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 王石头
雷军 2025 年度演讲的前一天,也就是 9 月 24 日早上,雷军发了一条微博,再次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成功地将雷军推上了热搜。
这条微博内容的争议点,就是雷军说了一句:" 同时供家里两个孩子上大学,压力巨大。"
这样极具争议的话,果然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很多网友都在微博中开启吐槽:" 这是哪跟哪?供两个娃都压力大了?果然是营销高手!"
事实上,雷军并不是说字面上的 " 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
如果是普通老百姓,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的确不是一件轻松事,但对于早已财富自由的雷军来说,供 100 个同时上大学都没问题。
其实雷军说的" 两个孩子 " 是造车和造芯,这两件烧钱又费心的事扎在一起他同时搞,简直是吞金兽中的战斗机。
造车要建工厂、搭供应链、搞研发,一辆车从设计到量产没有几百亿下不来;造芯更狠,光有钱还不行,芯片技术的门槛摆在那里,搞不好投的钱就全部打水漂了。
小米前十年攒下的一点家底,这两年几乎全投进这 " 两个孩子 " 的学费里了。但雷军敢这么赌,不是没底气。
从 2024 年首款 SU7 上市到今年 7 月,小米汽车已经交了超过 30 万辆车,这个成绩比当年特斯拉进中国时还要猛得多。
现在亦庄工厂二期开了,一年能造 30 万辆,有消息显示,小米汽车计划在国内建成 6 座生产基地,其中北京布局 3 座、武汉 2 座、上海设立 1 座。
同时小米汽车的产品矩阵也铺开了,SU7 轿车、YU7 SUV,以及曝光的全尺寸 SUV,基本把主流市场都覆盖了,但这其中的投入也将是不可想象的数字。
还有芯片这边更给国人长脸,从 2017 年澎湃 S1 起步,小米这几年悄悄搞出了影像、充电、通信好几个系列自研芯片。
今年发布的玄戒 O1,直接上了第二代 3nm 工艺,这还是中国大陆第一次搞出 3nm 手机处理器设计,全球也就苹果、高通、联发科、小米四家能做到。
有行业分析师说,这一步让小米在手机芯片领域,从 " 跟跑 " 直接跳到了 " 并跑 "。
为什么雷军非要同时养这 " 两个孩子 "?原因很简单。
因为过去中国科技企业以前总被卡脖子,手机芯片靠高通,汽车芯片被英伟达垄断,小米现在自己造芯,以后手机、汽车的 " 大脑 " 都能自己说了算。
而造车呢,不只是卖车,更是把手机、AIoT 的生态延伸到出行场景,这盘棋下得可比单纯卖硬件大多了。
不过这次雷军把造车和造芯这两件事比喻成 " 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这点我确实没想到。
很显然,在说这么一句话之前,雷军知道会有网友跑过来骂,但他并不怕网友粉丝们跑过来骂。
雷军的营销策略说透了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一切对人,而且还是对着非小米用户去的,对着拉新去的。
如何让自己的言论实现破圈,让流量最大化,一直都是雷军思考的问题。
比如坚持健身房打卡,今年已经打卡了 99 次,平均 3 天 1 次,这非常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吧,长期坚持下来,确实起到了破圈的效果。
而这次雷军说 " 同时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 这样一段话的背景,正好是小米 17 系列发布会的前一天,如此一来,也就起到了最佳的营销效果。
之前微博 CEO 王高飞就表示:" 雷总的内容,大部分还是对着非小米用户的。小米粉丝社群做得好,但是还在努力破圈争取更多人成为粉丝,并没有圈地自嗨。"
你想啊,粉丝早就知道小米造车、造芯多不容易了,这话一说出来,反倒能筛选掉一部分不那么忠诚的粉丝,留下的都是能够高度认可这句话的粉丝。
而路人呢,可能只觉得小米不就是卖手机的吗,怎么还造车、造芯片了?
现在雷军喊一句 " 养两个孩子压力大 ",反而显得真实,拉近了和路人的距离。
这么一来,雷军还代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原来不只是我们普通人对生活、对金钱发愁,原来这么大的老板也有犯愁的时候,而不是只会吹牛。
不得不说,还是刘强东对雷军分析得透彻,刘强东曾在一档节目这样说:" 不要跟雷军比营销,我们比不过他的。"短短一句话就展现了刘强东对雷军营销水平的认可。
当然,所有的营销归根结底都应该建立在产品层面,产品好营销差,或者是产品差营销好,都无法让一家企业长久地发展下去,唯有将二者结合,才能造就出一家伟大的企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