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晓讲 09-26
石破茂辞职:极右翼上台,军国主义要复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策划:嬉皮笑脸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 6000 字 阅读需要 17 分钟

*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各位读者朋友:因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错过推送,所以如果你喜欢循迹晓讲的文章,请一定一定别忘记星标 " 循迹晓讲 "  。

设置星标步骤:1. 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2. 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3. 设置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前一阵,日本政坛在经过几番折腾之后,首相石破茂以避免党内分裂为由,宣布辞职。跟自民党里那些偏右翼的相比,石破茂这个人的政治倾向还相对温和," 鸽派 " 一点。比如他反对政客参拜靖国神社,希望改善中韩关系等等。

◇   图为相关新闻截图

他这一辞职,很多人就开始担心日本政治上开始往右转。尤其是接替石破茂的,很可能是立场偏右的高市早苗,这位支持修宪和重建军队。有人就担心日本再次走上军国主义的老路。其实担心日本右转也就罢了,担心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那大可不必。今天,就来讲讲近代日本首相辞职,还有其背后的斗争与博弈。

说起近代的日本内阁和首相,有一个人物一定绕不开,这位就是鼎鼎大名的伊藤博文。作为日本内阁制度还有日本帝国宪法的缔造者,伊藤博文可以说是近代日本政治的奠基人。而在当时,伊藤博文第一次创立内阁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平衡各方势力。

◇   图为 1000 日元上的伊藤博文

当时的日本已经完全推翻幕府,开始了明治维新,看似局势一片大好,实际上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当时活跃在日本政治上的势力,不仅包括参与倒幕主力的萨摩和长州藩,还有代表天皇和公家的宫中势力,以及在私下里依然活跃的旧士族势力。而且更麻烦的是领头的维新三杰相继逝世,西乡隆盛挑起西南战争,战败自尽,木户孝允病死,大久保利通被刺身亡。在这个群龙无首的环境下,伊藤博文需要一个调节各方势力的政治环境,日本的第一届内阁就是出于这个目的组成的。

1885 年 12 月,日本第一届内阁产生。在这个内阁里,长州藩出身的伊藤博文任总理大臣,同样出身长州的井上馨和山县有朋分别任外务和内务大臣,而海军陆军大臣,以及大藏大臣则由萨摩藩出身的藩士就任,同时还把同样参与倒幕的土佐藩势力,以及旧幕府势力的代表人物都安排进了内阁。

◇   图为明治时期,第一次伊藤内阁

如果说要用一句话总结这个内阁,那就是 " 有总比没有好 ",大家能有话坐下来好好说,不用再搞什么内战刺杀这种见血的。但也正因如此,早在这届内阁成立前,就埋下了祸根。1884 年 12 月,就在伊藤博文第一次组阁整一年前,朝鲜爆发了甲申政变。受日本维新影响的亲日派开化党人,在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入宫挟持了国王,日军也趁机入宫。但当时驻扎在朝鲜的袁世凯带着清军打进了王宫,把朝鲜国王救了出来,镇压了政变。从当时的日本政府来看,这事完全是自己的公使搞出来的,但是事情闹大了,还得要政府下场擦屁股。

在一开始,拥兵的萨摩激进派主张强硬解决,跟清朝撕破脸决裂,而以伊藤为首的长州文官派认为应该消极解决,以稳定政权为第一,毕竟当时是日本立宪的重要时刻,如果无法成功组阁立宪,那啥都完了。最后经过伊藤博文一通忙活,和李鸿章签了个《中日天津条约》,中日两边各退一步,还是冷处理了。但这么一搞,主张撕破脸打一仗的激进派自然有意见。

◇   图为日本浮世绘表现的丰岛海战

等到了 1894 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清政府与日本又一次剑拔弩张,这一次,伊藤博文被迫和激进派妥协,同意出兵,由此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至于战争的结果大家也都比较清楚,日军大胜清军,但具体到战后日本怎么从清政府这拿到更多利益,还得让伊藤博文出面交涉。但在战后交涉的过程中,由于日本在远东势力的扩张引起了沙俄的警觉,沙俄联手法国和德国干涉修约,要求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当时的西方国家即使不支持沙俄,也因为旅顺大屠杀而与日本保持距离。

