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珍妮
9 月 24 日,商务部等 8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聚焦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从 4 方面提出 14 项任务举措。一是丰富数字消费领域供给。二是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经营主体。三是优化数字消费支撑体系。四是营造数字消费良好环境。
其中,在创新数字内容消费方面,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开发和共享。
鼓励运用元宇宙、文生和图生视频大模型等技术创新表现形态,推出更多融入博物馆藏、非遗元素的数字文创。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虚拟现实电影、LED 数字影厅等电影新形态、新业态。
面向银发群体,开发老年数字文化体验等 " 智慧 +" 新内容。开展数字内容消费服务用户满意度调查活动,推进数字内容消费服务质量提升。
推进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贯通发展,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超高清内容供给。推动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化发展,创新 " 微短剧 + 文旅 " 模式,拓展视听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支持动漫、游戏、影视、音乐、网络文学等领域精品创作,鼓励通过衍生授权、文化共创等模式,促进二次创作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提升数字服务消费。鼓励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赋能文博场馆、旅游景区、休闲街区等相关场所,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多元化消费场景。
数字消费是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以及通过数字渠道实现的消费。专家表示,这是国家首次明确界定数字消费。
据商务部测算,2024 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已攀升至 23.8 万亿元,占当年居民消费总额的 44.2%,且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推动下,未来增长有望进一步提速。
其中,生成式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微短剧、VR 影视等新兴业态付费用户数量快速增长。艾瑞咨询预测,到 2027 年,我国数字内容消费市场规模将突破 1.8 万亿元大关。
具体来看,在虚拟现实电影领域,今年 3 月,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国影发〔2025〕2 号文》,即《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首次通过制度化手段将 " 虚拟现实电影 " 独立纳入国家电影管理与扶持体系。这一举措标志着沉浸空间不再仅作为文旅配套或艺术展陈的辅助项目,而是正式成为电影放映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上海、北京、成都、无锡等地已建成虚拟制片影棚及虚拟现实电影实验放映厅,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观影体验。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 — 2025 年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及趋势分析报告》,中国虚拟现实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 年已达 1126 亿元,同比增长 22.8%;预计到 2028 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2125.9 亿元。
在非遗元宇宙文创方面,VR、AR 等技术的运用使得非遗项目的历史语境得以生动呈现,人与空间的交互相容创造了沉浸式的空间体验,有效延长了游客的游览时间,并打破了他们对非遗的 " 刻板 " 印象。
例如,广州虚拟非遗街区以北京路骑楼为原型搭建了虚拟公共文化空间,为用户提供多个元宇宙体验区,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广彩、广绣、榄雕等非遗项目。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的 " 青花秘境 " 元宇宙项目则通过 VR 和增强现实技术,将青花瓷器置于虚拟场景中,为用户带来强烈的 " 临场感 "。
此外,AI 智能终端作为集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子设备,能够执行复杂任务、提供智能化服务和交互体验。政策推动 " 人工智能 +" 的落地将加速 8K 显示、MiniLED 等技术的迭代,推动行业从硬件竞争转向生态协同。
注: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End
大空间情报
企业热点
AI 大脑与双手?谈 DeepSeek 与 Manus 的博弈
行业解读
报告精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