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横财发展会 前天
汉庭,酒店业的基建狂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近期的 318 川藏线上,多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一家标准的 " 汉庭酒店 ",居然开在路上。

没看错,是真的 " 开在路上 "。

透过 360 度全景落地窗,看到全套汉庭 4.0 客房安装在车厢内,大床、家具、洗手间,一应俱全。

这辆房车从上海出发,一路向西,跨越 4580 公里直达拉萨,把汉庭 4.0 新品开上了雪山、高原与峡谷。

无论是酒店业还是房车旅行圈,这画面都堪称奇观。

可对汉庭来说,把一间客房改造成能开上 318 的房车,早已不是难题,甚至是小场面。

因为他早已在用造车的逻辑开酒店:模块化设计、装配式施工、系统化运营。

这一整套酒店工业体系的改写,让汉庭成了酒店业的 " 基建狂魔 "。

一、汉庭的 " 造车逻辑 "

所谓 " 造车逻辑 ",就是一句话:把复杂的东西拆开,把简单的东西做到极致。

例如传统汽车制造,大致就可分四步:设计研发、零件制造、总装集成、质量检验。

前两步,把整车拆解成无数标准化零件,并精确生产;后两步,再把零件拼装成车,并层层校验,直到能稳稳上路。

汉庭,正是把这套逻辑,移植到了酒店建设里。

这套玩法,被他称为 " 酒店的模块化设计 "。

而在汉庭的这套逻辑里," 拆分 " 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他不再把一间客房当作 " 施工成果 ",而是拆分成一个个能够量产的模块。

比如现在的汉庭 4.0。

表面上,你看到的是一间完整的房间,但在他的生产逻辑里,墙面、床、家具、洗手台……你在客房里所见到的任何一样东西,其实全都被模块化拆分,并在工厂流水线上提前预制完成,像极了制造 " 零件 "。

甚至就连看似最不起眼的细节,各类卡扣、挂钩孔位,都已经在工厂阶段预留好。

门店只需要在平台上一点单,厂家统一生产、打包,再像汽车零件入库一样直接送到施工地点。

相当于,在制造方面,汉庭已经彻底告别了过去 " 慢工出细活 " 的模式,直接跨进了工业化的流水线。

而 " 拆分 " 的下一步,自然是 " 拼装 "。

当这些模块送到现场,客房其实已经完成了九成。

现场要么 " 拼 " 要么 " 挂 " 要么 " 扣 ",没有任何复杂的工序—— " 拆分 " 的重要性也在这一阶段体现。

比如,传统洗手间的瓷砖是一块块贴的,而在汉庭的方案里,是整面防水、防霉的 SPC 墙板 " 扣 " 上去。

比如,梳妆镜、门口的穿衣镜,甚至电视背景墙,都是定制家具,装的时候直接一 " 挂 " 就行;

再比如,沙发背板这类结构件,全部提前预留好卡位,现场只需 " 拼 " 上去。

而稍微复杂一些的,就是家具了。但也不用打孔、不用裁板,全按标准组装,又快又好。

在这样装配式施工下,一间房,只需要 2 小时就能完成。

而且不是粗装,是装完就能拎包入住,连电都通好,灯都安上了。

装修过的都应该明白,2 小时,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一场电影的时间,一间标准客房就已完成。

一拆一装之间,酒店的 " 量产化 " 就这样实现了,工期也基本被压到了极致。

当然,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

车之所以能走这种量产化,因为 " 驾驶体验 " 是能被复制的。

可酒店的 " 入住体验 " 要复杂得多:除了房间这样的 " 硬件 ",还涉及前台接待、生活细节、便利程度等这样的 " 软件 "。

哪怕酒店造得再快,如果服务跑偏、体验不稳,消费者也不会买账。

那为什么汉庭能把酒店开得又快又好?

