受访企业开展测试验证,30% 进入 " 较大投入 + 采购培训 " 阶段。

▲图:国际数据公司(IDC)相关报告

报告指出,在技术成熟度、成本优化与行业接受度的三重拐点叠加下,智能体已突破实验室场景,在金融、制造、零售等流程标准化程度高的领域形成规模化落地。

表面看,智能体大多像是一个个聊天界面。但深层看,它其实是个无形的 " 数字员工 ",能管文件、调系统、跑流程,甚至能管别的智能体。这正是大厂比拼的底层竞争力所在,即,不是只调试得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丝滑,而是部署出一支能做事的无形团队。只有能做到这一点,才能更接近 AI 的真正生产力。

在智能体的开发与实际应用中,能力本身比发送指令更重要,智能体不是聊天工具,而是执行任务的虚拟员工。

而智能体是否真的能跑通流程、替代部分岗位,也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据百度官方公众号," 目前,千帆平台上已经诞生了 130 万个 Agent,服务央国企、金融机构、互联网、高校、创企等 46 万家企业。"

此外,腾讯、阿里在面向企业级智能体服务上,也各有动作,比如腾讯利用企业微信嵌入多种场景,阿里则与电商、出海等项目相连接。

这些落地场景,不是实验室的项目,而是真正在企业内当员工用的智能体无形团队。换句话说,大厂已经不满足造一个智能体,而是开始探索如何造一个会 " 自组织 " 的智能体团队。

如果说大模型是一台机器,那么智能体就是给它植入了组织能力。而组织能力能跑通多少任务,则决定了它在企业里能顶几个岗位、干多少活。

智能体不看技术,看产出;不是单纯的自动化工具,而是流程自动化和组织形态的演进。谁能将智能体变成企业级服务的全新运营操作系统,谁就有可能重塑 AI 时代的应用市场格局。

商业闭环才是赛点

当所有大厂都能搭建智能体平台时,差距不再是有没有,而是能不能跑起来、跑得稳不稳,能不能形成商业闭环。

2025 年 6 月,IDC 发布的另一份研究报告——《中国 A IAgent 企业级应用现状与推荐》中,IDC 中国人工智能高级分析师杨雯指出,"2025 年企业级 AI Agent 的核心价值在于大模型调度能力与全链路自动化闭环——通过跨工具链协同实现复杂任务自主执行,推动企业从流程提效向决策智能化跃迁。"

说白了,智能体到底值不值钱,不在于有多少人能用,而在于有多少任务能卖出去、被复购、产生现金流。智能体真正的竞争,正从技术比拼向任务商品化的能力竞赛转变。

换言之,买功能变成买任务,是智能体从工具变成商品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商业变现模式所在。

传统 SaaS 时代,企业买的是功能模块、页面入口、服务时长。而智能体时代,企业买的则将是任务本身,比如生成一份市场分析、调度一个流程审批、做一套材料校对,而不是后台系统或插件组件。

在围绕智能体商业变现与商用付费层面,IDC 在 " 报告一 " 中进一步指出,中国企业表现出鲜明的付费逻辑,66% 偏好 " 基于业务成果计费 ",远超全球 52.7%,推动头部厂商形成场景价值评估、POC 验证、规模化扩展的一体化落地路径。

可以说,这种付费偏好,倒逼大厂需要确保智能体交付的不仅是技术,而是可衡量的业务价值,从而加速智能体任务商品化的进程。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BAT 三家大厂都在强调 "Agent 商城 " 或 " 任务上架 " 机制。在三家大厂智能体的官方文档页面,无不标明类似于 " 支持将完成特定任务的智能体打包为商品上架 ",或是将 Agent 任务封装成 " 无代码可售产品 ",抑或低成本封装为企微 Bot,投放至企业流程场景内,形成服务流动路径等。

谁先把任务标准化、模块化、商品化,谁就越容易把智能体能力变现,而不是停留在演示阶段。

复购率比 DAU 更重要,任务链能否多场景复用是关键。智能体最大的价值不是能完成一次任务,而是能反复完成任务。当供给在扩容," 任务即服务 " 很大程度上会成风向。

智能体的闭环点在哪里?

至少在这样三点。其一,任务规模能不能做大;其二,调用频次能不能跑起来;其三,能不能扩展到更多客户,让这些任务跨公司、跨行业推广出去,把 " 一个单位 " 变成 " 一个网络 "。

目前,大厂正走在智能体生态和商业闭环探索的分水岭上。他们已经不仅关注智能体本身,更在乎谁能把智能体当商品跑通规模和口碑。

因为,智能体最终的赛点,注定是能不能、会不会写进营收报表。

当智能体变成标准任务、可持续被调用、被复购,就不再是一个 AI 项目,而是可以按调用计费、按月订阅、按人头分发的商业闭环和服务生态。

那么,三家大厂谁能先一步将智能体写进财报、撑起增速,谁或许就能在 AI 产业下半场,率先突围。

写在最后

智能体的真正边界,或许还没人能说得准。

看起来只是任务执行与交付,其实背后是人机协作模式的进化与重构。当模型变得更懂上下文,智能体便开始拥有进化目标,越来越多的业务流程将从人类手中悄然交接。

而谁能让老板少跑几趟审批、让员工下班快半小时,谁就赢了一半。谁能让一个流程自动走完、一个方案快速落地,客户自然愿意掏腰包。

最终拿到个人用户流量、企业客户订单的,不一定是技术最强者,而是建立了智能体供给体系和标准化能力的大厂。从这一视角看,押注智能体的未来,某种程度上就是押注平台型大厂在 AI 战略上的执行深度与生态能力。

如对稿件有异议请联系 linfeng@lingtaikeji.com

End

关注零态视频号 离商业更近一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腾讯 ai 阿里云 百度 bat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