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工作内容愈加多样化和办公场景愈加多元化已经成为了职场一大趋势,除了要在办公室处理工作外,我们时而要在咖啡厅处理紧急任务,时而在机场候机室参加视频会议,甚至可能在客户办公室展示方案时遭遇找不到电源插座的尴尬。这些多变场景对生产力工具提出了全新要求:既要续航持久,又要性能可靠;既要轻薄便携,又要接口齐全;同时在AI PC时代,AI功能的辅助它同样必不可少。而惠普战66 2025酷睿Ultra版轻薄商务本恰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今天笔者就带大家来详细了解下这款产品。
性能稳定安静不烫,办公生产轻松搞定
作为一款定位主流商务轻薄本的产品,惠普战66 2025酷睿Ultra版搭载了酷睿Ultra 5 125H处理器。
它采用intel 4工艺打造,拥有4颗性能核,8颗能效核以及2颗低功耗能效核,共14核18线程,最大睿频可达4.5GHz,18MB三级缓存,基础功耗为28W。集成了Arc GPU,采用最新的Xe LPG架构,拥有7个Xe核心,频率可达2.2GHz。这颗处理器还搭载了专为AI负载设计的NPU,具有高能效、低功耗等优势,与CPU和GPU进行搭配,应对不同的AI负载,为终端提供强劲本地AI算力。除此之外,我们拿到的这台战66还搭载了2*16GB DDR5 5600MHz内存和1TB PCIe SSD。我们先来通过测试来看看其理论性能表现如何。
先看CPU部分,Cinebench R20单核为638分,多核为4064分;R23单核为1662分,多核为10467分。这代战66还是延续了之前比较保守的性能释放,所以测试成绩并不突出,但应对日常办公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也使用Cinebench R23对比其进行了连续15轮的测试,其成绩可以说是非常的稳定,波动幅度只有约6%,性能释放很稳定。
显卡这块,采用Xe LPG架构的核显表现还是很出色的,相比于之前酷睿i5-1340P(30W)的Iris Xe核显有着明显的提升,DX 12性能甚至可以达到后者的2倍以上。
两根16GB DDR5 5600MHz内存组成的双通道,读取速度为77649MB/s,写入速度为77649MB/s,复制为71509MB/s,延迟122.7ns,速率表现还不错,就是延迟偏高。
硬盘是1TB的PCIe 4.0 SSD,读取速度为7094.56MB/s,写入速度为6539.18MB/s,属于中上等的水准了。
我也对其进行了烤机测试,AIDA 64单烤FPU,处理器先会飙到60W+,但不一会就会降到30W上下,最后稳定在30-33W之间,CPU封装温度为86℃。其实还是有向上拔的空间的,不过作为一款商务本,惠普战66这边还是更加注重稳定性。
而在满载情况下,机身表面的温度控制和噪音控制都做的非常不错,键盘常用区域最高温差不多在43℃,属于能感觉到热的水准,人位噪音只有不到39分贝,在较为安静的地方要仔细听才能感觉到它的风扇噪音,低于一般轻薄本的45甚至50分贝。要知道我们一般办公室的底噪差不多就有40分贝+,它即便满载也不会打扰到其它人。
聊完了理论性能,接下来我们看看它在实际生产办公方面的表现。首先是PCMark 10现代办公基准测试和应用程序测试,结果如下。其中现代办公基准测试为6311分,应用程序测试为11737分,都非常不错,可以轻松应对网页浏览、文档编辑、视频会议等办公需求。
然后是负载更高的UL Procyon图片编辑测试和视频编辑测试,前者运行的是PhotoShop和LightRoom两款软件,主要针对的是CPU性能;后者则是 Premiere Pro,同时考验CPU和GPU性能,都是模拟真实操作的流程。前者取得了4724分,后者开启GPU加速的情况下拿到了6637分,对于一款轻薄商务本来说都是不错的成绩了,简单处理下图片,剪辑视频问题不大,4K视频剪辑会有些压力。
如今不少人工作中都会有移动办公的需求,所以对于商务人士来说,除了性能外,续航同样非常重要,我这里也进行了测试,在电源模式为平衡的情况,运行PCMark 10应用程序测试,模拟用户使用Office三件套办公和浏览网页,最终电量从100%到5%,续航时间为8小时39分钟,是个不错的成绩,轻中度负载基本可以应对一百天的办公需求。
一站式AI解决方案,助力高效生产办公
作为一台AI PC,AI当然是重中之重,除了有着底层的硬件算力,战66还内置了战AI一站式AI解决方案—战AI,构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AI生态。
首先是战AI智能助理,它提供了AI智能助手、AI画图、AI电脑管家以及AI个人知识库等功能,可以说是广大职场人的"效率加速器"+"贴心管家"。AI智能助手提供了DeepSeek V3、DeepSeek R1、Qwen3以及等多种满血云端大模型以及多款本地大模型供用户选择和使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问它。
