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前天
从人背马驮到“一桥飞架”,一道天堑的千年跨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北盘江涛声依旧,峡谷两岸青山巍峨、直耸云霄,一座钢铁长虹冲破云雾,傲然横跨天堑。被誉为 " 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 的花江峡谷大桥,将于 9 月 28 日正式建成通车。待正式贯通后,黔西南州贞丰县与安顺市关岭自治县之间的通行时间,将从原来的 2 小时锐减至 2 分钟。

这场跨越千年的 " 时空压缩 ",在峡谷之上写下了贵州交通巨变的新篇章。

站在花江峡谷大桥的钢桁梁上,脚下是深不见底的 " 地球裂缝 ",远眺可见依山而建的花江村。这里藏着时光的印记:茶马古道的青石板上,马蹄印仍清晰可辨;百年花江铁索桥的铁链上,锈迹斑驳却依旧坚韧。一千多年前,马帮商队靠着人背马驮,沿着崎岖古道、踩着摇晃铁索桥艰难穿越峡谷。那时的他们或许从未想过,千百年后 " 转瞬即达对岸 " 的愿景,竟以如此震撼的方式照进现实。

9 月 23 日拍摄的花江峡谷大桥。廖文祥 摄

古道马蹄声声远:铁索桥的生存智慧与沧桑岁月

提及茶马古道,人们多会想到川滇之地,却鲜少知晓贵州在这条贸易动脉中的关键作用。作为 " 马 " 与 " 茶叶 " 等重要物资的交汇点,贵州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将川、滇、桂三地的贸易网络串联起来,成为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枢纽。

相传,曾有马帮在北盘江流域(今贞丰县与关岭自治县之间)穿行。古道旁的崖壁上,古人用赭色颜料绘制了大量人与马的岩画:有人载歌载舞,有马随风驰骋,充满了生活气息与生命力。" 花江 " 之名也由此而来。

然而,这里山高谷深、江水湍急,自古便是交通梗阻之地。旧时,两广的货物经水运入黔,贵州的土特产运往两广,都要经贞丰县白层古渡口周转;到了花江渡口,还需靠舟楫摆渡至对岸关岭码头,再转陆路运往安顺、贵阳等地。可北盘江常年暴雨频发、山洪肆虐,翻船溺毙的事故屡见不鲜。在花江渡口建一座桥,成了两岸百姓世代的期盼。

从明代起,官府曾多次尝试在此架桥,却都因洪水冲垮、贼寇破坏而功亏一篑。直到清光绪年间,贵州提督蒋宗汉体恤民生疾苦,联合济公盐号筹款捐资,再次倡议建桥。历经 6 年风雨,熬过 " 三建两毁 " 的艰难历程,这座承载着百姓希望的花江铁索桥,终于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建成,彻底结束了此地 " 以舟为渡 " 的历史,成为黔滇桂三地的交通要枢,更成为研究茶马古道贵州段的重要遗迹。

这座铁索桥全长 71 米、宽 2.9 米,距水面约 70 米,桥身由 14 根粗大铁链串缀而成,每根铁链又由 262 个铁环咬合,桥面则铺着百块厚重枋木。1935 年 4 月,中央红军在贞丰 " 兵出铁索桥 ",牵制关岭、募役、安顺一带之敌,有效阻击敌军向贞丰方向的围堵,掩护红军顺利穿越北盘江并向云南战略转移。

老花江铁索桥。贞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交通线路南移,铁索桥年久失修,意外事故频发。直到 1984 年春,老花江铁索桥才迎来首次大修,工作人员在南岸修建了桥墩,在北岸搭建了避雨凉亭,供过往行人歇脚。

2012 年,为适配现代需求,新桥选址于原桥上游 300 米处,采用现代索桥工艺,兼顾了安全性与耐久性,如今已成为景区观光与轻度通行的标志性景观。

新花江铁索桥。贞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座横跨黔滇桂古驿道的百年铁索桥,在当时已是人类对抗天堑的极限之作,它不仅连通了三地交通,更承载着三省交界百姓 " 凭链渡江 " 的集体记忆,成为刻在岁月里的 " 生存印记 "。

座座新桥连四方:从 " 希望 " 到 " 幸福 " 的交通进阶

时代不断发展,一座座新桥在北盘江上拔地而起,见证着贵州交通从 " 通 " 到 " 畅 "、从 " 畅 " 到 " 优 " 的跨越。

20 世纪 60 年代,在花江铁索桥下游 10 余里处,花江大桥正式建成。这座桥的诞生,首次实现了大型载重汽车在峡谷两岸通行,每天南来北往的车辆络绎不绝,附近的花江镇也因交通便利而日渐繁荣。花江镇峡谷村村民展万昭的人生逆袭,便与桥紧密相连。" 那时候,我和妻子就在花江大桥旁边支起小吃摊,赚下人生第一桶金。后来小吃摊越做越稳,索性开了饭店,才算真正扎下了根。"

20 世纪 60 年代修建的老花江大桥。图源 " 贵州公路 " 微信公众号

关岭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花江镇党委书记杨秀云对当年餐饮业的盛况记忆犹新:" 最火的时候,镇上的餐馆足足有 130 多家,每家每天收入都能稳定在 2000 元以上,对整个花江的经济拉动十分显著。" 这座桥见证了当地人的奋斗岁月,村民们亲切地称它为 " 希望桥 "。

