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Cars 09-27
奇瑞圆梦港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九月即将结束,站上 3800 点的 A 股依然在历史高点上,即便市场震荡不断,但依然处于长期向好的状态。

截止周五收盘,两市交易略有回落,沪指微跌 0.65%,报 3828.11 点,深成指小幅下挫 1.76%,报 13209.00 点,创业板下跌 2.60%,报 3151.53 点,两市全天成交金额 21469 亿元,较前日下跌 9%,但依然维持在 20000 亿元上。

临近假期,资金回流属于正常情况。周五当天,主力资金净流出 1000 亿元,较前日有所扩大,随着资金的流出,市场也迎来一场小寒潮,大盘超 3400 支股票下跌,25 支股票跌停。

当然市场的短期动荡并不影响长期的发展,就像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处于长期向好的状态。

本周一,伯克希尔发言人证实,比亚迪股份确实已全部售出。从 2008 年开始在港股买入比亚迪股票,到今年,经过 17 年的持有后,股神巴菲特还是清仓了比亚迪的股票。

从结果来看,股神进行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投资,在当年巴菲特以 8 港元每股的价格花费了 18 亿港元购买了 2.25 亿股比亚迪的股票,经过十七年的长线投资,实现了 80 亿元的回报,投资回报率高达 3890%,年化收益率超过 20%。

对于投资比亚迪,巴菲特一直将其归功于已故合伙人查理 · 芒格,称是芒格说服了他进行投资,并称 " 王传福比爱迪生更厉害 ",当然这些传闻已经难以确认。

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巴菲特的减持是从 2022 年开始,在此前的十四年时间里,巴菲特一直重仓比亚迪。2022 年 8 月 30 日,巴菲特首度减持比亚迪股票,以 277 港元的价格抛售了 133 万股,套现 3 亿多港元。

到 2023 年查理 · 芒格去世时,巴菲特所持比亚的股票已经减少到 5000 万股,持股比例下降到 5% 以内,不再需要港交所进行披露。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巴菲特的减持是处于安全的角度,在过去的十年时间内,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比亚迪从一个边缘车企逐步成长为当下新能源的龙头企业,快速的增长证明了巴菲特当时投资的前瞻性。

如今清仓,也是一种理性的投资,当一个行业风浪越大时,风险也就在增加,同时在资本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从新兴产业变为成熟产业,不再可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对于像比亚迪这样规模的车企。

当然,股神的减持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景不好,资本市场依然看好国内的新能源产业,本周四,历经二十年长跑的奇瑞汽车终于在港股上市成功,成为本年度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 IPO,富途数据显示,奇瑞汽车暗盘一度涨近 14%,最终收涨 8.55% 报 33.38 港元 / 股。

截止周五收盘,奇瑞港股股价报收 32.8 港元每股,涨幅 2.76%,市值超过 1892 亿港元,在准备港股上市的同时,奇瑞的新车也如下饺子一般接连上市,仅本周奇瑞就发布 iCAR 超级 V23、捷途 X70L 和瑞虎 9X 三款新车,整个 9 月发布的车型就更多,包括预售价格在 40 万元的纵横 G700,展现了奇瑞在多个价格区间的全面布局。

奇瑞的上市,一方面是补全了在全球化下重要的一片拼图,作为国内出口汽车第一的车企,奇瑞的海外布局远超其他车企,海外销售规模长期在 40% 以上,海外影响力早已超过国内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出口第一。

另一方面,奇瑞通过上市也将长期以来柜前结构复杂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也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结果,完成了混合所有制股份的梳理,将更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管理。

对于车企来说,上市只是开始,更重要的依然是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一个爆款产品的出现都有可能再度刺激股价的快速上涨。

本周二,台风桦加沙打乱了问界 M7 的上市发布会,但是并没有影响到这款重磅产品的市场表现,27.98 万元起售的问界 M7 成为了新的热销单品,上市 5 分钟大定破 10000 辆,24 小时大定数突破 40000 辆,延续了问界 M9 和 M8 的成功。

同时在资本市场上,赛力斯的股价也大幅上涨,不断刷新着高点,9 月 24 日,上涨 0.95%、9 月 25 日上涨 3.7%、9 月 26 日上涨 5.77%,周五收盘股价报收于 157.22 元的高点,本周涨幅超过 10% 以上。

当然,有成功的发布会,就会有带来反效果的发布会,9 月 25 日,小米创始人雷军依然年度开讲,除了分享芯片和造车背后的故事外,更提前带来了年度旗舰手机小米 17 的发布。

根据传闻,因为保密原因导致了小米被迫提前了小米 17 的发布,当然小米 17 的上市也是自带话题,小米公司跳过了小米 16,直接选择与苹果中门对狙,想要在高端市场上超越苹果。

从命名方式,到产品设计,小米没有放过每一个对比的机会,这背后是小米对于互联网流量的精准拿捏,挑起对比,赢得关注和流量,是长期以来的策略。

当然,在本次雷军的年度演讲中少不了最为重要的汽车,小米汽车在产能受限的情况下,推出了官方定制服务,每月限量 40 辆,目前只支持 YU7 Max 和 SU7 Ultra 车型,选配定制起步价格为 10 万元。

保守估计,仅这一服务,就可以让小米在产能不增加的情况下,年营收增加 4800 万元以上。

但是,有趣的是小米不止手机对标了苹果,股市的表现更是超越了苹果 17 发布会的结果,算是一次对苹果 17 的全面超越。

9 月 10 日,苹果 17 发布之后,当日股价大跌 3.23%,报收于 226.790 美元每股,9 月 26 日,在小米 17 发布之后,小米港股的股价大跌 8.07%,报收于 54.650 港元每股,跌幅是苹果的两倍还多。

雷军本年度的主题是改变,小米公司也确实在改变,从进入造车行业,小米改变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从突破历史的订单,到突破历史的交付速度,小米证明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小米还坚持着一些不曾改变的方向,比如造手机十年,依然还是需要对比苹果,就像造车同样对比着保时捷和特斯拉一样,市场已经看到太多对比的内容,更需要看到小米做自己,而不是一年又一年超越所谓的对手。

资本市场的反映也给出这次对于新品的评价,虽然不太会影响小米的销量,就如同苹果依然热销一般,但市场需要看到的是小米真正的改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多数的市场反馈又不一定是最正确的,当巴菲特在 8 港元的价格买入比亚迪时,没有人会想到比亚迪的股价能涨到现在 100 港元以上,就如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对于股价的变化,多数也是难以看准,千言万语汇总一句,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巴菲特 比亚迪 港股 股票 新能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