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科技 前天
智能体AI成骁龙峰会主角!荣耀蹚出了AI终端的未来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一年前,苹果在 WWDC24 上花了大篇幅介绍 Apple Intelligence,但结果是大量功能不断跳票,甚至到了今年 WWDC25,Siri 的革新又推迟到了 2026。很多人都在感叹:Siri 的生成式 AI 化,为什么这么慢?

相比之下,中国厂商的节奏完全不同,甚至已经从生成式 AI 走向智能体 AI。

过去两年,中国手机品牌迅速将大模型能力塞进终端:从文档总结、AI 抠图,到跨应用执行,动作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荣耀,并没有停留在「AI 功能」的层面,一直都在将 AI 深入操作系统和人机交互,更是即将带来「自进化 AI 原生手机」。

前不久,荣耀 CEO 李健在微博中透露,全新荣耀 Magic8 系列,将从硬件性能、系统交互、应用生态三大领域,带给用户全方位的创新体验,定义最强自进化 AI 原生手机。

这不只是一个新的概念,更是在回答一个核心问题:AI 如何真正走向用户手中,成为可依赖、可成长的随身智能。在 9 月 25 日举行的高通骁龙峰会上,荣耀也终于官宣将于 10 月正式推出全新的自进化 AI 原生手机——荣耀 Magic8 系列。

图片来源:荣耀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苹果和荣耀进行对比,就会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创新模式。苹果选择的是封闭与控制,缓慢地推进每一步;而荣耀则走的是开放合作、快速试错的路径,与高通等合作伙伴合力创新,把最前沿的技术迅速落地到用户可感知的体验。

而从结果看,今天中国厂商已经站上了端侧 AI 的新高地,当苹果还在为 Siri 的生成式 AI 化愁眉不展,中国厂商甚至在迈向以智能体为核心的人机交互。

今年 3 月,荣耀发布了「三步走」的阿尔法战略,并将「智慧手机」视为第一步的核心。这并不是一句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从荣耀 Magic8 系列上透露出的信息,我们能清晰看到,这不是一次常规的产品迭代,而是一次对人机交互逻辑的重构。

过去,用户要完成一件小事,往往需要在不同界面层层跳转,打开不同的 App、点击多个按钮。但正如高通主张的 AI 就是新的 UI,荣耀做到了只要一句话,智能体就能在手机上自动理解并执行。

高通骁龙峰会上,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还在演讲中提到了最新的一句话搜图和 AI 追色,前者通过端侧模型实现真正精准、快速地找到目标图片,后者则更是体现智能体的魅力:用户看到一张喜欢的电影海报,或者戳中喜好的摄影作品,一句话就能让 YOYO 保存为追色模板,一句话在任何照片上「复刻」它的色彩风格。

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背后,智能体会自动完成图像解析、提取关键色,包括套用模板生成全新的风格图片。这不是炫技,而是真正满足了今天用户的需求,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交互体验,把「看到 → 描述 → 生成」变成了完整的 AI 交互闭环。

从「一句话订咖啡」到「一句话多平台打车」,再到「一句话 AI 追色」,可以说荣耀一步步证明了智能体正在颠覆用户日常体验的现实,也在清晰地描绘一个以智能体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方式。但要做到这样的跨越,核心还在于背后技术体系的支撑。

MagicGUI 开源大模型能听懂意图、看得懂界面、分解动作,让 AI 能够真正理解屏幕上呈现的复杂 UI;在此基础上,YOYO 智能体则是「可听、可看、可记、可执行」的执行框架,把指令转化为多步动作,甚至跨 App 闭环完成任务。再加上端云协同一体化的架构,这套体系让用户的意图从一句自然语言,到最终动作执行,在手机等设备端完全串联起来。

但荣耀也没有单打独斗。与高通的合作,也是让这些能力真正跑在手机上的关键,双方联合研发了高效能端侧 AI 模型方案,尤其在端侧低 bit 量化技术和新一代向量化检索技术上实现了两大突破。

端侧低 bit 量化技术能让模型的存储空间节省 30%、模型推理功耗下降 20%,模型推理速度提升 15%。与此同时,新一代向量化检索技术实现检索性能提升 400%。这些都意味着 AI 不必完全依赖云端,也能在设备本地支撑智能体的理解、思考和执行。

