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榆林 09-26
烽火照边关:烟墩山烽火台的历史回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烟墩山烽火台遗址

巍巍雄关,守望历史风云;古道西风,见证金戈铁马。在华夏大地的广袤历史画卷中,烽火台如同一颗颗镶嵌在边陲的明珠,串联起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这一古老而智慧的发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用于紧急情况下快速传递军事信息,它的存在,不仅保障了边疆的安全,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烽火,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史记 · 周本纪》中记载 "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当敌情出现,烽火台上点燃的熊熊烈焰,成为无声的警钟,迅速将消息传遍四方,构筑起古代中国特有的信息传递网络。

在众多烽火台中,烟墩山烽火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历经风雨的侵蚀,依旧巍然屹立。它见证了古代边疆的烽火连天,承载了无数英雄儿女的热血豪情。每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汗水;每一次烽火的燃起,都是对国家忠诚与责任的无声宣誓。在这里,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辨,文化的底蕴深厚绵长。

烟墩山位于靖边县麻湾乡大沟村后大沟自然村东侧三公里处,以其独特的地理坐标书写着历史的篇章。遗址轮廓分明,台呈正方形分布,边长 15 米,高 12 米,总面积约 225 平方米,布局严谨规整。它见证了明朝边疆的烽火连天,记录了一代又一代戍边将士的英勇事迹。虽经岁月侵蚀,却依旧傲然挺立,彰显着往昔的雄风。

遗址所处的烟墩山为典型的侵蚀性地貌,东西走向,中间高耸,四周低缓,在这一片宁静的土地上,跳动着历史的脉搏。烽火台所处位置独特,西、南面临深邃的墩沟,东、北则与广袤的滩地相邻,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赋予了烽火台战略上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人对地理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对军事战略的精妙布局。

今日的烟墩山烽火台,已非昔日模样。后期的重修让它披上了钢筋与水泥的盔甲,外表勾勒出精细的线条,远观仿佛灰陶外裹砖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在此刻凝固。尽管烽火台的原始面貌被现代材料覆盖,难以精确测量其原有尺寸,但我们仍能从文物保护标志碑的记载中窥见一斑。

该烽火台是明代军事设施遗址,属于明长城防御设施的一部分。为研究该时期陕北地区的军事防御、军事防御设施等情况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烽火台的存在,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更承载着无数英勇将士的血与汗,是他们忠诚与牺牲的见证。在历史的长河中,烽火台虽已不再扮演通讯的角色,但它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却历久弥新。

站在这座烽火台上,眺望四周,山川河流尽收眼底,仿佛能够听见历史的低语,感受到那份对家国的深深眷恋与坚守。烟墩山烽火台,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段永恒的传奇,激励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来源 / 榆林文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烽火 陕北 英雄儿女 宁静 豪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