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9 月 26 日讯(记者 陈俊清) 无晶圆半导体设计厂商晶晨股份近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晶晨股份表示,此举标志着公司国际化业务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借助全球资本市场平台,为公司长期以来在 AIoT 与无线通信领域的布局注入新动能,加速其在 " 万物智联 " 时代的战略方针。
该公司商务策略高级副总裁谢健磊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高效的资本市场和广泛的全球投资者基础,将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次赴港上市将成为我们持续投入、加速布局 AIoT 和万物智联的关键里程碑。"
晶晨股份作为系统级半导体系统设计厂商,面向智慧家庭、智慧办公、智慧出行、娱乐教育、工业生产场景,提供智能终端控制与连接解决方案。其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多媒体与显示 SoC 主控芯片、AIoT SoC 主控芯片、通信与连接芯片、智能汽车 SoC 芯片等;下游客户包括小米、创维、TCL、海信、海尔及希沃等,以及广泛 AIoT 品牌商提供 SoC。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 2024 年的相关收入计,晶晨股份在专注于智能终端 SoC 芯片的厂商中位列全球第四,在家庭智能终端 SoC 芯片领域位列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二。
智能多媒体及显示 SoC 和 AIoT SoC 业务是晶晨股份的基本盘。2025 年上半年,该公司这两项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23.60 亿元、8.90 亿元,占总营收比分别为 70.9%、26.7%。
在 AIoT SoC 芯片方面,除传统的端侧音视频、智能图像布局外,晶晨股份同样注重 AI 算力 SOC 的布局。该公司递交的港股上市申请显示,其内置神经网络处理器推理性能达 5Tops,支持 INT8 推理,满足端侧 AIoT 设备对高算力的需求以及对超低功耗的需求,已被境内外知名 AIoT 厂商广泛应用。
晶晨股份表示,截至目前,该公司产品线已有 19 款商用芯片配备了自研的智能端侧算力单元,并已覆盖智能电视、机顶盒等传统市场,同时积极将技术能力延伸至智能白电、IP 摄像头、服务机器人等消费级应用,以及智能办公、智能零售、健身和汽车等高增长领域。
随着智能终端数量激增,可靠的无线连接能力已成为支持进阶功能与大规模部署的关键要素,此趋势正推动对 4G/5G LTE 芯片与 Wi-Fi 芯片的强劲需求。
晶晨股份也加强其在通信芯片领域的布局。今年 9 月 15 日,其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芯迈微 100% 股权,收购对价合计为 3.16 亿元。
晶晨股份表示,通过整合标的公司的技术资产与研发团队,将扩展公司在蜂窝通信上的技术能力,并进一步增强公司 Wi-Fi 通信的技术能力,助力公司构建起 " 蜂窝通信 + 光通信 +Wi-Fi" 的多维通信技术栈与产品矩阵。
近年来,晶晨股份业绩增速较快。其港股上市申请显示,在过去的 2022 年至 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55.45 亿元、53.71 亿元、59.26 亿元和 33.30 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7.32 亿元、4.99 亿元、8.19 亿元和 4.93 亿元。
晶晨股份董事、董事会秘书余莉在 2025 年半年度科创板芯片设计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今年公司总体市场策略和销售重点仍然是坚持多产品线战略,在消费电子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保持主力 S 系列与 T 系列产品的市场份额与毛利率稳步提升,在端侧智能、高速连接、无线路由、智能视觉、智能显示、智能汽车等重点领域将长期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与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推出新产品。
晶晨股份于 2019 年 8 月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 15.83 亿元,发行价定为 38.50 元。截至 2025 年 9 月 26 日,其 A 股股价报收 107.00 元,上涨 2.88%,总市值规模为 450.6 亿元。
事实上,其本次赴港上市的计划于今年 9 月 5 日对外披露,由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仅仅 20 天后,也就是 9 月 25 日,该公司便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进展较为迅速。
值得注意的是,集成电路企业筹划赴港上市事件在今年屡见不鲜。除晶晨股份外,豪威集团、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等多家千亿市值的产业链头部公司也已陆续启动赴港上市,形成了一股明显的行业趋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张翰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港股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和国际资本门户,成为不少企业规避地缘风险的 " 安全着陆点 "。其次,港股实行注册制且再融资机制灵活,对尚未盈利但具备核心技术的芯片企业更具包容性,契合半导体长周期投入特性。再次,当前 A 股 IPO 节奏趋严、估值中枢下移,而港股投资者结构中机构占比高,对硬科技赛道理解更深,更认可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的长期叙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