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前天
天津博物馆:深挖书画藏品富矿,引导观众“看懂”文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天津博物馆推出 " 形神合韵 " ——清代后期人物画特展,70 余件展品中,近半数是首次走出库房。从 " 让观众看到 ",到 " 让观众看懂 ",天津博物馆十余年来深挖馆藏书画文物富矿,将扎实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个个主题鲜明、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展览。这些兼具历史厚度与文化温度的展览,以馆藏实物梳理历史脉络,搭建起古老艺术与当代观众的桥梁,在以文化人、释放文博文化活力的实践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系统梳理历史 展示更多藏品

早在十余年前,天津博物馆就计划举办系列性书画展览。该馆党委副书记钱玲介绍,天津博物馆所藏书画类文物非常丰富,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书画,藏品涵盖不同地域、画派的代表性作品,具备以馆藏实物还原美术史的基本条件。

从金陵画派与新安画派联展,到明代中期吴门书画展、明代晚期书画展,再到清代前期绘画特展以及不同主题的清代中期与晚期绘画特展,从 2014 年至今,该馆已陆续推出了 11 个有关明清两代绘画史的展览。" 我们希望以实物回溯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的绘画史。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展览,再让观众通过展览逐渐建构起对中国古代绘画比较全面、系统的认知。" 钱玲说。

以 " 全面 "" 系统 " 为关键词的策展思路,让更多藏品得以从 " 幕后 " 走向 " 台前 "。前不久举办的清代后期花鸟画特展涉及 50 多位作者的作品,其中不乏首次展出的文物。" 我们以‘客观呈现当时的画坛面貌’为学术基点,并非单一展示名家大家的一枝独秀,而是希望展示清代后期花鸟画发展的艺术生态。" 天津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副研究馆员赵艳玲表示," 在艺术发展历程中,名垂青史、开宗立派的大家固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不是靠个人,而是由在各自领域潜心创作的艺术家组成的群体共同推进的。"

立足观众角度 解析文物内涵

在博物馆看书画展览,常有观众直言 " 看不懂 "。相对于立体化的器物类文物而言,较为平面化、倾注更多个人观念的书画作品更具欣赏门槛。天津博物馆从观众角度出发,从展览方式、内容设计等方面入手,力争让学术研究成果变得通俗易懂。

在扬州画派展览中辅助展出清代的扬州地图,从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方面解释扬州画派的成因;在明代中期吴门书画展里呈现 " 吴门四家 " 的画像,为观众带来更直观的印象;在文物说明牌上延伸解读作品的创作技法、历史背景,让观众立体地了解文物及背后故事;对观众难以辨认的文字,也贴心地写出对应释文……

至于如何更专业地欣赏画作,赵艳玲说:" 我觉得欣赏绘画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视觉的愉悦,即色彩和形象的美观;第二步是知识的延展,比如通过这幅画收获了一些知识;第三步是内涵的领悟,也就是在画的寓意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高级感;第四步是自我的反省,在‘观自我’中循序渐进地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

观众主动 " 追 " 展 提升文化素养

十余年耕耘带来了观众群体的变化。多位天津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的书画展厅里,很多观众只是匆匆一瞥便走了出去。如今,爱看书画展览的观众越来越多,且年轻人占比大幅提升,甚至有观众专程 " 追 " 着天津博物馆的书画展看。书画爱好者丁友文说:" 以前看书画作品,说得最多的是‘好看’。近年来,看了天博的一些书画展览后,长了不少知识,能从‘看热闹’到开始‘看门道’,理解作品哪里好、为什么好,文化底蕴越来越深。"

同时,天津博物馆里还涌现出一批专注于书画文物的志愿者,他们跟随系列展一路学习,主动钻研书画知识,以讲解服务弘扬书画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展览,把更多文物展示给观众,这是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职责,也是收藏、研究、展示等职能的有机结合。" 钱玲表示,看到观众从 " 看不懂 " 到 " 主动追展 ",看到志愿者用心传播书画文化,非常欣慰。馆方与观众因传统文化魅力而形成的双向奔赴,共同营造出文博场馆里浓郁的文化氛围。(记者 刘莉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博物馆 天津 书画 艺术 绘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