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海浪电影周期间,除 AIGC 单元外,共有五个短片展映单元,放映了 20 部短片作品。通过这 20 部作品,我们可以一窥过去一年内的国内优秀短片创作者的成绩和水准。
在观摩了这 20 部作品的放映后,以本文为契机,写下个人对本届海浪电影周各短片单元的观察与短评。也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好的短片添一捆柴、加一把火。让更多的优秀创作被更多的观众所看到。
首先是竞赛单元。本届海浪电影周共有 " 蓦然回首 "" 此生即彼生 "" 裂隙中的歌声 " 三个短片竞赛单元。这 10 部短片里,既有像《杀死艾达》这样的强类型的动作片,也有《独唱团》等剧情向短片,以及《是公园》这样的独特幽默风格的微妙小品。这三部也是竞赛单元中我个人较为喜爱的,前两部也获得了海浪荣誉大奖。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以下是我对竞赛单元 10 部短片的短评。
竞赛单元的荣誉短片系列
" 蓦然回首 " 竞赛合集 A
《春天与腐烂》
导演 : 邱雨
编剧 : 邱雨
主演 : 涂凌 / 陈吉意
类型 : 剧情 / 短片
片长 : 25 分钟
又名 : Rotten Spring
简介:
小沐会说英语,却学不会家乡的方言。直到她在妈妈的逼迫下回到陌生的家乡,照顾陌生的外婆,她才发现自己与故土的连接。
短评:
腐烂的水果蔬菜与进入生命末期无力回天的外婆一起步入死亡。同样一笔钱,是支撑外婆在 ICU 里痛苦地晚走几天,还是为了外孙女的留学学业?一家三代女性不同的年龄身份也面临不同的抉择。孙女中断了母语方言的继承,也失去了与故土家族的身份连接(但责任并不在她)。女儿夹在上下两代人中间痛苦挣扎。外婆做出了最正确也最符合心意的选择。腐烂为了家庭的新生,化作春泥更护花。谁是自私的已不再重要。
短片拍得扎实但中规中矩,议题明确而不新鲜。涂凌老师演得真好,之前看《课外活动》就对她的表演印象深刻。在这部短片中,在医院,在车上,在家里,几场戏不同的情绪把控到位。这种好演员值得被看见,值得更多的好戏好角色。
《绿湖》
导演 : 朱临惟
编剧 : 朱临惟 / 李明灏
主演 : 张文瑜 / 李拂
类型 : 剧情 / 短片
片长 : 30 分钟 / 46 分钟 ( 导演剪辑版 )
又名 : green lake
简介:
" 当阳光洒在湖⽔上,泛起的光斑是可以实现愿望的珍珠。" ⼉时的胡鑫对这个童话深信不疑,固执的他带着玩伴李媛下湖捞 " 珍珠 ",李嫒途中溺⽔⾝亡 ……
⼆⼗年后,衰败的磷肥⼚,⻘年胡鑫在那做锅炉⼯,他遇到了⼀位与李媛长相相似的⼥孩——李玥。因此,胡鑫受到李玥的吸引,⾛到⼀起。二⼈相处过程中,胡鑫感受到了李玥似乎就是当年的李嫒,⽽这个神秘的⼥⽣也在胡鑫⾝上寻求某个答案,两个⼈的情感蒙上了⼀层迷雾。与此同时,⼚⾥⼀桩失踪案件也在悄然发酵,随着案件真相浮出⽔⾯,纠葛其中的二人,不得不揭开在⼼头萦绕了近⼆⼗年的阴影,他们袒露彼此的秘密,以保护这段情感关系…
疫苗在接种前是安全的,身份在揭露前是迷人的,过往在回忆时是痛苦的,真相在曝光后是残忍的。湖面上珍珠般的光泽,屋顶翠绿的泛光,锅炉废料的黑灰,深夜绿色的磷火,这些光芒颜色交织在一起,让现实与记忆同样朦胧,让过去和今日的魂魄共同浮现。影片塑造了一种颇为迷醉的危险关系和气息,双重悬念(失踪的人 / 女主的身份)带来的不安和赎罪感萦绕在男主和观众心间。但戛然而止的结尾令人愕然,有些荒诞。
女主角的气质很独特,原来还演过《垃圾袋》。观影时一直在思考记忆所具有的选择性与欺骗性,或许这才是男主不记得儿时玩伴已死的原因:他只是在逃避童年的阴影。 想看更长的版本。
