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北大学教授刘建妮
被撤销 "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
9 月 19 日,中国科协发布公告:撤销周新源、陈哲宇、孙倍成、赵远锦、刘建妮等 5 人所获的国家级科技奖项,奖章、证书、奖金全部追回。前两人被处理的原因是 " 违纪违法 ",后三位则是 " 科研失信 "。
中国科协发布的通报(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
这其中,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妮,是被曝光最彻底的一个。
公开资料显示:刘建妮,女,汉族,1978 年 9 月生,博士研究生学位,致力于寒武纪叶足动物及其相关蜕皮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入选中组部首批 " 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首届 " 优秀青年基金 " 资助。2025 年 1 月,她斩获了职业生涯最具分量的奖项——第十一届 "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这一奖项,是中国女性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誉的天花板。
那么,刘教授是干了些啥事,导致这个奖在整整 10 年后被收回呢?
根据 2024 年 10 月 12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刊发的《2024 年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通报(第二批次)》披露,她在 2021 年的某个重点项目通讯评审过程中,整活了一系列很不上道的事:先是邮件联系可能担任评委的专家,提前打听到谁是评委后,她又给其中的两人 " 打招呼 ",直接要求人家在答辩时问由她 " 指定 " 的问题。
更抽象的是:刘教授后来自己也位列评委席,她掉头就把自己的评委身份泄露了,并通过将评审投票结果暗中告诉他人的方式来上下其手。
这种行径,已经不是用什么 " 人情世故 " 就能糊弄过去的,这就是徇私舞弊,公然破坏游戏规则。
科研项目的评审,本质上就和考研、考公一样,谁的方案更好、更靠谱、更值得国家投钱,谁就能被 " 录取 "。现在有人告诉你,别人之前已经 " 打过招呼 " 了,你不用白费劲儿了,方案再好也不会用你的,你怎么想?还有很多规规矩矩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又会怎么想?
国家现阶段每年都要在科研上砸很多钱,当然是希望这些钱能砸出来真正的创新和技术。然而刘建妮的所作所为却让我们意识到:这些钱的去向,很可能大部分都在那些 " 搞关系 " 而非 " 搞科研 " 的人的口袋,长此以往,整个科研届的生态圈,必然会彻底烂掉。到时真正有才华、能吃苦、一心一意扎在书堆里搞研究的 " 良币 " 都被排挤走,留下来的是那些只知道 " 人情往来 " 的 " 劣币 ",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未来,差不多也就能一眼看到头了。
所以,即使已经事隔十年之久,国家还是在查明之后果断出手,明确告诉那些搞歪门邪道的人:你们这样做是不行的,大家要的是一个公平、透明、干净的竞争环境,而不是各种暗箱操作和小聪明。
现在,整治学术不端的最艰难的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接下来,就是继续完善评审和监管制度,建立诚信的科研文化了。
2. 老人去世留 8 套房给非亲生女儿最多
9 月 25 日,一场亲情与利益的混战冲上了热搜。
就在不久前,河南安阳的一位老人去世,按常理,他留下的遗产应该由三子一女继承,然而就是这个遗产分配问题,出现了非常魔幻的幺蛾子。
据报道,老人的四个子女中,小女儿宋女士并非亲生,而是抱养的。但几十年间,老人对她一直是视如己出,她也始终把老人当亲生父亲对待。2002 年宋女士结婚,从河南远嫁广东,但也时不时回家看望父亲,寒暑假时还会带孩子一起回来。父亲晚年身体不好,常生病,她也一直都有出钱。2022 年,由于养父母同时生病住院,她甚至离开了已定居二十年的广东,回到河南老家照顾,为此还给孩子办了转学。此后一直到不久前老人去世,都是宋女士在身前伺候尽孝,三个儿子则每人每月出 700 元的补贴。
或许正是感念养女的这份孝心,老人在生前立了遗嘱,表示愿意把自己名下的房产留一部分给她。
在遗嘱中,老人提出的方案是:名下 8 套房产,3 套给养女,三个儿子自行分配剩下的 5 套。但似乎是早就料到了儿子们会反对,老人还留下了第二份遗嘱,表示一旦儿子不同意,那养女就直接拿 4 套半。
果然,遗嘱一公开,三个儿子就炸了锅,痛斥妹妹动机不纯,甚至怀疑遗嘱是在父亲处于弥留之际、已经神志不清时伪造的。母亲更是直接撂了狠话,怒称 " 不认这个女儿 "。
老人的遗嘱(图:网络)
还有更严重的是:儿子们发现,父亲去世前三个月中,他账户里的 100 万存款在被频繁转账,只剩下了 3 万多。宋女士承认钱是她转走的,但都用于给父亲看病了。而医院的账单显示各种治疗费加起来还不到 20 万,那剩下的那 80 多万到哪儿去了呢?
