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发布的小米 17 系列,大家应该都有看了。
不同于以往的「小直屏标准版 + 大曲屏 Pro 版」的双机策略。
小米这代一下子整了三款机机,而且全都是直屏。
而且这次小米 17 系列也有点反常啊。
以往最受大伙欢迎、卖得最好的,都是小屏标准版。
但这次从投票的热度,以及预售情况来看。
居然是小米 17 Pro Max,卖爆了?
尤其是中配的 16+512GB,直接干缺货了。
啧啧,不对劲。
回归手机本身,这次小米 17 系列三款机到底行不行?
喏,带背屏的小米 17 Pro 和 Pro Max,我们薅回来了。
没有背屏的小米 17 标准款,我们也已经拿到机了。
我们重点看一下,目前热度比较高的大大杯。
小米 17 Pro Max
手机后面的妙享背屏,应该这次新机被讨论得最多的地方之一。
好不好看先不说,起码识别度是拉满了。
上一次小米直板手机带背屏,那得追溯到 4 年前的 11 Ultra 了。
当然,那时候的背屏尺寸没那么大,玩法也稍微少一点。
首先小米 17 Pro Max 这块背屏幕的素质肯定是够顶的。
2.9 英寸,976×596,120Hz 高刷,多场景峰值亮度 3500nit,最低亮度 1nit。
还有全亮度 DC 调光,覆盖一层龙晶玻璃,出厂自带贴膜。
整体规格都看齐了正面的那块大屏。
息屏状态下,小米 17 Pro Max 的背屏会自动切换到最低亮度,节省电量的同时不影响查看重要信息。
先看一些比较基础的用法。
双击点亮背屏,亮屏状态下长按可以切换壁纸。
壁纸除了官方给你的几个模版,你也可以自定义,甚至能通过 AI 生成的方式把静态图转变成动态图。
在背屏右滑一下,就能进入自拍模式。
或者帮别人拍照时,把预览界面投在背屏。
这功能可以避免多少家庭矛盾啊,懂得都懂。
当然,还有一些不那么基础的玩法。
小米在背屏上加入了「动态通知」的功能,有点像是背屏版的灵动岛。
支持 10 种日常生活中的核心场景:
飞机、火车、打车、车控、外卖、电影票、音乐、电话、倒计时、闹钟。
你也可以把一些关键信息,临时直接贴到背屏。
举个例子,平时我们点完咖啡,就会去刷其他的 App 了。
等我们要回看取餐码,又要切回点单的 App,一套流程下来多少是有点手忙脚乱。
但在小米 17 Pro Max,咱们就可以通过小爱 AI 圈选的方式,把取餐码临时贴到背屏上。
取餐完成之后也可以直接删除不留痕。
包括什么二维码门票啊、图片之类的,也可以像便利贴那样贴上去。
甚至小米 17 Pro 系列搞了个很离谱的复古掌机保护壳,卖 299。
套上去之后可以玩贪吃蛇、愤怒的小鸟这些比较经典的小游戏。
目前官方做的几款小游戏,数量还是比较少。
不过你也可以折腾第三方的游戏模拟器,这下我愿称之为炸裂级功能。
掌机人的魂,彻底燃起来了。
有一说一,目前小米给这块背屏赋予的功能,确实有几个是比较实用的。
但我觉得还是不太够多。
而且在手机背面用小屏,本身就比较挑战咱们平时的使用习惯。
就看小米的软件部门,能不能持续发力,OTA 一些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上去了。
另外一个大伙比较关注的,应该是正面这块 6.9 英寸大直屏。
小米 17 Pro Max 有个独享的 moment。
就是首发了「超级像素」技术,来取代传统的 Pentile 像素排列。
Pentile 像素排列,其实是前几年屏幕厂商们拿来解决 OLED 寿命问题的方案。
在这个方案普及之后,烧屏的情况在 OLED 屏上就越来越少见了。
但是噢,Pentile 像素排列还有个比较尴尬的设计,就是需要相邻像素共享一部分子像素。
就跟公摊似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牺牲了显示精细度。
而小米的超级像素,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保证屏幕寿命的同时,让每个 RGB 像素就是完整的,不用公摊。
所以小米 17 Pro Max 的屏幕虽然在数值上只有 1.5K 分辨率,但显示精细度也有传统的 2K 屏效果。
我拿老款 15 Pro 的 2K OLED 对比,17 Pro Max 的显示精度确实能硬刚一波。
尤其是在一些精细的文字地方,没有传统 Pentile 那种彩边现象。
当然要我说啊,还是希望小米可以大胆一点,直接搞个 2K 超级像素屏。
那显示效果,绝对可以干到同行 top 1 的水准。
只能说小米 17 Pro Max 还是保守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成本压不住。
可能有机友要说了,主包主包,你怎么还没讲那个啊?
