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09-27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乃彭生前口述——“让自己像个唱戏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记者自天津京剧院获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乃彭于 9 月 26 日去世,享年 80 岁。

杨乃彭生于 1945 年,是京剧杨(宝森)派再传弟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乃彭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在校期间跟随著名琴师杨宝忠学习多年,为今后的舞台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杨乃彭进入天津市京剧团后,根据个人嗓音甘甜、韵味醇厚、刚柔相济的特点,在演出中充分发挥自身优长,使得表演广受观众喜爱。其代表剧目有《杨家将》《失街亭 · 空城计 · 斩马谡》等传统剧目,在津派文艺精品、现代京剧《华子良》中塑造的齐晓轩一角也深入人心。

2020 年 5 月,杨乃彭主演京剧《杨家将》

2018年,《天津日报》记者曾到杨乃彭家中采访,聆听老人家讲述自己的艺术人生

(以下为杨乃彭口述)

一路走来得益于多位恩师

我父亲母亲都是棉纺二厂工人,我父亲特别喜欢京剧,平日里除了工作就是唱京剧。我从小受父亲熏陶学唱戏,鼓、大锣、铙钹等各种打击乐我都摸过。我父亲还给我请了老师陆宝忠先生,他掌握的东西很有规范,方方正正,规规矩矩。那会儿我太小,有时候就坐不住,东瞧西望的。老师抽烟袋,烟袋杆老长,我一不听话,他拿这烟袋锅 " 啪!" 就这一下,这包,就起来了。我父亲还给我请了教把子的娄廷玉先生,是在舞台上有很深造诣的一位先生。早上起来,父亲带着我到他们厂里一个大礼堂,在台上练功,走边,打简单的把子。到我六岁左右,如果我父亲他们厂子搞什么联欢活动,总是要让我去唱一段。我那会儿太矮,看不见台下,就搁一凳子把我放在凳子上。这大概就是我京剧生涯的前奏曲。

后来我考入了天津戏校头一科,学老生。因为我喜欢打鼓的缘故吧,学校还特意给我安排了跟杭子和先生、周子厚先生学打鼓,好多牌子点子我都是在那儿学的。很多年以后,校长解开了这个谜:" 看你跟先生学老生又拉琴,我们也不耽误你,干脆叫你都接触接触。" 后来我唱《击鼓骂曹》,这些就很顺手地用上了。

再后来,有机会跟周啸天先生接触,他愿意教我,但提出一个条件,就是什么时候他点头了、认可了,我才能唱。跟先生学了一出《白蟒台》。学完了之后他说:你可以唱了,就按照你的唱法唱,因为咱们的流派不一样。这对我触动特别大,大家不愧是大家,多开明,多豁达啊!听起来相互矛盾,其实不是,从这些老师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

还有喜欢马派、学习马派的张荣善先生,教了我好多马派戏,我也唱了好多马派戏,从中非常受益。

学流派不能变成模仿秀

我在戏校主要随杨宝忠先生学习,这让我受益终身。从一开始,他就把我带到很高的层次,让我打下了特别坚实的基础。

我真是打心里头崇拜杨宝忠先生。跟他接触时间长了以后,我就觉得他拉琴给人一种非常享受的感觉,不光是声音,还有姿态。而且他不是一个谱子设计好了就千篇一律,而是随着舞台上的变化、情绪的变化,随时有变动。

如今唱起杨派来,也受这个影响。我总是说,不要总是追求跟杨宝森先生唱得一样不一样、拐一个弯还是两个弯之类的。当然,初学的时候,是要跟写字一样临帖,或者甚至是描红,越像越好,越准越好,但是那只是一个阶段,不能停留在那。杨先生的神态、神韵和魂,才是代表京剧,他的艺术面貌是领先的,是超时代的。