答案在于:他还有一套丝滑的 " 驾驶系统 "。

二、汉庭的 " 驾驶系统 "

正如一辆车,决定他好不好开,不在于单一的零件,而是整个驾驶系统的协同。

酒店也是如此。而他的 " 驾驶系统 " 就是服务体系。

近年住过汉庭的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现在的汉庭,不仅入住流程变得更顺、入住体验也变得更好,就像有一套看不见的系统在后台运行,让一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节奏上。

这就是汉庭的服务体系带来的效果,其核心逻辑只有一句:机器管效率,人管温度。

比如,智能化设备已经大量加入到汉庭的服务体系中。

送东西、送外卖这种机械性的差事,如今交给机器人就能完成;

洗衣服 + 烘干,用的是高端商用洗烘一体机,客人随时可以自助使用;

办理入住或退房,靠小马自助站最快 10 秒就能搞定;

再或者,打印、借充电宝、喝咖啡,这些日常所需,基本都能在大堂解决;

哪怕自助设备能满足大多数需求,但 " 人情味 " 也并没有消失。

例如工作人员会走出前台,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更好地服务住客;

早餐厅里,也有汉庭厨师提供新鲜热乎的符合中国人胃口的中式早餐。

在汉庭的这套 " 服务系统 " 中,效率和温度被重新分工。重复的事交给智能化设备;需要关怀的事交给人来做。

于是,住客得到的是一种双重体验:既能快速解决大多数日常需求;也能在关键时刻,感受恰到好处的人情味。

在汉庭,不仅房间能量产,连好的服务也能被 " 量产 "。

三、汉庭的 " 核心驱动 "

如果说 " 造车逻辑 " 是汉庭的硬核底盘,服务体系是他稳定上路的关键,那一路攻坚的决心,则是他真正的驱动力。

正是因为汉庭的攻坚决心,让他以 359,475 间客房的数量,登上了全球 Top50 品牌榜榜首,成为了全球客房量第一的酒店品牌。

△《HOTELS》杂志 2024 年度酒店品牌客房数量排名

汉庭甚至开进了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

△华住第 10000 家店:汉庭酒店林芝墨脱店

要知道,中国为了打通这条路,足足花了 52 年。

从 1970 年代起,修修停停,直到 2013 年,才终于彻底通车。山路崎岖、恶劣天气……能想到的施工难题几乎都有,可以算是公认的 " 极限工程 "。

而汉庭在 2024 年居然把一家酒店开了进来。设施、服务、标准和你家门口任何一家汉庭都一样。

而在墨脱造酒店,难的不仅是交通。还有一系列更多的问题:

工人高反,工程被迫中断怎么办?天气骤变,建造进度怎么维持?运输受阻,物资卡半路怎么办?建好之后,墨脱地理位置曲折,难以外招员工,怎么办?

在传统酒店的营建逻辑里,这些几乎都是不可控的变量,甚至是 " 天灾 "。

而汉庭却硬生生把他们一一攻克。

靠的是,花了数年时间,在当地发展出一套 " 属地化 " 的供应商网络,把物料来源扎在本地,降低运输风险和成本;

靠的是,模组化营建大大地缩短了在高原恶劣环境下的施工周期;

靠的还是,大力培养本地员工,在带动当地经济的同时,保证了酒店后续的稳定运营。

这一刻," 基建狂魔 " 四个字,才真真实实立在了墨脱。

四、基建的尽头,是最体贴的温柔

汉庭,不仅是基建狂魔,而是位中国式的 " 基建狂魔 "。

他的 " 狂 ",不是为了炫技,也不是单纯追求规模。

其底层逻辑,源于中国式的朴素愿望:

只要有路的地方,就要有人能安心落脚。

所以,汉庭不只是在北上广深不断加码,而是一路攻坚,把灯点在旅人最难抵达的远方。

不止是墨脱,在西藏阿里地区海拔 4700 米的改则县,汉庭也将开出新店。

让每一个旅人即便走到了 " 世界屋脊 ",依旧能睡个踏实舒服的安稳觉。

这便是基建的意义。

就像当年修青藏铁路,不只是为了铺条路,更是要把希望送到最远的地方。

当成百上千家汉庭酒店不仅统一 " 住得好 " 的标准,深入高原雪山等偏僻之地,还默默托举起无数个路人的微小日常,那些看似冰冷的 " 基建 ",也变成了最温柔的庇护。

这种 " 基建 ",没有钢筋水泥的宏大叙事,但处处都藏着为人添水的细腻。

这,才是最中国式的基建狂魔:

不是用来震撼世界的,而是用来照顾每一个人的。

设计 / 视觉:Lvv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