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保 09-26
紧张,手心出汗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大家好我是小宝,一名不只懂保险的理财博主 ~

前几天广东刮台风,搞得大家紧张兮兮的,好几个城市比如深圳、广州,直接停工停学停地铁。

我最紧张的是周二那天,陪粉丝签完资料,刚赶到高铁站,一刷身份证才发现,从香港西九龙回广州南的车停运取消了

要不是动作快,站在闸口旁立马买了去深圳北的换乘票,差点被困香港。

咋说呢,当时有种灾难电影里要赶诺亚方舟的紧迫感,手心都出汗了

……

香港保司挺有意思的,几乎包揽了半个尖沙咀的海景办公室。

大部分保险公司的签约房间,都设在海港城的楼上。

哪家要是没有一扇落地窗能看海,说出去都丢脸。

当然,海景是其次,位置才是关键。

一方面这里本身就是香港的商业中心,各大奢侈品店,维港打卡点,可以说是吃喝玩逛一站式满足。

另一方面海港城离西九龙高铁站很近,步行可达,方便大陆人坐高铁来了,直接签约。

要我说,如果西九龙高铁站上面能搭建写字楼的话,各大保司就算不要海景,也会直接搬过去干

自接触港险以来,我发现他们各家之间的竞争氛围,跟大陆的有点不一样。

说 " 卷 " 也卷,区区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挤下了上百家公司,天天斗得你死我活。

说不卷吧,头部王牌这把交椅谁去坐,好像商量好了一样。

一季度是你的,二季度是我的,三季度是他的,几家轮换着来。

就好比电影里的那些黑帮老大,几个人叼着雪茄坐一桌,划好了各自的地盘。

底下的小弟打归打闹归闹,不要过线就 OK。

而大陆保司之间,更像是秩序落地之前的那个阶段。

尤其是前两年,谁都不服谁,动不动就贴脸开大。

比如一年保费要五千块左右的重疾险,

几乎一样的保障内容,A 公司要是定价 5000 元,B 公司就发一个定价 4990 元的。

" 哼,哪怕是 10 块钱,我也要干他。"

由于保险说到底只是一纸合同,不像其他的产品,不会涉及什么专利问题,所以各家之间经常互相 " 借鉴 "。

碰上粗心的,甚至能把竞争对手条款里的错别字都抄进去

在香港待了两天,接待了几波粉丝,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了某老牌保司的综合型储蓄产品

用一句话总结:

要牌子有牌子,要收益有收益,而且过往分红实现率杠杠的,综合实力很强。

大老远跑过去上车,

有啥亮点?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1、长期不领,收益可观

以每年 10 万,连续交 5 年为例——

持有 10 年,预期单利 4.6%

持有 20 年,预期单利 10%

而要是算 IRR(复利)的话,最高能到 6.5% 左右。

很多刚接触这类产品的小伙伴都会问我——

大陆产品收益只有 1、2 个点,

它给这么高,合理吗?

我认为挺合理的,但凡给少点,都不划算。

这主要是得益于它们的底层资产包,美债。

毕竟十年期美债现在都有 4%+,持有 10 年,他给 4% 并不过分

而且大部分人买储蓄险,并不会急着取出来使用,保险公司可以用这笔长期资金,做更高效的配置。

比如大头买美债打底,剩下的一小部分通过股票、期货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拉高平均回报。

所以把时间拉长,保司敢给出 6%+ 的预期收益,并不是画大饼闹着玩儿。

2、在这种收益的加持下,可以做非常灵活多样的提取方案,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

比如[556]、[567]、[588]、[51210]…

以[556]为例,意思是——

5 年缴费,5 年期满后,

每年可以提取总保费的 6%。

比如每年交 10 万,交满 5 年后,

每年可以提取 3 万块,自由支配。

而[588]则是选择忍一忍,让账户前期多增值增值,后面可以多领一些。

5 年缴费,存满 8 年后,

每年可以提取总保费的 8%。

(4 万块)

毕竟我们存进去的钱是利滚利增值的,前面越能忍住不动,雪球滚得就越大,后面领取就越多。

所以香港的储蓄产品没大家想得那么复杂,跟大陆的增额寿很像

把钱存进去,让它慢慢增值,后面有需要了,部分提取出来使用,没提的部分则继续利滚利增值。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选一家好公司、选一个好产品,剩下的交给时间和复利即可。

在我们接触的粉丝朋友当中,有的还处于事业上升期,希望能用这种储蓄工具帮自己把钱强制攒下来。

比如程序员、企业中高管,在可以预见的三五年之间,咬咬牙把钱存下来。

万一将来行业变化比较大,自己跟不上节奏了,至少还有一份被动收入在,心里有底气。

而有的则是已经吃到了时代的红利,现在想找个好机会,慢慢淡出江湖。

手上攒了些闲钱,没什么好投资的,也不敢冒进冒风险了。

毕竟到了这个阶段,一旦翻车可能就再也回不来。

所以,不求猛,只求稳

一次性把闲钱搞进去,一了百了。

一方面是给自己存下了以后养老躺平的本钱,弥补弥补社保养老金。

这几年虽然业务慢慢在收尾,但好歹的也还有收入进账。

等存进去的钱也增值起来能用了,正好能衔接上。

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吸收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踩坑、被骗,倒不如把钱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增值。

不指望靠它大富大贵,只求能守住这份家底,维持现有的生活质量即可。

另外,由于这种储蓄产品大多是以 $ 计价的,相当于持有了 $ 资产。

既享受了它的收益,又能对冲单一货币的风险,一举两得。

所以综合优势明显,只要是手上有闲钱想做稳健投资的,不管是企业的中高层,还是自己干的大小老板,有不少人都愿意跑一趟。

OK,美联储官宣降息了,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导到各个金融产品上。

想锁定这种稳健高收益的,找我交流

(加过的不用重复加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高铁 海景 香港 深圳 广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