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数控机床,或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上海、苏州和南京等重点城市。
这些地方的产业实力,的确让人振奋。
事实上,一些区县乃至乡镇街道,以 " 配套者 " 身份掀起的数控机床浪潮,同样值得关注。
南京溧水区的和凤镇,正是激流勇进的实干者。
2024 年,全区数控机床产业产值达 152 亿元。
其中,和凤的数控机床配套产业,作为产业链关键环节,当地机电产业板块增速领跑全区。
凭借小城镇的体量,他们为区域数控机床产业协同发展,注入了重要动能。
小城镇的大作为
数控机床被称为 " 工业母机 ",在装备制造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小到螺丝钉、大到航空母舰制造,都离不开它。
作为南京唯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溧水区以永阳街道为核心,联动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等板块,集中发力高端数控机床产业。
如今,这一产业已成为溧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中,规模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细分领域。
随着龙头企业乔锋智能装备(南京)有限公司的入驻,三众精密、台诺机械等配套企业相继落户,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体系。
目前,区域内已集聚 140 多家产业链企业。其中在规上企业里,近 20 家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拥有 3 家市级技术研发平台。
凭借这些优势,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成为全省唯一的数控类产业集群。
在溧水区 " 一核多极 " 的产业布局中,和凤镇处于关键协同板块。
当地的两岸(和凤)机电产业园,已集聚工业企业 68 家,其中台资及配套企业达 37 家,占比超 42%。
在这里,从齿轮箱、伺服部件、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已然形成。
高崎电机、传仕重工等机电龙头企业,加码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2024 年全镇规上工业总产值 31 亿元,同比增长 5.4%。
作为核心增长引擎的数控机床配套产业,表现突出。
2024 年全区数控机床产值达 152 亿元,和凤机电产业板块增速领跑全区。
这些数据不是全部答案,却是最直观的证明,也释放出明确信号。
和凤的发展节奏稳中有进,有足够的底气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实现进位突破。
更进一步看,亮眼数据背后,是一批优质企业的持续深耕。
思特通工程机械的 " 柴油 - 电驱 " 双模式智能控制技术,使钻机能耗降低约 20%,参与数百项非开挖工程;
高崎电机深耕电机领域二十余年,2023 年销售各类高效电机超 12 万台套,其中 50% 为出口高新技术产品;
现已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申报国家级 " 小巨人 " 资质。
依托 37 家台资企业的紧密配套网络,和凤制造的精密部件,间接进入特斯拉、台积电等产业链,让小镇产品融入全球产业核心环节。
这种与区域核心产业互补的配套生态,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提供了沃土。
目前,和凤镇正主攻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以毫米级的精进,让中国智造的故事,在小城镇落地生花。
产业背后的驱动力
近日,新华社瞭望智库与普华永道发布《机遇之城 2025》报告,对 60 个城市的发展活力与潜力进行评估。
其中,南京保持领先地位,尤其在 " 科技创新 "" 区域联动 " 两个细分维度,均位列全国第五。
作为南京乃至长三角台资机电产业高地,溧水区和凤镇,正是这两大优势的鲜活注脚。
走进和凤的产业园区,可以看到价值 3000 万元高速精密冲床,有序运转。值得注意的是,该设备全球共四台,亚洲仅有一台。
传仕重工自主研发的大扭矩齿轮箱,效率与可靠性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为高端数控机床的核心动力部件提供支持。
背靠 15 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 700 件有效发明专利,叠加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研发资源,为企业搭建起从技术攻关到产业落地的平台。
如果说技术是 " 引擎 ",让一条条生产线跑得更快更稳;那么 " 链上协同 ",则让整个产业群跑得更整齐更高效。
和凤镇生产的高精密齿轮传动装置、伺服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产品,都是数控机床的关键零部件。
比如,京成精密是蔚来汽车专用动力系统电机定转子铁芯的唯一供货商,产品可直接应用于数控机床的驱动系统;
川钿明椿生产的减速电机在机械式立体车库行业领先,也为数控机床的传动系统提供助力。
扎实的产业基础,让和凤融入溧水区整体矩阵,与全区 140 余家企业形成数控机床全链条协同体系。
对于入驻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能快速获取上下游资源,通过本地配套,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短距离内就能洽谈订单,市场响应速度也将大幅提升。
正如台商陈育胜所言," 接近上下游客户的产业生态,是选择和凤的关键 "。
在数控机床领域,不少地方都是从零开始。但和凤不一样的是,提前入局,筑牢产业根基,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们不声张,却扎实;不抢镜,却出现在关键位置。
如果说,产业的马力,可以决定一个地方跑多快。那么服务的温度,则能决定地方走得有多稳。
和凤政务的阳光雨露,让这里的发展土壤愈发肥沃。
比如,对企业智能化改造最高给予 20% 财政补贴,依托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多个市级创新平台,推动项目落地周期从 260 天压缩至 150 天。
通过 " 溧刻办 "" 溧刻达 " 等,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并全面推广从企业初创到成熟的全周期服务。
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只要来到和凤,就能享有高度集聚、轻松自如的创新环境。
这里既有 " 工业母机 " 的精密制造,也有产业链协同的生态,更有不断创新的发展动力,成为数控机床产业投资兴业的优选之地。
写在最后
从首家台企入驻,到加速迈进百亿集群目标,和凤正以培育企业森林的耐心,不断优化产业土壤,并向数控机床企业敞开怀抱。
欢迎有识之士考察这里、选择这里、投资这里,共同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