《顺流而下》
导演 : 宋一博
编剧 : 宋一博
主演 : 杨薇 / 文昕
片长 : 27 分钟
汶川地震过后,唯一一台记录了女儿生前影像的老旧手机坏掉了,在维修手机的过程中,徐晓丽渐渐开始反思自己对女儿的态度,质疑自己是否还要做新的试管婴儿。
题材和范俭的《活着》《两个星球》一样,都是关于汶川地震后失独家庭的伤痛与再要二胎的悲欢。不过在看过纪录片后,剧情片无论演员再努力,一对比也还是相形见绌。不忍心苛责演员用力的表演,作为年代戏在手机等美术道具处也做了还原和规避。但在纪录片的真实面前确实无法企及。短片有意拍摄和剪辑了女主角拒绝与丈夫同房的戏,而没有(情愿或非情愿下)的同房戏。因而结尾自然受孕的电话就显得机巧,刻意。和片中 " 被以旧换新 " 的手机维修店、偶遇小偷与销赃维修店、争吵后地震的几场戏一样。
女主从维修手机到拒绝取手机的变化不够清晰。逝去的女儿和记忆永远不应被忘记。此外手机内视频的清晰度也过于高了,有点出戏。
" 此生即彼生 " 竞赛合集 B
《阿利亚的吉尔巴拉》
导演 : 胥瑞
编剧 : 胥瑞 / 林霄
又名 : Children of the Land
这是一个发生在新疆阿勒泰的小故事。性格孤傲的速滑天才阿利亚曾在一次训练中被冰刀鞋划破额头险些失明,从此内心埋下了恐惧的种子。阿利亚和洒脱开朗的吉尔巴拉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友,吉尔巴拉每天都会用自己的马拉雪橇接结束训练的阿利一起回家。一次偶然,吉尔巴拉加入了速滑队,因性格开朗,她很快与其他队友打成一片,并且在速滑训练队中崭露头角。不安和恐惧的种子在阿利亚的心中悄悄发芽、直至爆发,波及到两人的亲密友谊。最终阿勒泰辽阔包容的土地和温厚善良的人们治愈了阿利亚,两个女孩重归于好。
电视电影融合春晚小品主旋律的味道。尤其是成人角色和群演小孩的表演部分,过家家一样浮夸。
《无忧无虑》
导演 : 李龙剑辉
编剧 : 李曼
主演 : 郭彥君
类型 : 短片
片长 : 25 分钟
又名 : 翎的借口 / Quick Pause Quick Breath / A Step From Me
2023 年初内地香港重新通关,常年饱受酗酒困扰的林翎被要求前往香港参加社会福利署的审核,以重新获得儿子的抚养权。但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失控的儿子、难以遏制的酒瘾和地缘身份的尴尬,让她开始思考另一种可能……
生活哪有什么无忧无虑,只是强颜欢笑的逃避和抗拒。单亲未婚妈妈、酗酒、香港子女…故事切入角度刁钻,议题性拉满。成片质感和完成度也不错。女主角演得很好,从微表情到肢体到身体恐惧,对角色的演绎可圈可点。小男孩也把一个超级讨厌的熊孩子演得淋漓尽致。结尾如字面意义上的 " 飞了起来 "。也裹挟着观众的观影情绪一起逃离到空中,无处安放。
《是公园》
导演 : 李岩
编剧 : 李岩
主演 : 李丛喜
类型 : 剧情
片长 : 20 分钟
又名 : The Park is Public
简介:
一个山东老人来到上海生活,在公园里遇到了两个同性恋老人。
短评:
令人眼前一亮的惊喜之作。镜头的设计很有巧思,尤其是几个固定镜头与打网球那场戏的运镜,堪称神来之笔。厕所的 " 佛光 " 也令人忍俊不禁。电影举重若轻,无比微妙幽默地呈现了 " 夕阳同 " 同志议题。
用轻松化解沉重,以诙谐诠释觉醒。表达老战友、咖啡等元素值得回味,也暗示了主角心态的转变。李丛喜老师此次表演与以往饰演的角色大相径庭,角色状态拿捏非常到位,诠释格外出色。是一部看后心情愉悦很想笑,又经得起琢磨品味的那种短片佳作。
一个陷入虚无主义的宅男在周末被迫陪母亲爬山,他们争吵、走散,在茫茫的寻找中,儿子发现自己生活在虚拟的世界 ... ...
