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前天
汽车设计,科技感不能给安全感让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工信部近日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每个车门(不包括尾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且每个车门的外把手在任意状态时,相对车身表面,应具备一定尺寸的手部操作空间。简单来说,就是要确保能够从外部直接拉开车门。

车门把手虽小,但是关乎安全,便无小事。

为什么要特别针对车门把手出台国标?近年来,一批电动汽车品牌为追求造型的科技感、未来感,纷纷采用隐藏式门把手。然而许多人都曾吐槽,车门把手越来越难以识别,如何开门似乎成了车企给车主故意设置的 " 考题 "。更重要的是,车门如果完全依赖电子系统,可能会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开启,增加逃生风险,增加救援难度。

对车主不友好的,也不止隐藏式门把手。比如,某些品牌在汽车中控屏上大做文章,将按键、操纵杆等传统部件能省则省。诸如此类的设计,在汽车行业内掀起造型极简化、部件智能化的风潮,看似是在提供便利,实则是让车主被迫 " 自适应 ",忍受车内布局变更、驾车手势调整带来的诸多不便,更承担着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

从这个意义上讲,为车门把手出台新国标,不仅是对设计规范的补位,对广大车主长期呼吁的回应,更是对汽车设计极简热潮的降温,对汽车行业安全底线的坚守。新国标重塑的,是汽车造型的设计理念,更是汽车制造的底层逻辑。

安全性,是衡量汽车品质的第一标准。安全感,是车主对汽车的最低要求。为此,车企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将用户的生命安全始终摆在首位。什么能省,什么不能省,取决于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过度追求美感的升级,让安全感一降再降,无疑是舍本逐末。

在底线思维的基础上,车企更应具备冗余思维。建筑设计中,在满足基本安全要求外,往往会部署备用的安全设施,以防意外情况发生;电路设计中,某些额外的元件或通路形成备份机制,在主电路失效时能够确保系统的连续运行;在汽车中,除常见的备用胎外,制动系统普遍采用的双回路也是冗余设计。这些实例清楚表明,冗余理念深入工程学的方方面面,冗余结构绝非可有可无,而恰恰构成复杂系统抗击风险、应对不确定性的安全基石。

当前,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各大品牌在造型、性能等领域挖掘科技潜能,推出不少创新之举,力争占据身位优势。但必须要强调的是,科技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人、保护人。如果一味追求标新立异,通过一些 " 反人性 " 的设计,让人受困于科技,那么这样的创新就不是真创新,这样的科技就不是好科技。

可以注意到,一些车企已经开始行动。特斯拉透露,正在重新设计车门把手系统,旨在让乘客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更便捷地开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在近期公开表态称,汽车行业的根本是要把车造好,车的最高级别就是安全。华为新车型 " 尚界 H5" 就采用了机械式门把手。

我们希望,车门把手的 " 复位 " 只是第一步,我们更期待,在汽车设计领域,科技感与安全感的天平能够始终保持平衡。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安全隐患 工信部 补位 科技创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