在国际压力之下,伊藤博文最终决定放弃辽东半岛。消息一传到日本国内,一片哗然,在当时的日本民众以及激进派眼中,辽东半岛是好不容易到嘴的肥肉,就这么被你伊藤给丢了。而伊藤博文为了负起这个责任,选择了内阁总辞职。这也就开了日本首相的一个先例,一旦外交和内政上发生这种有辱日本国体的事,首相就得带着内阁总辞职。

◇   图为山县有朋

而伊藤博文下野后,掌握大权的则是之前伊藤内阁里的山县有朋,这位和伊藤博文尽管都是出身长州,但在政治上属于针锋相对。山县有朋是陆军元老,主张扩大军部的权力,尤其反对伊藤提出的党派政治。伊藤博文认为政治上应该划分党派,各有立场,才能保证不会走歪。而山县非常反感这个政治模式,认为搞政党的结果就是扯皮,事根本干不利索,就应该搞一个独立且超然于政党之上的内阁,政府直接执行内阁的决定就行了。

在山县有朋组阁后,主导修改《文官任用令》及制定《文官分限令》、《文官惩戒令》、《治安警察法》及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等制度,试图扩大军队的影响力,还对社会运动及劳工组织加以规范,让他们别隔三差五出来闹。可以说日本未来军国化,山县有朋有很大的责任。而山县这么干,自然也招致了文官派的不满,你想独立于我们头上搞内阁,你拿我们当什么了?和后面那些军部出身的武夫不同,山县有朋并非是一个莽撞的人,尽管后世对山县有朋都给了野心家,权力欲望强盛一类的评价,但起码在当时,山县有朋还是讲游戏规则的,面对诸多不满,山县也选择了内阁总辞职,把权力又交到了伊藤博文手上。

本来到这,伊藤博文作为文官派的领头人,还是有望将日本内阁拉入到一个正轨上,但日俄战争的爆发打乱了这些规划。与中日甲午战争一样,打仗本身没有给伊藤博文带来什么麻烦的,日本把昔日列强之一的沙俄打翻在地,沙俄引以为豪的海军几乎全军覆没。问题依然出在战后的谈判上,在战后谈判的时候,伊藤博文已经将首相位置让给了桂太郎,但他仍作为前首相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日俄战后签订的《朴茨茅斯协约》。

◇   图为桂太郎

在战时,激进派已经把控了大部分日本媒体,民众能知道的消息是日本在战场上获胜了,但并不是谁都能像伊藤这样的政治元老一样,去正经思考日本该怎么处理与沙俄还有诸列强的关系,如果过度压榨沙俄,只会招来列强的制裁以及沙俄的反扑,反倒让日本的发展受阻。但当时的日本民众看到政府公布的《朴茨茅斯协定》,发现日本只是拿到了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部分铁路和渔业权这么些东西的时候,民众的普遍反应不是欢呼,而是愤怒,觉得这届内阁不行,好不容易打败了老列强沙俄,怎么才搞这点东西回来。愤怒的民众在日比谷公园聚集抗议,一度引发了巨大的骚乱,有人纵火并引发暴动,造成了数百死伤,这也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日比谷纵火事件,日本政府为了平息暴动,甚至拉了将近三个月的戒严令。最终,伊藤博文又一次走了老路,当时作为首相的桂太郎被迫带内阁总辞职,而伊藤博文从此淡出了日本本土的高层政治,前往被日本征服的朝鲜半岛,担任第一任统韩监。

◇   图为日比谷纵火事件

不过,也因为伊藤博文后来遇刺身亡,文官派在日本政治上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而相对的,则是两次大仗的胜利,让日本军部的名望渐起。在当时的日本人眼里,一次甲午战争,日本能打败昔日霸主满清,一次日俄战争,能打败列强之一的沙俄,说明日本已经能比肩列强,而在其中,军部的功劳又是最大。借着山县有朋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军部凭借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向政治渗透,等到二十世纪初,军部在政治上的影响已经非常巨大。尽管日本曾经在大正时代因为和平曾经短暂出现过一段时间文官主导的政党政治(详见:大正时代:1912-1926,旧日本也曾温良过? | 循迹晓讲)。

