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通讯社 前天
在另一处战场,自主品牌同样在赢得胜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路高歌猛进,吸引行业普遍关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略显黯淡的燃油车市场仍是自主与合资品牌激烈交锋的战场。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8 月累计汽车零售销量为 1,474.1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 755.6 万辆,增长 25.8%。燃油车销量为 718.5 万辆,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基本持平。

广阔的中国汽车市场仍有近一半消费者选择燃油车。咨询公司麦肯锡判断,到 2030 年,电动汽车、混动汽车和燃油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占有率分别约为 40%、30% 和 30%。以乘用车市场 3000 万辆的年销量估算,这意味着燃油车市场约有 900 万辆的市场空间,几乎是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印度年销量的两倍。

燃油车市场向来是合资品牌的阵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内卷的时代,这更成为它们站稳中国市场最后的防线。不过,随着自主品牌在技术、品牌与产品力上的提升,合资与自主在这一市场上的进攻防守态势日益激烈。

中汽研数据显示,2025 年 1-7 月燃油车销量排名中,吉利星越 L 以 16.36 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一,同比增长 52.7%。这款紧凑型 SUV 以 15 万元左右的售价碾压丰田 RAV4 荣放、大众途观 L 等一众经典合资车型,其销量甚至超越了日产轩逸、大众朗逸、速腾等经典轿车。此外,吉利博越 L、星瑞的销量也在对应细分市场持续增长,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赶超,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以吉利、长安、奇瑞为主的自主品牌正通过新能源与燃油车双线发力,进一步抢占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合资车企降价求生

燃油车市场常年盘踞着丰田、大众、日产这些强势品牌。

2024 年中国市场燃油车销量榜中,销量超 20 万辆的 6 款车型中,有 5 款来自合资品牌。除轩逸、速腾的销量同比下跌以外,速腾、帕萨特与锋兰达都呈增长趋势。

汽车通讯社根据乘联会销量数据统计,1-8 月燃油车市场中,合资品牌相较自主品牌,始终占据近 7 成的市场份额。

但与此同时,1-7 月燃油车销量榜榜首的位置已经从轩逸换成了吉利星越 L。2024 年的燃油车销量榜前 15 名中,自主品牌车型只有星越 L、瑞虎 8 和长安 CS75 PLUS,而今年 1-7 月的累计销量榜中,吉利博越 L、星瑞也跻身其中。

8 月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博越 L、星越 L、瑞虎 8 以及哈弗大狗、逸动、艾瑞泽 8、长安 CS75PLUS、红旗 H5、缤越、长安 X5 PLUS 这 10 款国产品牌车型的月销量均超过 1 万辆,占据 8 月燃油车销量榜前 30 名的三分之一。

在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调校功力上,合资品牌有着百数十年技术研发与数据积累,这些优势短时间内很难撼动。但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产品设计、配置与服务上不断提升,合资车企想要守住其销量基本盘,就不得不面对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的现状,以及自主品牌通过性价比与越级产品力发起的猛烈攻击。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当下,曾经的合资品牌溢价已被冲散。合资品牌仅靠历史存量优势无法守住传统阵地,必须降价求生。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 8 月有 23 款车型降价,低于去年同期,但传统燃油车的促销力度稳定在 22.9% 的水平上,高于去年同期水平。23 款车型中,包含 5 款燃油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 1.1 万元,降价力度达到 8.4%。这其中主流合资燃油车的促销逐步达到 22% 的高位,高于自主燃油车 18.4% 的促销力度。

以日系车为例,2023 年以前,日系车的促销力度不高于 10%,但从 2023 年开始,其促销力度逐年攀升,今年 8 月增长至 25.8%。欧系车的促销力度更是逼近 4 成。

2024 年 9 月,上汽通用率先推出 " 一口价 " 策略,昂科威 PLUS 限时 " 一口价 "16.99 万元,较官方指导价低了 6 万元。

今年 8 月,燃油车销冠车型轩逸指导价 7.99 万元起,但终端让利达到 5.4 万元,降幅高至 49%。此外,别克威朗降幅达到了 47%,1.5T 入门级车型降至 6.89 万元;雅阁、朗逸也属于合资品牌中降价幅度较大的车型。