至此,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三个儿子放话:愿意接受调解,但如果调解不成,就直接走法律程序,会请求法院鉴定遗嘱效力,并追查父亲 100 万存款的去向。
这场闹剧的根源,实际就是 " 血缘 " 和 " 养恩 " 之间难以调和的纠纷。而民间也是众说纷纭。
支持儿子的人认为:养女一下子拿走近半数的遗产,对于三个儿子肯定不公平,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应该变成索要遗产的筹码。
支持女儿的人则说:宋女士几年如一日忙前忙后地悉心照顾养父,是超出了血缘关系的付出,尽管不是亲生,父亲用多分财产的方式给她回报完全合情合理。
两边吵得不可开交,但谁都有自己的道理,谁也都无法说服对方,局外人也很难站队。
而在法律上,亲生子女和养子女也都是享有同等继承权的,但这必须建立在收养关系合法且遗嘱被公正有效的前提下。
双方肯定都不想撕破脸,都不愿老人身后还不得安宁。但人生漫漫,利字当先,只要不提钱就是父慈子孝,一旦沾上了利益,立刻鸡飞狗跳。老人的出发点,无非就是想感谢一下女儿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但这个社会向来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利益面前,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家人,也会连表面上的和睦都无法维持,对簿公堂,几乎已是定局。
说白了,两边并非只是简单地争夺几套房产,而是在 " 亲情 " 与 " 利益 " 之间做选择题。无论最后的答案如何,老人的在天之灵恐怕终究难以安息。
3. 喜马拉雅山的 " 烟花秀 "
9 月 19 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海拔 5500 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这个万籁俱寂的雪山圣地,搞了一场声势浩大却丑陋不堪的行为艺术。
这场名为《升龙》的所谓 " 烟花项目 ",如果仅从 " 艺术 " 这一角度出发,或许可以说它壮观、震撼,然而遗憾的是,始作俑者找错了让它绽放的地方,直接导致这场 " 表演 " 变成了一场货真价实的灾难。
喜马拉雅山身上有很多标签: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生态圈的核心 ...... 在很多人心中,它是丝毫不容亵渎的 " 圣地 "。然而,现在却有人堂而皇之地在这里大放烟火,丝毫没有考虑此举会对喜马拉雅山的生态系统造成怎样的破坏。
一片骂声中,始祖鸟和蔡国强第一时间滑跪,然而他们的声明,与其说是道歉,倒更贴近掩饰,甚至狡辩。
他们说:我们用的都是环保的可降解材料,不会影响到喜马拉雅山的自然环境。
所以呢?可降解就一定等于无污染吗?再说了,喜马拉雅山和城镇执行的燃放标准能一样吗?
喜马拉雅山上的烟花(图:网络)
他们说:我们提前引导了动物离开燃放区,没有惊扰到它们。
哦?那请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 " 引导 " 动物离开的?能保证所有的动物都离开了吗?你们又是用了什么黑科技,能做到让动物这么听话,说走就走的?
他们说:我们在结束后清理了垃圾,翻土修复了当地植被。
拉倒吧,喜马拉雅山的植被,是只有 10 厘米左右的高原草甸,一旦遭到破坏,压根不是只靠翻土就能恢复的,只能等着它自己重新长起来,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所以,无论始祖鸟和蔡国强如何辩解,他们的行为,都是洗不白的又蠢又坏。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 " 艺术追求 ",不惜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出不可逆的伤害。
无怪乎网络上要求 " 严查蔡国强 " 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始祖鸟也好,蔡国强也罢,都必须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因为他们搞的这场烟花秀就是在与世界为敌,这可绝非危言耸听。
4." 最快女护士 " 发文道歉
9 月 21 日,之前那个在全国四处出击跑马拉松的 " 最快女护士 " 张女士发文道歉了。
看完全文,怎么说呢,嗯,她这个文风,可以概括为 " 我错了,下次还敢 ",或者借用西贝的贾老板那句名言 " 领导虐我千百遍,我待领导如初恋 "。反正就是从头到尾都是委屈吧唧的,就差把 " 不服 " 俩字写在脸上了。
不说别的,大家就看结尾这句话:" 我将吸取此次教训,未来必定更加专注于赛道,用更好的成绩回报大家的厚爱,并将马拉松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恳请大家继续监督。"
不是姐们儿,你说你道歉就好好道歉,这还在这拿马拉松自我感动是唱的哪一出啊?你是真不知道这舆情的起源在哪儿吗?蔡老师拿喜马拉雅山的烟花都炸不出来这么大的脑洞。
道歉信全文(图:红星新闻)
张女士之前之所以被喷上热搜,根本原因不是因为她跑马拉松,而是她在严重耽误了工作、已经影响到帮她调班同事的正常生活节奏时,仍然丝毫不知感恩,反而还拉马拉松做挡箭牌,继续 PUA 领导同事帮她调班,直接恶心到了一众社畜。
好,那就算张女士心直口快,不懂这么多的花花肠子,那也没事,花几分钟看看评论区,总能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吧?结果呢?写了这么长的一篇小作文道歉,最后给来个 " 更加专注于赛道 ",这啥意思?难道是看开了,准备正式辞职,全身心投入马拉松运动了?
本来第一次引发众怒就是因为把广大打工人整成了 PTSD,眼瞅着事情都要翻篇了却又把死去的记忆扯出来攻击大家,这操作就跟贾老板怼罗永浩一样,属于教科书一样的火上浇油。
道歉这种事,无论是不是出于真心,都必须把最起码的表面功夫做足,你服不服气不是重点,让别人看了之后觉得你服气了,才是重点。
而像张女士这样,道歉还不忘把马拉松一起拉上翻过来倒过去地炫,本质就和贾老板拽着罗永浩不放没什么区别,"Game Over" 的字幕都快糊到脸上了,还非得要执著地开启二周目。
果真这个世界从来不会缺少段子,总有人追着给你往嘴里塞。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