别急,这不就来了嘛。
这代小米 17 系列其实在影像部分,长焦和超广角的提升并没有特别大。
5x 潜望长焦虽然换成了 GN8,但整体规格跟上代差不多。
都是 5000W 像素,1/2 英寸,30cm 微距。
对比友商那些超模的大底长焦有点逊色,但远摄距离补足,成像素质也不错。
唯一不足就是,5x 光学变焦拿来拍人的话,确实比较难上手。
主摄用上了光影猎人 950L,1/1.28 英寸大底,5000W 像素。
关键是单帧直出动态范围达到了 16.5EV。
能够做到这个水平,全靠 LOFIC 高动态技术。
简单点讲,我们可以把传感器的像素理解成一个大水桶。
光信号相当于水,当传感器接收到的光线太猛太强,水桶就会溢出。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曝。
而 LOFIC 技术相当于在大水桶旁边多放了一个小水桶,兜住这些溢出的光信号,尽可能保留过曝丢失的细节。
一套组合拳下来,就把动态范围干上去了,面对逆光这种大光比场景就更加得心应手。
辣么光影猎人 950L 有没有达成「逆光之王」这个小目标?
跟国产友商比的话不好说,毕竟接下来各家都在朝着高动态主摄的方向发展。
但成为小米自己的「逆光之王」,完全是没问题。
拿 17 Pro Max 和友商的 17 Pro 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晚霞这种已经不算特别大的逆光场景下。
可以看到小米这边的保留了比较多的暗部建筑细节,对于天空的光感也把控得更好。
其他比较常规的测试我们简单带过一下哈。
最新的第五代骁龙 8 至尊版。
跑王者、原神这种基本上就是轻松拿捏满画质稳帧了。
两个游戏各玩半小时,各耗电 8%。
直接上强度,负载最高的星铁「黄金的时刻」跑图,稳定跑了 10 分钟后开始出现波动。
半小时下来耗电 14%。
毫无疑问是旗舰水准,但感觉小米这调度有点保守,没有彻底榨干这颗新芯片。
估计是要把这个任务交给红米小老弟?
充电方面,实测在 100W 澎湃有线秒充下,40 分钟可以把 7500mAh 大电池充满。
另外小米 17 系列还加入了一个格局很大的新功能。
全系支持 100W PPS 通用协议。
实测只要第三方充电头有支持 PPS,就能跑满 100W。
这下出门也不用担心借别人的快充头,放在自己手机里只能变成慢充的问题了。
至于小米 17 Pro 这个小屏影像旗舰,像背屏、主摄等基本都看齐了 Pro Max。
差异主要在电池小了一圈,只有 6300mAh。
正面是常规的 6.3 英寸 1.5K OLED,没有超级像素。
长焦同样是 5x 潜望,但 JN5 的底子小一些,只有 1/2.76 英寸。
光线充足的场景下表现还不错,但到了晚上就稍微有点吃力。
至于其他的差别就不太大了。
还有标准版的小米 17。
比较多人在意的,应该是这个让老机主破防的 7000mAh 大电池。
走一波实测。
半小时刷抖音,耗电 5%;
半小时刷微博,耗电 4%;
半小时在线看 1080P 视频,耗电 3%。
作为一台小尺寸的安卓旗舰,这表现还是比较出色的。
至于充电这块,实测在 100W 有线快充下,50 分钟能把电充满。
比 Pro Max 稍微慢一点,我猜是因为大机身在快充时散热比较有优势?
另外昨晚发布会上没有公布 1TB 的标准版,大伙都在骂。
小米今天也官宣了,会上线 16GB+1TB 版本的中杯。
定价 5299。
因为时间有限,咱今天只能暂时给大伙看看小米 17 Pro Max 的详细体验了。
想看其他详细配置介绍的话可以翻昨天的文章。
或者有多少机友想看标准版和 Pro 版的详细体验?
评论区告诉我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