以价换市成为车市常态,在合资车企的价格攻势下,今年自主品牌的燃油车市场份额增长并不明显。

国信证券报告显示,2018-2024 年国内燃油车总销量从 2204 万辆降至 1427 万辆,但自主品牌燃油车规模保持稳定,从 2018 年的 703 万辆到 2024 年的 689 万辆,市场份额从 2023 年的 42.20% 大幅提升 6.21 个百分点至 2024 年的 48.41%。东北证券数据显示,批发口径下,今年上半年燃油车中自主品牌市占率依然保持在 48%。

吉利领跑燃油 SUV 市场

即便合资品牌价格体系持续走低,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仍保持韧性。特别以吉利、长安、奇瑞为代表,在燃油 SUV 市场表现强劲。1-7 月燃油 SUV 销量榜中,星越 L、长安 CS75 PLUS、瑞虎 8、博越 L 跻身榜单前十,除长安 CS75 PLUS 外,其它三款车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 52.7%、20%、80%。特别是星越 L,累计销量超 16 万辆,较第二名丰田 RAV4 荣放高出近 5 万辆。

归根结底,产品竞争力才是销量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品牌以越级与性价比优势把握市场,特别在合资品牌效应减弱,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赛道构筑起自身的品牌力时,也推动其燃油车竞争力提升。

以吉利为例,作为民营车企与自主品牌的探路者,吉利汽车不仅靠银河、领克、极氪子品牌在新能源市场上占据头部位置,也凭借星越 L、博越 L 的换代升级进一步稳固了燃油车市场份额。

星越 L 自 2021 年 7 月问世以来,4 年时间突破 80 万辆的销量,在去年 10 月推出全新换代车型后,星越 L 月销量一度逼近 3 万辆。同样,8 月全新上市的博越 L 当月的销量就达到 2.4 万辆,超越途观 L 与 RAV4 荣放。

吉利之所以能够成就两款神级 SUV,原因在于技术下放与高配低价。这两款车型均为紧凑型 SUV,但空间优势明显,特别是星越 L,长达 2845mm 的轴距接近中型 SUV 标准。并且,两款车型的配置水平均超同价位合资竞品。

在架构上,吉利的燃油车和有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 CMA   平台赋能,在智能化方面,星越 L、博越 L 具有更加全面的智能驾驶和人际交互功能,与卡罗拉锐放、锋兰达、RAV4   荣放、威兰达相比极具优势。

国信证劵研报显示,2018-2022 年,吉利主品牌在燃油车市场中的市占率稳定在 6% 左右,到了 2024   年,吉利主品牌在燃油车行业以及自主品牌燃油车中市占率则分别上涨至 8.81%,和 18.21%,效果显著。

很难想象,在 2020 年电动车市场起飞之前,消费者还普遍默认国产品牌差一档次。10 年前,国产车型能够达到合资水平是可以拿出来吹嘘的事情,短短五年时间,自主品牌碾压合资车企早已成为主流叙事。即便是合资品牌的传统阵地,市场格局也在悄然变化。

具体来看,8 月燃油 SUV 市场仍在分化,呈现头部集中效应。其中博越 L 再次卫冕燃油 SUV 销冠,而合资品牌中丰田 RAV4 荣放与大众途观 L 销量紧咬,后者排名从第四上浮至第二,前者排名则下滑至第三,竞争激烈。卡罗拉锐放、瑞虎 8 等车型销量稳健,哈弗大狗经历数月的销量下滑后开始回升,月销量逼近 1.5 万辆,而长安 CS75 PLUS 销量则持续下滑。

吉利在燃油车市场取得的成功为更多自主品牌抢占市场份额提供参考。尽管新能源车销量在快速增长,但燃油测依旧占据市场利润大头。对于不少品牌而言,燃油车占据其销量份额的大半。通过产品持续焕新、越级配置并整合智能化等技术优势持续提升燃油车的产品竞争力,或将加速燃油车市场的转型升级。

自主品牌:不会放弃燃油车

燃油车中,瑞虎 8、哈弗大狗、逸动、艾瑞泽 8 等自主车型长期活跃在销量榜前列。除吉利外,奇瑞、长城和长安也从未放弃燃油车市场,这些品牌的负责人在不同的场合强调这一市场对他们的重要性。