" 裂隙中的歌声 " 竞赛合集 C
《杀死艾达》
导演 : 蔡坤宇
编剧 : 林霄
主演 : 胡安娜
片长 : 13 分钟
又名 : Kill Ada
射击游戏《和平世界》里的 NPC 艾达再也无法忍受自己的房子成为玩家们玩乐的战场,作为家庭主妇的她开始反抗,击杀闯入的玩家。她的异常举动引起了游戏开发者的注意,为了逃脱杀毒软件的追杀,通过网线,她逃到另一个更自由的世界……
看过一遍,再看还是对影片的完成度颇为欣赏。能够在有限的预算与短片体量下完成高度类型化的创作,值得鼓励。大量的动作戏,特别是第一人称视角 POV 动作长镜头完成得不错,尽量去实现接近大片拳拳到肉的质感。游戏 NPC 的觉醒复仇剧情仿佛是《西部世界》与《疾速追杀》的结合。从 " 序章 " 字样来看应该是长片计划的一部分。期待长片版的开发。
《变奏游戏》
导演 : 刘晓黎 / 樊奕圣
主演 : 王庭 / 李可 刘显达 / 刘亦淳 / 裴魁山
片长 : 13 分钟
又名 : The Variation Game
钢琴家乌木受邀参与一场颠覆性的 " 音乐图灵测试 ",任务是训练仿生人 Ivory 的演奏技术,使其琴声达到人类无法辨别的境界。在封闭的实验室中,乌木发现 Ivory 虽然能够精准复制演奏,但缺乏情感和个性。于是乌木提出了 " 变奏游戏 ",即要求 Ivory 在复制基础上进行变化。随着训练的深入,剧情逐渐走向对人类艺术独特性的深层次探讨。全片所有场景完全使用虚拟拍摄技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与真实拍摄环境实时融合,借助高度逼真的视听体验,在虚实之间呼应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主题,讨论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潜力与局限,以及人类对真实与虚幻的认知边界。
短评:
反图灵测试的核心创意不新鲜,《西部世界》某季某集已经充分演绎过这种反转。因此,虽然虚拟影棚拍摄的质感还不错,但情节的单薄只能让形式沦为较为空洞的空壳。
《黎明彼岸》
导演 : 陈旭东
类型 : 动画 / 短片
片长 : 14 分钟
又名 : Roxanne
简介:
在荒凉的末日世界中,一个年轻男孩怀揣着一段模糊不清的记忆,孤身驾驶着一艘大船,踏上了一段前往未知之地的冒险之旅。
带有一点克苏鲁风的奇幻恐怖定格动画。想到《女他》。定格动画制作不容易,一定很艰辛。前半部分不错。后面有一点虎头蛇尾,对陆地的情况悬念没有揭晓,而可能把落点设置偏向于奇幻奇观,或环保方向的主题。
《独唱团》
导演 : 钟雨昂
编剧 : 钟雨昂 / 张景天
主演 : 什都林祖 / 刘佳
又名 : SOLOS(英)
五年级的男孩孙岳被老师要求扮成女生上台参加合唱比赛,以填补男女比例不均的问题,面对汹涌浪潮般的集体和老师的压力,在比赛当天,孙岳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情节和《小白船》有点撞车,但呈现的方法和角度、重点不一样。通过强视听影像声音设计与剪辑,去批判那种为了所谓 " 集体利益 ",对个人的尊严可以做出无情碾压的畸形思维。并通过机位的设计,去强调这种整齐划一集体至上教育观的荒诞、恶心。片中合唱团鼓掌的桥段甚至做到了类似《奥本海默》里集体跺脚的惊悚感。退休女教师演员气质、语气与角色高度一致,简直是这种教师的标准且刻板化的呈现,并辅以保温杯道具以做符号化。