2009 年,国家 " 西电东送 " 第二批重点电源项目董箐水电站下闸蓄水,已服役 48 年的老花江大桥完成了它的使命,正式 " 退役 "。为保障两岸交通不受影响,当地政府迅速在下游约 1 公里处启动新桥建设,并于 2010 年 5 月顺利通车。历经十余年风雨,新花江大桥依旧稳稳横跨北盘江,继续肩负着连接两岸的重任。

2010 年复建的新花江大桥。图源 " 贵州公路 " 微信公众号

在新花江大桥尚未完工时,为缓解安顺市与黔西南州境内干线公路的交通压力,北盘江大桥应运而生。作为关兴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桥不仅是我国首座采用双向预应力砼加劲板梁设计的特大型桥梁,更是连通关岭自治县与贞丰县的首座 " 世界级大桥 "。

通车后,便捷交通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立竿见影。沿线村寨因地制宜发展蜂糖李、枇杷、火龙果等农特产品产业,如关岭自治县白泥村累计种植水果 6865 余亩," 黔货出山 " 使其实现产值 1400 万元。村民们笑着把北盘江大桥称为 " 致富桥 ",因为它真真切切地让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

关兴公路北盘江大桥。刘青 摄

如今,作为六枝—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更是 " 科技感拉满 ":智能缆吊系统精准操控钢桁梁吊装,钢桁梁数字虚拟预拼装技术减少现场施工误差,高性能锻焊组合式索鞍提升结构稳定性,大体积混凝土模块化温控技术避免裂缝产生,超大跨径猫道抗风研究保障施工安全,岩石粉创新应用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一项项技术创新,让这座 " 云端大桥 " 既稳固又安全,通行既便捷又高效。未来,2 分钟跨越天堑的体验,将大幅降低货物运输时间与物流成本,彻底终结两岸长途绕行的历史,开启 " 幸福桥 " 的全新篇章。

昔日马帮的铃声早已渐行渐远,两岸居民隔江相望的无奈成为过去;如今,车辆穿梭云间的呼啸声、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欢声笑语,成了北盘江上最动听的 " 新旋律 "。

花江峡谷大桥。廖文祥 摄

桥旅融合焕新颜:从交通要道到综合体验目的地

花江峡谷大桥的意义,远不止于 " 交通枢纽 ",它更是贵州省推动 " 桥旅融合 " 发展的标志性工程,让 " 大桥 " 从 " 通行载体 " 变为 " 旅游吸引物 ",开启了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图景。

作为国内首个 " 桥梁观光 运动体验 旅游服务 " 的桥旅融合综合体,花江峡谷大桥走出了 " 桥上做吸引力,桥下做生产力 " 的特色路径。在这里,游客可以挑战高空无绳蹦极,在云端感受心跳加速的刺激;可以乘坐低空滑翔伞,俯瞰峡谷全貌与滔滔江水;可以在桥上的竞速跑道上奔跑,体验 " 云端慢跑 " 的独特乐趣;也可以在云端咖啡厅里小憩,伴着山风与云海享受悠闲时光。更令人惊叹的是,全透明观光电梯以每秒 4 米的速度攀升至 207 米高的塔顶,360 度全景视角将山川云海尽收眼底,让 " 云端漫步 " 的惬意照进现实。

行人经过桥体内的观光廊道。廖文祥 摄

对于拥有茶马古道遗迹、花江铁索桥等旅游资源的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而言,大桥的建设更是破解了 " 酒香也怕巷子深 " 的困境,让村民们在家门口看到了发展机遇。

截至目前,平街乡已引进客商开设 9 家特色餐饮店,新增 148 家个体商铺;同时,当地还修缮了茶马古道文化景观,新建了 18 个农旅融合交易平台、10 公里观光步道与 3 处停车场,并进一步完善了饮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如今,花江村那些视野极佳的观桥民宿,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贵州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帆敏锐把握发展契机,在花江村打造民俗技艺展览馆,收藏展示手织土布等珍贵非遗物件,并同步配套特色民宿、兽娘贡茶茶馆、公益图书馆等设施。" 大桥通车后,交通瓶颈被打破,游客量必然激增。" 他相信,承载着宝贵文化遗产的花江村,将被更多人 " 看见 " 和喜爱。

在花江峡谷大桥上俯瞰花江村。

在桥的另一端,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同样 " 未通先火 ",大桥的建设激发了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创业热情。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7 日,花江镇已有民宿酒店 24 家(今年新增 11 家)、餐馆 98 家(今年新增 25 家),其他个体工商户更是不计其数。

待大桥正式通车后,一条由黄果树瀑布、关岭化石群、花江峡谷大桥、贞丰双乳峰、安龙招堤、万峰林等景区串珠成链的区域黄金旅游带,将正式形成。沿线的酒店、餐饮、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也将迎来发展的 " 黄金期 "。

玻璃观光厅。廖文祥 摄

从 " 望山跑死马 " 的艰辛,到 " 云端漫步 " 的惬意;从 " 山路不平 " 的困境,到 " 天堑变通途 " 的便捷;从 " 绝对贫困 " 的挣扎,到 " 日子红火 " 的幸福……悬崖峭壁上每一道凿刻的痕迹,都是贵州 "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 的生动注脚,更彰显着 " 山高人为峰 " 的精神底蕴。

千百年来,天堑从未真正阻隔希望,它只是在等待,被一代代心怀梦想的人踏成通途。而花江峡谷大桥,正是这份 " 等待 " 与 " 跨越 " 的最新见证,它不仅连接着两岸的土地,更连接着贵州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蓠芊

编辑 杨羽

二审 李劼

三审 周文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文祥 济公 长虹 贵州 事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