而在性能层面,荣耀与高通早在三年前就开始芯片级联合优化,这一次更要带来「超融核架构」,打通 CPU、GPU、NPU 的算力协同。最直观的成果就是 AI 超分超帧,类似 PC 端的 DLSS,能把游戏的 60 帧实时拉到 120 帧,甚至把画质提升到 1080p,而时延和抖动却更低。同时荣耀 Magic8 系列还能跟进用户的使用习惯动态调整性能和资源分配,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才刚开始。荣耀和高通都在强调,「智能体」与「性能」会是决定手机未来体验的两大引擎。荣耀也给出了路线图:从覆盖 200 多个垂直领域,到逐步扩展到数千个通用场景,智能体将从手机扩展到平板、PC,再到更多终端设备。换句话说,今天的荣耀 Magic8 系列只是第一步,未来每一台荣耀设备都可能成为自进化的智能体。

而在这场变革的过程中,荣耀和高通显然是最核心的推手和引领者,正在定义未来手机该有的模样。

「自进化将是 LLM 走向 AGI 的关键能力,也将是 AI 终端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李健的这句话不仅是对 AI 技术趋势的判断,也是对未来终端竞争的清晰预言。

这也是全球 AI 行业正在聚焦的前沿方向。今年 5 月,谷歌 DeepMind 搭载 AlphaEvolve,直接打破了矩阵乘法领域 56 年以来的效率基准,顺带将 Gemini 的模型训练速度提升了难得的 1%。而在 AlphaEvolve 背后,其核心技术就是进化算法,让模型自我迭代。

荣耀也是这个 AI 前沿方向最积极的技术探索者之一。不同的是,荣耀作为一家 AI 终端生态公司,更在意技术在用户日常体验中的落地。对比海外厂商的路径,荣耀并不追求模型参数无限膨胀、也不是试图构建一个封闭的垄断生态,相反从荣耀的做法来看,更看重 AI 与用户日常的无缝融合以及跨生态的开放创新。

模型层面,荣耀在 7 月发布了 MagicGUI 开源大模型,不是单纯做文本对话,而是具备了强大的环境理解和任务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操作屏幕,像人类一样操作 GUI(图形用户界面)。强大的泛化能力,也能让 YOYO 智能体在未经训练的新场景中也能稳定地进行自然交互,就像大多数用户一样迅速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人类是通过记忆、学习和感知反馈来应对陌生的应用、系统甚至更复杂的现实世界。而 MagicGUI 开源大模型的基础上,YOYO 智能体也是通过多模态感知和情境记忆来帮助自己进化,真正做到像人一样看懂图标、按钮和页面逻辑,把一句自然语言转化为跨 App 的连贯操作。对于手机这种高度复杂的人机交互载体来说,这样一来,智能体验的门槛和成本也被大幅降低。

同时在生态上,荣耀也区别于苹果,选择面向行业开放创新,积极拥抱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协议,甚至定下目标要在未来两年内让超过 2000 个 AI 应用与服务无缝接入端侧智能体。再加之与高通等合作伙伴的合力创新,荣耀显然不是在孤军奋战,而是在用「端 + 云 + 生态」的方式打造一个开放网络,也在加速 AI 自然融入我们的日常。

而把时间线拉长来看,ChatGPT 的问世掀起了新一轮的 AI 技术浪潮,中国终端厂商几乎在以跑步的姿态快速跟进和追赶,其中以荣耀为甚。从荣耀 Magic6 通过自研大模型带来「意图识别」,到荣耀 Magic7 引入 YOYO 智能体,再到自进化 AI 原生手机荣耀 Magic8 系列,它在短短两年里完成了从技术到产品的「自进化」。

而这种进化,也代表中国厂商第一次在端侧 AI 领域提出并落地了新的范式——不依赖封闭垄断,而是以自进化 AI 为核心,以开放的合力创新为路径。在今天的全球舞台上,这种范式的意义不止于产品本身,也昭示一个新的局面:

中国厂商不仅是快速拥抱 AI 新浪潮,更开始用自己的理念和产品定义引领潮水的方向。

现在回看荣耀在 AI 上的布局,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它并不是在比拼某一个炫技功能,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无论是 MagicGUI 模型、YOYO 智能体,还是与高通的芯片级优化、开放生态的合力,荣耀选择的不是单点突破,而是体系化推进。

这种体系的力量,也让「自进化 AI 原生手机」即将从概念走向现实。放在全球的坐标系里,对比就更加明显。当苹果仍在为迈好 AI 化的第一步苦苦挣扎,荣耀已经自成一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线,并且跑在了最前面。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荣耀 siri 高通 高通骁龙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