两位教师只是唱红脸白脸的区别,与不作为的家长一起压迫主角。倒是二道杠女生一句 " 我以为你不会穿 " 更耐人寻味。影片的创作态度表达值得肯定与鼓励。但前半段的剪辑节奏有些拖沓,又被暗恋女生故事线给分散一些主线。
" 行业关注 " 海浪展映
虽然这个单元入围的四部短片并不参与竞赛,但其质量仍不逊色于竞赛单元入围的短片,同样值得关注。在 " 行业关注 " 单元的四部短片中,我最欣赏《Barely Teddy》,这是一部讲述一个过气演员找到了一份 " 扮演自己 " 的拍摄工作的故事。通过多次在戏中戏跳进跳出的转换,影片出色地表现了过气明星男主角的心态变化。男主角也把角色的那种强撑面子,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看不起自己的俗套成名角色但又享受曾经的名气的微妙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几次戏中戏的转换节点非常巧妙,成功塑造了 " 尴尬 " 的氛围。独具匠心,且观后值得回味。可以说,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短片之一。
《福生一日,哟》以两个世代、两个地域(中国 - 美国)的一对父女鸡同鸭讲的对话、争吵与和解,表达了父女关系的亲情主题。父女哪一方都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才能避免互相误解与伤害。不过,影片在 " 老年旅行团 " 部分的情节稍显冗长与聒噪,为了喜剧化的桥段制造大量咋咋呼呼的冲突,对影片的主题有所侵扰,有喧宾夺主之感。
《家庭旅行》是一部很私人化的作品,以母子、外公的一场有些无聊的家庭旅行为主线,颇为压抑和悲伤地表达长久分别前的最后相聚。这种离开的伤感也和最近几年香港的氛围有所呼应。同时也对陆港关系、港人心态的变化有所隐喻。
《空空》由祖峰、王佳佳主演,也是今年 FIRST 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短片获得者。作为学生作品能获得如此的资源和成绩令人惊讶。影片质量也确实不错,剧作和演员都很成熟,以孩童的视角呈现家庭暴力的议题,对角色和故事的演绎足够真实可信,现实质感到位。祖峰对家暴男角色阴郁气质拿捏得很好,选角很对,也使得影片的家暴恐怖氛围得以成立。短片的结尾是一次帮助,一次逃离,也有一种茫然和困惑。父子走在高速公路上,前路茫茫而无力。感觉故事仍未结束。
" 从文学到电影 " 改编短片产业首映
本届海浪电影周 " 从文学到电影 " 单元共有六部短片进行了首映,分别是:《旅行爱好者》《正义的单》《失衡》《写她名字的水》《天光大好》《与 < 旅行爱好者 > 同行》,他们都改编自相应的文学作品。
其中,《旅行爱好者》《与 < 旅行爱好者 > 同行》两部短片均改编自同一文本,选自郑在欢的《团圆总在离散前》,但在创作改编方向上大相径庭。《旅行爱好者》中规中矩地将小说拍成有一定质感与摄影风格的影像,讲述了儿子与常年离家、消失不见的 " 旅行爱好者 " 的父亲的羁绊。而《与 < 旅行爱好者 > 同行》则巧妙地跳出文本,对其进行解构与再创作。虚构了一位女作家和她的女编辑,二人因女作家的《旅行爱好者》这个故事引发争吵。在争吵中抛出多个尖锐而现实,经常被文学界、社会拿来讨论的话题:女性作者就一定要写女性吗?女性作者可不可以写一部大男主小说?性别议题和意识是否要比作者的创作理念更重要?创作者的性别与作品的关联性等等。