云端大模型的优势在于参数量大,而且可以联网进行检索,比如我最近正在研究关于折叠屏手机的发展,就可以直接在这里搜索相关的资料作为参考,找到创作的灵感和角度。
当然,它还可以帮助广大职场人解决工作中的一大"超级难题"—写汇报。相信不少小伙伴都和我一样,到了周五下班前就会非常的头疼,因为要做一周的汇报,虽然平时会把一些工作记录下来,但一方面不够详细,另一方面看起来结构不清晰,这时候AI智能助手就能帮你搞定这一切!我这里把一份销售同事的周报放了进去,让它帮忙优化整理了一下,很快就给出了一份条理清晰的周报,只要再稍微确认和优化下,就可以提交给领导,然后开心的下班了。
除了可以进行知识问答、整理周报外,它还提供了"AI翻译、文案润色、快速提问"等快捷功能。像我经常看一些国外的科技网站,遇到一些不太能读懂的内容时,就可以把它们复制下来,放在这里来进行翻译,帮助我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内容,而且会把内容中的一些专业名词进行单独的解释和说明,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整段内容的意思,非常的棒。
文案润色和内容续写同样很好用,尤其是对于和我一样的内容创作者或是从事文案类工作的小伙伴。前者可以让它AI帮我们对文案进行润色,提升其可读性和流畅度,并且还会给出优化的说明,让用户可以学习和参考思路,之后撰写文案时更得心应手。
后者则可以在我们撰写内容是缺少思路时使用,让AI进行续写,看看它会从什么角度往下继续创作,除了内容外还会把续写的思路给出来,给我们的内容撰写提供参考的角度和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可以使用云端AI大模型来实现上面这些功能外,基于酷睿Ultra 5 125H提供的强大本地算力,我们可以利用本地AI大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大参数可达140亿。这种云、端协同的方案给了用户更大的选择空间,想要更强大的算力,可以使用云端大模型,而想要保障数据隐私或是没有网络时,则可以用本地大模型。
像如果需要处理的东西涉及到一些隐私或是机密数据,就应该用端侧大模型进行处理,比如我这里用的是本地的80亿参数Qwen 3大模型处理了下刚才的那个周报,主要依靠酷睿Ultra 5 125H的Arc GPU进行运算,速度和效果都蛮不错的,只用了不到2分钟就优化出来了一份很条理清晰的周报。
AI翻译的效果同样不错,不到2分钟就完整了这一大段内容的翻译,翻译准确度也OK,同样会把一些专业名词单独拿出来进行翻译和解释。
AI画图则给了内容创作者一种全新的思路,我个人认为,AI创作它并非是为了替代人类创作,而是一种将脑内想法快速具象化的途径,它是一种高效的工具。通过人与AI相互进行协同,来提升创作的效率。比如我想要画一辆在赛博朋克都市中的疾驰跑车,就可以将这些描述输入进去,只要几秒就可以生成图片,之后我们可以根据需求,对描述进行修改和优化。比较可惜的是,目前这个功能还不支持本地大模型。
AI个人知识库就很好理解了,我们可以将平时搜集的一些资料传上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一个知识库。比如我最就将之前做AI PC内容时的资料上传了上去,这里多说一句,目前仅支持Word文档,而且每次只可以上传一个文档,希望后续能够进行优化。
之后就可以在AI智能助手那块基于个人知识库进行提问,根据需求选择云端或者本地大模型对其进行处理。我这里是用本地模型进行来进行的处理,
AI电脑管家则是我们的"贴心助手",它完全依赖的是本地AI算力,所以在没有网络的时候同样可以使用。当遇到一些关于设备的问题时,就可以咨询它。比如,当我们拿到新电脑时,想要给磁盘进行个分区,就可以进行提问。它会给出非常详细的步骤和方法,而我们只需要根据它一步步进行操作就行,对于电脑小白来说非常的方便。而且如果觉得问题没能解决的话,还可以点击回答最后的惠管家窗口,即可去咨询工程师,寻求在线远程服务。
精选AI应用中则为大家聚合了各种相关的软件,覆盖了音频创作、绘图生成、智能助手、创意写作等诸多领域。比如这款战AiPPT,只需简单的自然语言指令就可以生成PPT大纲并匹配模板,实现全自动制作PPT。下载好离线模型后即可切换为离线模式,依靠酷睿Ultra处理器提供的本地算力完成PPT生成。
我这里就在离线状态下,生成了一个关于"AIGC在办公领域的应用场景"的PPT,它会先根据这个主题生成PPT的大纲,然后挑选符合这个主题的模板,就可以开始生成PPT了,速度蛮快的,我们还可以对生成的PPT进行编辑,包括更改各种设置、编辑大纲内容、插入元素等等,有效的帮助我们提升制作PPT的效率。
