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09-27
河西区“十四五”答卷亮眼 首年迈上千亿级台阶 打造“智慧河西” 筑巢引凤服务京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9 月 26 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 " 十四五 " 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西区专场。河西区委副书记、区长穆生军现场详细介绍了 " 十四五 " 时期河西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地区生产总值自 " 十四五 " 首年迈上千亿级台阶以来,预计 2025 年将超过 1300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较 " 十三五 " 末分别增长了 26% 和 39%。

坚持 " 融 " 字为先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抓招商促协作,引进中化学环境、桔子互联等京冀企业 795 家,市场化引进项目投资达 113 亿元,中交京津冀区域总部、华润电力华北大区等一批总部型企业相继落户,中国电子、中核二四等大型央企在河西区布局落子。抓转化促协同,用好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资源,探索构建 " 企业 + 高校 + 院所 " 高能级平台,带动河西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 20%;推进北京外溢科技成果与天津承接需求有效衔接,密码科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基地、中电科半导体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创机构集聚河西。抓服务促共享,不断深化与京冀地区在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领域合作,河西区内 12 所中小幼学校、12 家医疗卫生机构与京冀地区开展跨区域合作,政务服务异地可办事项超过百项,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与京冀两地实现了共建共享。

坚持 " 创 " 字引领

点燃新质生产力 " 强引擎 "

加快产业创优,围绕打造金融、科创、数字、设计、航运等 "5+5" 现代服务业体系,年均新增服务业市场经营主体超万家,2024 年河西区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94.6%,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达到 62%,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占比较 " 十三五 " 末提高了 17 个百分点。加快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成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16 家;汇聚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科大讯飞、统信软件、天津科创中心等企业机构的创新资源,全新打造天塔科创服务区、低空经济先导区、陈塘科创园等科创集聚区,新增科创载体面积达 25 万平方米,建成全市第七个海河实验室;2.9 平方公里的 " 数字岛 " 纳入天开园 " 多点 " 布局。加快盘活创效,以盘活存量拓展发展空间,累计盘活闲置资产面积达 63 万平方米,天津数字出版产业园、鑫恩华孵化器、爱米斯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项目入选全市盘活典型案例,环球磁卡、764 厂等项目 " 旧貌换新颜 ",具身智能的头部企业帕西尼等一批优质项目纷纷落户,实现盘活收益 61.7 亿元。

坚持 " 改 " 字攻坚

激活经济发展 " 一池春水 "

推动国企改革 " 破冰攻坚 ",区属国企在城更、养老、金融、数据、教装等领域新增投资 7.1 亿元,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制定新的国企绩效考核办法,实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让区属国企从 " 舒适区 " 走向 " 绩效区 "。推动营商环境 " 优无止境 ",实施 231 条改革举措,打造全市首个 " 跨省通办及高效办成一件事 " 服务专厅,推出 100 个 " 高效办成一件事 " 服务场景,实践经验多次入选国家和本市典型案例,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推动对外开放 " 乘风破浪 ",制定加快服务业扩大开放 23 条举措,加强与国际商会、投顾机构合作,推动美国碧迪医疗、英国 IWG 等项目落地;服务 " 中交系 "" 设计系 "" 水电系 "" 能源系 " 企业积极融入 " 一带一路 "、承揽海外业务,2024 年河西区进出口总额较 " 十三五 " 末增长近 20%。

坚持 " 文 " 字赋能

提升城区发展 " 软实力 "

深耕精神文明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区肌理,开展 "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 " 主题活动 500 余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发动 2 万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深入一线,参与城市环境 " 大清整、大提升 ",深化 " 门前三包 " 共治、文明交通引导、文明养犬宣传等实践,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合组织峰会等大型活动中,展现了河西有礼、天津有范的文明形象,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 四连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区、街 5 个文化站 7000 余平方米,实现 14 个街道一级文化站全覆盖。联合驻区市级文化院团,每年举办 " 文化 365 · 快乐在河西 " 文化惠民活动千场以上,惠及群众超 30 万人次。加强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 148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21 项,占全市的 4 成以上;连续多年举办非遗主题联展,2024 京津冀非遗联展入选全国 " 最具传播影响力非遗活动 "。激发文旅产业活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中心、城市绿道、天塔湖风景区、人民公园等重点区域提质升级,新增两家 A 级景区,创建两处市级旅游休闲街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被评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河西区被评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开发 " 周末游 "" 美食游 " 路线,2024 年河西区接待国内游客 2700 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 96 亿元,较 2023 年分别增长了 12.6%、35.4%。

坚持 " 治 " 字增效

下足城区治理 " 硬功夫 "

守牢 " 朝夕幸福 ",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将 " 儿童友好 " 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建成全市首家区级托育中心,获评全市首个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创建试点城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35 个,新增学位 6.2 万个,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聚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 0.7 公里为半径,在全区布局 45 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 5 大类 32 项服务,累计服务超过 700 万人次,相关工作经验得到中央深改办、国务院办公厅和民政部的肯定。打造 "AI+ 之城 ",加强 " 智慧河西 " 顶层设计,利用三维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搭建 48 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数据底座,推出智慧社工 " 河小西 "、智能学伴 " 哪小吒 "、智慧扫保平台等 86 个应用场景,城市运行更聪明、更智慧、更高效。注重 " 精耕细作 ",深化美丽河西建设,累计提升改造老旧小区 516 万平方米、道路沿线 200 万平方米、园林绿化 190 万平方米,雨污分流改造 208 个小区,消除 140 处混接点。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 平均浓度较 2020 年下降了 37.3%,2024 年优良天数较 2020 年增加了 35 天,水环境考核达标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始终保持 100%,城区环境面貌更加整洁靓丽。

接下来,河西区将努力实现 " 十四五 " 圆满收官,科学谋划 " 十五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围绕打造 " 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地 "" 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地 ",加快建设经济强区、打造品质之城,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河西力量。

记者 解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天津 技术创新 京津冀 医疗 统信软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