◇   图为犬养毅

但随着 30 年代经济危机和军部势力的扩张,文官政治再次面临挑战。即使是内阁首相,在军部面前也要频频让步。但也并非没有敢和军部叫板的,犬养毅就是其中之一。1931 年底,犬养毅出任内阁首相,当时的日本突出的就是一个混乱,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把日本国内的经济也带得一团糟,同时军部还自作主张入侵了中国东北。面对混乱的局面,犬养毅决定先从经济下手,稳住经济再说别的,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而这些政策里有一条就是削减军费,再加上他试图在外交上摆脱军部的影响,这一下可就捅了军部的马蜂窝。

◇   图为《朝日新闻》对首相犬养毅遭暗杀的报道

在当时,由于新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各国都得限制自己的海军规模,日本的海军发展因此受阻。海军内对政府就报有很强的敌意,犬养毅这么一折腾,敌意更大了。在 1932 年 5 月 15 日,11 名二十岁出头的少壮派海军军官闯入了总理大臣官邸,犬养毅还想交涉,结果刚说出一句 " 有话好好说 " 就被回以 " 毋需多言,动手 ",随后便被射杀。在刺杀犬养毅后,11 名军官还攻击了内大臣牧野伸显的住处,政治元老西园寺公望的住处与办公室,就连警视厅和三菱银行都挨了几发手榴弹。但这帮人并没有什么周密计划,袭击完几个地方之后就跟个无头苍蝇一样乱窜,甚至搭计程车行动,最后毫无悬念地被宪兵队一网打尽。

按一般来说,堂堂首相被人就这么射杀在官邸,应当严惩犯人,然而在经济不景气之下,日本的激进民族主义和皇道派声浪非常之大,民间有大量人士认为这 11 名少壮派军官对天皇是赤胆忠心,不应该惩罚。结果在民间的影响下,这 11 名罪犯被从轻处罚。比起这个,更麻烦的是政治层面的影响,在犬养毅遇刺后,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成立了所谓的 " 举国一致 " 内阁,日本不再拥有传统意义上政党竞争选出来的内阁,这也就让军部有了更大的插手空间。

◇   图为冈田启介

即使如此,日本的内阁也并非就被军部完全控制,斋藤实内阁没过多久就因为卷入贪腐问题,也落了个总辞职的下场。换上来的首相冈田启介虽然是海军大将出身,但是不是什么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激进派,会为了保全大局在不同势力之间周旋,甚至不惜放下体面装傻充楞,有人将其形容为 " 忠于国家且狡猾的狸猫 ",在日本,能被冠之以 " 狸猫 " 称号的人里最有名的就是德川家康,外表看似憨厚其实算盘很多。当时有关日本国体,有过不小争论,其中尤其是该如何定位天皇在日本政体里的作用,可以说多方都各执一词,而每每在公开场合碰到这种争论,冈田都会开始玩车轱辘话,专门捡日本帝国宪法这种谁都不敢否定的玩意说,最后谁都不得罪,安抚各方。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冈田作为一名军队出身的温和派首相,是挡住军部强硬派的最后一根保险。

◇   图为二二六事变中的日本第一师团士兵

但当时日本社会的狂热浪潮已经停不下来了,在 1936 年 2 月 26 日,日本东京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二二六事变,和前面的五一五事件不同,这是一批拥护天皇的皇道派基层军官发动的兵变,这帮人有非常细致的计划,行动规模也远超五一五,有超过一千多人参与。在这场政变里,前首相斋藤实,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还有大藏大臣,也就相当于管财政的大臣高桥是清都被杀害。本来,冈田启介也是目标之一,结果阴差阳错之下,闯入宅邸的军官把他妹夫松尾传藏错认成了冈田给杀了。尽管冈田大难不死,但诸多同僚还有妹夫的死还是刺激到了他,在兵变十一天后,冈田带领内阁总辞职。而这一次总辞职,也是让日本踏向军国主义的最后一步。