对于开发者而言,战AI的专业开发环境和编程套件简化了AI的开发流程。惠普通过提供WSL2安装指南,使Windows用户能够便捷地使用Ubuntu环境中的AI开源开发软件,同时,主流开发套件和驱动、智能编程助手和代码生成器等资源,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上面我们也有提到,战66搭载了酷睿Ultra 5 125H处理器,在CPU和GPU的基础上,加入了专为AI负载设计的NPU,三大AI引擎各司其职,为设备提供所需的AI算力。其中NPU具有高能效、低功耗等优势,尤其适合长时间运行的AI应用,比如视频会议中的背景虚化、人体追踪、眼角度矫正等。目前,视频会议可以说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战66有着一颗500万像素的摄像头,相比于一般笔记本的210万像素要要清晰很多。
摄像头还设置了物理屏蔽拨片,不使用时可以物理遮蔽,避免隐私信息泄露。
同是它还支持Windows Studio Effects,拥有背景模糊、眼神交流、自动取景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出色的会议体验。并且这三项功能的负载是跑在酷睿Ultra 5 125H的NPU上,在视频会议时可以减少对CPU/GPU资源的占用,并且功耗更低。
简约耐用金属机身,高分高刷高色域屏幕
惠普战66延续了该系列简约商务的设计风格,A/C/D三面均采用铝合金材质,保障耐用性的同时,也有着非常不错的质感。而且相比于之前锐利的边缘,这代惠普战 66采用了更加圆润的弧角设计,过度更加的顺滑。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机器通过了业界严苛MIL-STD-810H 19主项军标测试,包括跌落、冲击、高低温、温度等测试,保障机器在各种严苛环境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像平时生活中那些令人猝不及防的小意外,比如手一滑不小心把水洒在电脑上,水流瞬间蔓延至键盘缝隙;又或是走路时没留意脚下,电脑从手中意外跌落,重重地摔在地上;再或是身处极端高温的夏日户外,在烈日炙烤下,电脑长时间暴露其中,机身变得滚烫,亦或处于寒冷的户外,周围环境温度低至零下几十度,它却凭借着出色的防护性能,丝毫不受这些恶劣状况的影响,稳稳地继续运行,让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机身的C面延续着一体成型工艺,边缘处没有拼接,一体性更为出色。键盘采用了浅灰色的大键帽,1.5mm长键程,回弹非常有力,打字时很跟手,带来了非常出色的输入体验。
键盘下方的触控板面积也很大,表面顺滑细腻,操控体验比较优秀
B面是一块2.5K的屏幕,显示效果非常清晰细腻,120Hz的高刷新率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玩一些游戏都更加的丝滑流畅。
16:10的屏幕比例也让它可以比常规的16:9屏幕显示更多的内容,更适合浏览网页和文档。
实测这块屏幕的亮度可达563尼特,超过了标称的500尼特。
并覆盖了98.5% DCI-P3和99.8% sRGB色域,可以说是同等价位中的佼佼者。而且最大ΔE只有0.74吗,平均ΔE则只有0.22,不仅色域广,而且色彩显示非常精准,可以应对用户日常使用和专业创作需求。
便携性方面,实测战66机身最薄处约为11mm,最厚处约为20mm,重量约为1.44kg,旅行重量约为1.76kg,携带负担并不算大。
而且相比于传统轻薄本,作为一款商务本,它保留了更为丰富的接口,左侧提供了1个USB-A、2个全功能USB-C、HDMI和3.5mm耳机接口,右侧则有1个USB-A和RJ-45有线网络接口,可以满足用户连接外设、传输数据、扩展屏幕以及连接有线网络等需求。
单风扇双热管散热,双内存插槽可扩展
我们简单拆开看一下内部的结构,上面是单风扇+双热管的,来保障处理器的散热。
CPU下方屏蔽罩下的插槽上是两条16GB DDR5内存,想要更大的内存的用户可以自行进行更换。
写在最后
作为一台主流商务本,惠普战66 2025酷睿Ultra版有着非常出色综合素质。它搭载了酷睿Ultra 5 125H处理器,可以满足日常生产办公需求,而且即便在高负载下的噪音和表面温度控制都非常出色;内置的战AI应用提供了一站式的AI体验,丰富的功能可以助力用户更好地进行内容创作,而且提供的是端云协同的方案,想要更强的算力时,可以使用参数量更大的云端大模型,而想要保障数据隐私性是则可以选择端侧大模型,将选择权交给用户;惠普战66采用了坚固轻薄的金属机身,通过了严苛的MIL-STD-810H 19主项军标测试,具备出色的便携性和耐用性,更好地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扩展接口和内部扩展空间,满足用户的扩展需求;还有同级别产品中少有的高分高刷高色域屏幕,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进行创作和娱乐都能带来更好地体验。
如果你想要选择一台性能稳定、屏幕出色、轻薄耐用、智能高效、接口丰富且价格实惠的商务本,那么这款惠普战66绝对是无法绕过去的,目前国补后仅需3839元即可拿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