因此,《与 < 旅行爱好者 > 同行》的这种再创作确实要比只单纯改编小说高一个层级。片中,女编辑向女作家扔出一个掷地有声的问题:在创作《旅行爱好者》时,你有想过里面的母亲长什么样吗?而在活动映后,《旅行爱好者》真正的作者郑在欢表示在看片时听到这个问题的一刻也开始反思,他诚恳地表示自己在写这部小说时确实没有去想象母亲这一非主要角色的样子。在我看来,郑在欢的这一评论是对《与 < 旅行爱好者 > 同行》最好的补充和应和。
《与 < 旅行爱好者 > 同行》导演马宁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 < 旅行爱好者 > 同行》里饰演作家的涂凌老师也主演了《春天与腐烂》,以及《课外活动》等多部短片。她的表演非常突出,能够让人记住并期待看到她更多的作品。
《正义的单》《写她名字的水》两部短片都是偏向强视听语言的类型化创作。《正义的单》改编自陈楸帆的《看客军团》,以网络视频现象为背景,呈现并讨论了互联网时代下 " 正义 " 与 " 私刑 " 的命题。谁可以定义 " 正义 "?又有谁有资格去对所谓 " 不义者 " 使用私刑?短片利用反转的情节,去大声叩问这些问题。其塑造的兄弟俩主角一善一混,但都难逃被 " 反制裁 " 的悲剧命运。结尾还增加了元电影元素,好似是电影人的另类自嘲。
《正义的单》导演刘滕
《写她名字的水》改编自温文锦的同名小说,但除了 " 河童 " 的元素,几乎大相径庭,完全看不出原作的影子。而是拍出了一部类似欧美恐怖片驱魔主题的,带有魔幻色彩的惊悚短片。完整呈现了一场驱魔作法仪式,赶走附在小孩身上的河童。影片大部分取景在室内单一空间,但主创还是通过丰富的摄影机位变化拍出了不输给类型长片的影像质感。这些在影像上下的更多功夫弥补了相对单薄的剧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类带有强烈 " 迷信 " 元素的影片在国内比较少有创作者触碰,因此能够看到这样的作品还是非常难得,值得鼓励。
《写她名字的水》导演王杰
《天光大好》改编自王小波的《夜行记》,影像风格比较实验化,似乎融入了一些先锋戏剧的风格。《失衡》改编自宿颖的《水管漏了》,从漏水的水管这件压断关系的 " 最后一根稻草 " 小事入手、剖析,以不被男友理解的女性视角呈现亲密关系之间的疏离。完成从 " 被分手 " 到主动离开的转变。作为一部剧情短片,故事清晰,结构完整,演员表演成立,美术布景合乎剧情。是一部值得鼓励的踏实之作。
《天光大好》导演肖鼎臣
纵览本届 " 从文学到电影 " 改编短片,相比去年,缺乏像《骗子来到南方》那种横空出世的伪纪录片的惊艳,整体质量比较一般。可能就像很多创作者提到的,今年的创作时间很紧,比较赶吧。在观众投票环节,我纠结了一下,最终投给了《与 < 旅行爱好者 > 同行》,鼓励这个跳出文本的创作。希望明年这个单元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作者:汪金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