这一点也影响到我后来带学生,包括我儿子杨少彭。杨少彭原来在戏校是唱武生的。该开文戏课了,他的老师们对我说:" 师哥,你自己来吧。" 一开始真是挺痛苦的,他老掉眼泪。我头脑还清醒,这个父子关系不能混淆了我的艺术标准。学《失空斩》,光引子就学了半个月。我根据他的条件,每出戏都有变化,比如后来排的《伍子胥》,头里《战樊城》的开打就变了,后头《打五将》开打给他增加了,《珠帘寨》那个对刀,不像过去老生那种招招架架。从演出的效果来看,大家还是比较接受的。但是,也得把握好分寸,你毕竟是老生,还不能变成武生。

我给学生上课也是这个意思,每个流派都有很强烈的特色,你要是光注意特色了,就容易出偏差。再者说,如果我教出来的学生都像我,那我这个老师就太不合格了。我说你们学流派,我也不能把各位都变成模仿秀,那是失败。我的主张就是在学习流派中,把学生本身的特点优长引发出来。

" 我看你像个唱戏的 "

想要唱好戏,我觉得要踏实。做人和修养,跟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我记得,我都四十几岁的时候,我老爹来看我演《击鼓骂曹》。在中国大戏院门口,对我说了一句话:" 我看你刚像个唱戏的。"那就是我前面唱得都不像。

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如果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你要会做人。说话不能随随便便,总是要经过自己思考。演戏也是经过自个的思考,比如人物怎么准确把握?唱腔应该怎么唱?怎么走身段?经过思考,艺术才会不断提高。除了自己的专业,我也写字画画,这些修养都对自己的业务有所帮助。得静下来不受任何干扰,潜心研究艺术。归根到底,就是你演哪个角色,一定要进入那个角色,起码得像。

我从小就喜欢唱京韵大鼓,那回我老师高兴了,就让我唱两句骆玉笙先生的唱,大家一听,都说像。校长赵魁英先生就带我到他家,一进门,我才知道校长和骆玉笙先生是夫妻。骆老师会拉四胡,当时她拉四胡我唱了一段她的名段《丑末寅初》。虽然这是玩儿,可是你要把它玩儿出结果,一定唱得像专业的一样,把这些个玩儿当成一个修养机会。

好多老艺人发声相当科学,我现在的这个声音就受益于裘盛戎先生和李多奎先生。我虽然没跟他们学习过,但是我看他们演出,我听他们的发声,对我的启发太大了,于是我沿着这个路子来调整自己的声音。凡是歌唱好的、声音好的,都可以吸收过来,这样就更有助于解决声音上的问题。

《华子良》里成功扮演齐晓轩

在红色题材的现代京剧《华子良》里,我饰演齐晓轩。怎么把握这种新剧目?它是有学问的。我仔细琢磨,把现代戏和传统戏有机结合。唱现代戏,也要同样给观众一种美感,但是又不能老气横秋,这就要求演员的功力了。齐晓轩一定有他特有的的智慧,有他更坚强的信念,所以他的言谈话语,举止动作一定有他不一样的地方,包括行动、台上的节奏、走路的形态,都要动一些脑子。我看过赵丹演的许云峰,从他身上吸收了很多。沉稳富有激情,又有智慧。在唱腔上也是求稳,即使有一些华丽的东西也处理得不失稳重。" 敌人的报纸上 " 那段唱,虽然很简单,但必须唱得既好听,又有自己的内心活动。这个内心活动既包括即将解放的胜利喜讯,也有对华子良真疯假疯的判定,等等。唱戏的含义并不是你在那光唱几段唱腔、表现技巧,而是要把戏里人物的感情表现出来。所以唱戏讲究人物,这方面,老戏和新戏是一样的。

演《华子良》,真的要动情。我每次演到秘密见华子良、相互亮明身份时,念到 " 我的好同志 " 这里,我真是很动感情,可是,我又得控制点儿,为嘛?因为后头还要唱呢。你要是弄得自己嗓子紧了,后面就不好唱了。这都是矛盾。可你的感情如果都在表面上,又不会打动人,只有发自内心的感情,观众才真受感动。唱戏,要把角色和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有感染力和冲击力,才能够让观众的喜怒哀乐随着剧情走。那样的话,你就是成功者。(记者刘莉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京剧 天津 子和 华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