◇   图为旧日本政治体制

因为在冈田辞职后,在军部的压力下,日本恢复了山县有朋曾经提出的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陆海军大臣虽然是内阁成员,但根据这项规定,必须是由退役的大将所担任。原先就是山县有朋为了强化军队的权力而提出,但在文官派的努力下废除了这项制度。在此时恢复这玩意,使得军部可以全面插手政治,只要内阁与军部的观点相冲突,军部就可以让陆海军大臣请辞,以退为进,迫使内阁进行重组,而且军队还能拒绝派出该职位的继任者,一旦没有陆海军大臣,内阁也就无法维持。换句话说,在当时的日本,内阁能不能成立得看军部的眼色。

◇   图为东条英机

从此,日本在战争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此后的内阁,无论是广田弘毅还是近卫文麿,都无法对军部起到任何约束作用,比如说二二六事变后,首相广田弘毅本来要让吉田茂担任外相,结果军部的人一看,吉田茂这老小子有反战倾向,一点都没昭和男儿的精神。于是,直接让很有精神的有田八郎上岗。甚至于到战争打红眼的时候,能让东条英机这么个玩意去当内阁首相。而日本的内阁制度真正重建,已经是战后盟军入驻日本的事了。

在 1946 年,盟军完成了绝大多数交接,基本控制了日本后,开始着手改造日本的政治。当时的驻日盟军司令部选中了吉田茂作为首相的人选,之所以吉田茂被选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是二战时期日本文官中极少数一直想着和同盟国和谈的。包括 1945 年 2 月,他和近卫文麿商量在面见天皇时,说服天皇无条件投降,但被军部提前察觉,半道给他拦了下来,吉田茂也因此吃了 40 天牢饭。拜这段经历所赐,驻日盟军司令部将吉田茂视作战后重建日本政治的不二人选。

◇   图为吉田茂

在吉田茂的主持下,日本曾经那套内阁制度被完全重组,变成了政党议会制下的内阁制度,由自由党,社会党,民主党,还有国民党等诸多党派先通过大选选出议会席位,再通过各党占据的席位多少来确定组阁方案。后来历经演变,到 50 年代,自由党与民主党合并,成了自由民主党,也就是咱们常听的自民党。从创立至今,自民党仍是日本的第一大政党。这个底子就是吉田茂那会儿打下来的。

◇   图为今天日本的政治制度

说回这次石破茂辞职。其实如果具体来看,石破茂这次辞职还跟之前遇刺身亡的安倍有点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安倍遇刺后,他的派系爆出了政治资金问题,在自民党元老麻生太郎的鼓动下,自民党内部开始清洗安倍派系,但也因为这个清洗,让自民党在国会两院都没有拿下多数席位。按照惯例,其实这时候首相石破茂就应该辞职,重新组阁。只不过麻生太郎在这事上添油加醋,想把石破茂直接排挤出去,让自己喜欢的高市早苗上去。两边争执不下,最后就是石破茂让步,以避免党内分裂的理由主动辞职。

有人就说,今天日本右翼这么猖狂,天天嚷嚷着修改和平宪法,扩军备战。这个高市早苗上来,凭啥说和军国主义不沾边?回答这个问题,还得明确一下啥是军国主义。1928 年,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写了一本《日本论》,在这本书里,他就给军国主义下了个定义。他说:" 以军事组织作为政权的重心,社会上的一切政治势力,都要服从军事势力之下,一切政治组织,都要服从在军国组织之下 "。说白了,军国主义政府,起码国家大政方针得是军人说了算吧?今天的日本,见哪个自卫队的军官当首相?国内外政策哪个是军人拍板的? 日本现在右翼势力绞尽脑汁想要扩军、修宪,这股势力确实存在。但今天日本还能和二战前的日本相提并论吗?现在日本的政治斗争,就是现代政党政治下的正常博弈,想要搞什么军国主义的可能性极低。再退一步,就算要搞军国主义,他不得看看美国人的意见嘛。

*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 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 UP 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在 " 循迹晓讲 " 微信公众号发消息,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设置星标:点击或搜索微信公众号【循迹晓讲】,到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设置星标后,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文章啦!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日本 微信公众号 阅读 团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