9 月初的 2025 世界智能博览会长安科技生态大会上,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杨大勇提出,未来市场上仍有 35% 的用户选择燃油车,人人适配新能源车并不合适。

杨大勇肩负长安燃油车引力序列和新能源品牌启源两项业务的发展重任,对于引力,他坚持持续深耕的策略。长安当前最畅销的燃油车逸动正是引力序列下的核心产品,上市 13 年,其全球销量超过了 190 万辆。就在前不久,逸动迎来了第四代产品,继续领跑自主品牌的燃油轿车市场。

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兼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部总经理李学用曾提出:" 到 2030 年,仍有 30% 的市场会是燃油车,原因在于中国幅员辽阔,电动车、混动车不能解决所有的应用场景。" 他表示奇瑞和捷途会长期坚持燃油车,并发展以混动为核心的新能源化。

观察这些自主品牌的销量与利润占比就会发现,燃油车始终占据着大头。长城 2024 年的燃油车销量占据总销量的 73.9%;以出口见长的奇瑞,过去一年超过 80% 的出口销量来自燃油车,达到 91.5 万辆。

依靠海外市场的持续增长,奇瑞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燃油车销量仍在增长的车企,这一板块的收入也占据奇瑞总收入的大头,过去三年收入占比均超过 70%。同样依靠燃油车业务的高利润,长城在市场份额收缩的情况下,2024 年吞下了中国汽车市场利润的 1/4,以 19.51% 的毛利润率位居车企前列。

可以说,燃油车业务对以新能源业务见长的自主品牌同样至关重要。吉利、长城、长安、奇瑞等自主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的投入从未放缓,它们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的同时,也在直面发动机赛道上的挑战。

去年 3 月,长安汽车推出了 500Bar 超高压直喷新蓝鲸发动机,并于今年 4 月在引力系列产品上全面搭载。在大部分传统燃油车还在搭载 350Bar 喷射压力的发动机时,长安显示出领先于国际水平的发动机技术实力。这一技术带来的是更具动力、更节能环保的驾乘体验,一箱油可以行进 1000 公里。

长城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宣布了 " 泛内燃机战略 "。这一战略之下,长城研发了新能源四驱混动系统 Hi4,并推出了自主研发的 4.0T V8 发动机,彰显出其在发动机领域的极致追求。

3 月上市的奇瑞艾瑞泽 8 PRO 2.0T 版,搭载了鲲鹏动力 2.0TGDI 发动机。这一发动机拥有 187kW 的最大功率和 390N · m 的峰值扭矩,获得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艾瑞泽 8 PRO 2.0T 版还匹配了世界十佳变速器之一的 7DCT 湿式变速箱,热效率高达 98%,极大幅度提升了消费者的驾乘体验和燃油经济性。

面对销量结构、利润结构都偏向燃油车板块的现实,自主品牌们没有停止对更优秀的发动机技术的追求。研发出更清洁、更高效节能,同时兼具动力的发动机,始终是汽车市场的一大趋势。

此外,依靠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积累的智能化优势,自主品牌在努力巩固自身的燃油车市场份额。比如艾瑞泽 8 PRO 在上市时就强调自身 " 燃油车智能化标杆 " 的标签,明确表示 " 要用性能、智能和安全,强行抢回燃油车的地盘 "。

奇瑞 3 月发布的智能化战略与 " 猎鹰智驾 " 不止应用在新能源车上,也在油车中搭载,以推进 " 油电平权 "。长安汽车喊出 " 油电同智 " 战略,将 " 北斗天枢 " 智能化成果(如 AI 大模型语音、高级泊车)应用于燃油车,以巩固基本盘用户。

《汽车通讯社》认为,自主品牌在以缓慢但持久的技术提升节奏渗透燃油车市场,这些品牌在这一市场的努力不会停止,它们借助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用技术下放、体验提升等策略提升产品溢价能力,抢占更多市场。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未来燃油车市场份额还将收窄,而对于自主与合资品牌而言,燃油车都是其发展根基。自主品牌在不断提升其产品力与性价比,合资品牌依靠品牌积淀与体系实力,正在试图通过深度本土化与优化价格体系稳住阵脚,这意味着,一场日益复杂的竞争将在这一市场持续上演。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自主品牌 燃油车 新能源 速腾 吉利博越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