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前天
ST绝味:卤味巨头的至暗时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股票被实施 ST " 鸭脖大王 " 绝味食品为何 " 不香了 "?

文 / 每日财报   南黎                                                                   

9 月 23 日,绝味食品股票简称正式变更为 "ST 绝味 ",开盘一字跌停。这家卤味巨头因 2017-2021 年连续五年营收信披违规,被证监会处以 850 万元罚款。

与此同时,公司业绩持续承压,2025 年上半年营收下降 15.57%,净利润下滑 40.71%,门店数量较去年减少超 4000 家。

从 " 鸭脖大王 " 到 "ST 绝味 ",绝味食品的跌落速度令人咋舌。在卤味行业整体遇冷、竞争格局生变的当下,绝味食品能否重整旗鼓,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连续 5 年营收失真  

食安屡亮红灯

9 月 20 日晚间,绝味食品(603517.SH)发布公告称,公司于 9 月 19 日收到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违规原因其实与多年前的一笔装修账有关。公告显示:经查明,绝味 2017 年至 2021 年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5.48%、3.79%、2.20%、2.39%、1.64%。公司 2017 年至 2021 年各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

  湖南监管局拟决定对绝味食品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 400 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给予警告,并处以 200 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财务总监彭才刚给予警告,并处以 150 万元罚款;对时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彭刚毅给予警告,并处以 100 万元罚款。上述罚款共计 850 万元。

同时,绝味食品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在 9 月 23 日由 " 绝味食品 " 变更为 "ST 绝味 "。

这并非绝味食品近年来第一次遭到监管处罚。 2023 年 4 月,绝味食品因未及时披露股权转让协议、未披露关联方共同投资、经营性占用门店经营款、加盟费、管理费等原因,导致戴文军、彭刚毅、彭才刚等人被监管部门出具监管函。

除此之外,绝味食品在食品安全管理上也屡亮红灯。今年 3 月 15 日,四川省西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检查中发现,绝味鸭脖旗下门店的 22 名从业人员所持有的健康证明均为伪造。

仅在 2024 年,就发生了两起李斯特菌污染事件。4 月,香港地区因李斯特菌污染风险下架其预包装鸭翅产品。5 月,加拿大因食品安全调查召回绝味鸭脖多款产品。

黑猫投诉上,目前共有 1571 条投诉关于绝味鸭脖。最新投诉内容包括产品变质、吃出蟑螂、用餐后恶心呕吐腹泻等。

业绩承压   卤味不 " 香 " 了?

除了信披问题,ST 绝味近两年的经营业绩也面临压力。

绝味食品的故事始于 2008 年,创始人戴文军在湖南长沙开设第一家绝味鸭脖门店。彼时,周黑鸭已成立 9 年,煌上煌更是已有 15 年历史。

作为行业后来者,绝味却以惊人的速度实现逆袭。其成功秘诀在于采用了 " 轻资产、快扩张 " 的加盟模式,通过标准化的产品体系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

2017 年 3 月 17 日,绝味食品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 A 股 " 卤味第一股 "。上市首日股价大涨 44%,市值突破百亿元。

2019 年到 2023 年是国内卤味行业飞速发展的五年,头部企业营收迅速上涨、门店数据急速攀升,并在几年内纷纷上市。截至 2021 年底,绝味食品在全国的门店数量突破 14000 家,远超周黑鸭的 3000 多家和煌上煌的 4000 多家,真正奠定了其 " 鸭脖大王 " 的行业地位。

但是,2023 年开始,这一增长势头便有所减缓,到了 2024 年更是急转直下。

去年全年,该公司归母净利润 2.27 亿元,同比减少 34%。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约 28.2 亿元,同比减少 15.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1.75 亿元,同比减少 40.71%。报告称,公司上半年营收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销量下降。

从业务结构看,鲜货类产品仍是绝味食品的核心板块。2025 年上半年,该板块实现收入 21.12 亿元,同比减少 5 亿元,下滑幅度超过 19%,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从 79.88% 降至 76.59%。

进一步拆分来看,禽类制品(以鸭货、鸡货为主)收入 15.91 亿元,同比减少 4.2 亿元,降幅约 20.8%,在营收占比由 61.44% 降至 57.71%。蔬菜产品、畜类产品及其他产品也均有所下降。

相比之下,包装类产品成为少有的亮点。2025 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收 2.28 亿元,同比增长 16.3%,在主营收入中的占比升至 8.29%。不过,由于体量较小,对整体业绩贡献有限。

高速增长期已过  

卤制品赛道已集体遇冷

实际上,整个卤味行业正陷入增长停滞的泥潭。2025 年上半年,卤味四巨头(紫燕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绝味食品)总营收约 65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超一成,四家企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合计 4.65 亿元,同比下降超两成。这一数据标志着卤味行业粗放式增长时代的终结。

曾经引以为傲的 " 万店规模 " 正在迅速缩水。窄门数据显示,2022 年以来,绝味鸭脖门店开店数量开始减少。截至今年 9 月底,绝味鸭脖门店数量为 10838 家。据绝味财报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底,绝味食品内地门店总数为 14969 家。照此计算,近一年多来,其门店数量减少了 4131 家。

除了绝味之外,目前,煌上煌、周黑鸭的门店数量也在进一步缩减。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煌上煌的门店总数较去年底的 3660 家减少 762 家,为 2898 家;同期,周黑鸭的门店总数较去年底的 3031 家减少 167 家,为 2864 家。

从卤味行业来说,头部企业门店缩减,入局新人却仍不断增多是当下现状。

数据显示,2019 年以来全国卤味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其中,2022 年共注册了约 1.3 万家卤味相关企业,同比增长 12.9%,2023 年卤味相关企业注册量约 1.5 万家。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 年中国卤味食品相关企业注册量将达到 1.9 万家。

在传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绝味的转型尝试显得尤为迫切。从投资盛香亭、阿满百香鸡等品牌试水多元化,到 2024 年长沙门店上线奶茶业务,再到 2025 年推出融合炸卤、甜品的 " 绝味 Plus 店 ",这些举措都显示出企业试图突破品类边界的努力。

然而跨界探索的代价高昂—— 2022-2024 年投资活动累计产生 23.22 亿元净流出,对应着 3.71 亿元的投资亏损,最终迫使公司重新聚焦卤味主业。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当 " 万店时代 " 的光环褪去,中国休闲食品企业该如何构建真正可持续的竞争壁垒?绝味的困境与求变,或许正是这个问题的生动注脚。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