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5 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开展 6000 亿元 1 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在当月 3000 亿元 MLF 到期背景下,实现 3000 亿元资金净投放,这已是央行连续第七个月实施加量续作。从 2025 年 3 月启动这一操作以来,MLF 净投放规模累计达 1.8 万亿元,叠加 9 月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释放的中长期流动性,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维持在合理充裕区间,这一系列操作既体现了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更暗含着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与金融市场的预期引导。
和众汇富认为此次操作的政策语境具有鲜明的时效性。一方面,美联储自 2025 年开启降息周期后,中美利差已收窄至 125 个基点,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创造了更大空间。央行在本月同步下调 MLF 利率 15 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1.2 万亿元,形成 " 降准 + 降息 + 加量续作 " 的组合拳。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种政策协同并非偶然,从 2025 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已成为明确导向,而 MLF 加量续作正是这一导向的具体实践,通过中期流动性工具的持续发力,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操作效果看,连续七个月的加量续作已显现多重积极影响。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在资金供给端,银行体系超储率得到有效补充,缓解了季末资金面的结构性紧张压力,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了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来源。以上海地区为例,尽管 8 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 839 亿元,但随着 9 月流动性投放力度加大,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已出现回暖迹象。在利率传导端,MLF 利率作为 LPR 定价的锚,其下调直接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下降,进而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数据显示,得益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持续发力,半导体等科技创新领域融资成本较 2024 年下降 2.3 个百分点,有效支持了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
此次操作更传递出央行 " 稳预期、调结构 " 的深层考量。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当前经济恢复过程中仍面临物价波动等挑战,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MLF 加量续作通过保持流动性充裕,为物价稳定提供了货币条件。同时,操作中体现的结构性导向十分明确,1.2 万亿元降准资金通过再贷款工具定向输送至科技创新领域,与二季度报告中 " 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信贷支持 " 的要求形成呼应。这种总量与结构并重的操作模式,既避免了 " 大水漫灌 " 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又确保了资金精准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从市场反应来看,连续加量续作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央行通过常态化的流动性投放,向市场传递了 "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 的明确信号,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从债券市场表现看,MLF 操作公告发布后,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稳中有降,反映出市场对中长期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得到巩固。同时,这种操作模式也有助于防范金融市场顺周期行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 " 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 的政策目标形成有效衔接。
展望未来,MLF 加量续作的政策逻辑仍将延续。和众汇富认为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断完善,中长期流动性工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将进一步提升。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存、内部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央行大概率将继续通过 MLF 等工具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操作力度和节奏。这种 " 稳中求进 " 的货币政策取向,不仅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也将为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平衡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