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金融女民工:一年过去了,去跟踪了一下这一家的近况。
夫妻俩已经在加拿大生活了四个多月,租房住,目前还没找到工作。而且对在加拿大的生活,诸多不满和抱怨,跟一开始的雄心壮志和自信期待形成强烈反差,主要原因是,去了以后发现,加拿大:
1、日常消费高;
2、房价高;
3、语言关很难过;
4、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去做保洁等比较基础的工作,且预期收入较低。
重点的是他们女儿的情况。
女儿在美国留学已经大三,但是目前的局面是,在美国连实习都找不到,更不可能找到工作,而且没有任何工作的意愿,目前正在逼迫父母同意她继续在美国读研。父母无奈同意,但只同意去学费便宜的加拿大读,而且家里不再提供经济支持,学费以借的形式帮她支付,生活费要靠自己打工去赚。
截止目前留学已经花了 500 万,两夫妻对女儿的态度,已经从一年前全力托举她成为一个 " 丰满 " 的普通人,变成了,对女儿感到非常失望和嫌弃,非常后悔没有让她尽早抢占一个工位。
我看完觉得,这对夫妻,真的蛮让人一言难尽的。
我真的很反感这种认知高不高低不低的精致虚伪的中产父母。
经济条件好的时候,在孩子面前装逼,夸下海口,说你想在美国念到什么时候就念到什么时候,帮爸爸妈妈实现曾经的梦想,我们无条件全力支持,你就做自己就好。
孩子按照你给的方向和路径往前走了。
现在经济条件不好了,开始嫌弃孩子花家里钱拖家里后腿了,各种抱怨吐槽,恨不得孩子明天就能找个公司当牛马赚钱回报他们。
但是孩子已经在被托举的那条路上走太远了,哪里是说调头就能调头的,就好比,你都不曾教她过任何荒野求生的技能,也没给她任何防御的铠甲,就要把一个长期生活在现代生活中的她扔到原始丛林中,让她徒手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你们自己不觉得可笑吗?
说白了还是自私。做任何决定,都是为自己的面子,送孩子出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孩子工作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任何时候,都是自己的面子大过天。
肯定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不要紧,分析这些案例,不是单纯为了情绪发泄,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学习一些优秀的做法,规避一些智障的操作,大家各自按照三观挑选自己想参考的样本即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