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 前天
海外销量百万的AI硬件Plaud回国,千元定价能否撼动国内市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乔巴

编辑|沈月

AI 硬件是一个宏大的叙事。

所有人都在期待 AI 时代能媲美智能手机的新物种何时诞生。然而,它一再 " 起风 " 又 " 退潮 ":从 AR/AI 眼镜、戒指、AI Pin,概念层出不穷,但量产难度、续航与交互体验、内容与服务供给、渠道与售后等现实门槛,让不少产品仅能昙花一现。

对大多数创业团队而言,最大的挑战不是把 AI 塞进一个硬件,而是找到一个长久、刚需、可复购的场景,把商业模式跑通。

成立仅三年的品牌 Plaud 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它没有选择那个能颠覆智能手机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了一个很窄的具体方向——围绕 " 随身记录与纪要 " 做语音入口与工作流工具。

Plaud 曾推出过两款 AI 硬件产品,分别是可以吸附在手机背面的 AI 纪要产品 Plaud Note 和可穿戴 的 Plaud NotePin 。从第一代产品发布至今年 6 月,Plaud 全球销量已超过 100 万台,覆盖 170 个国家和地区。但此前,Plaud 仅在大陆以外的地区和国家销售。

2025 年 9 月 22 日,Plaud 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同步推出三款 AI 纪要产品产品:旗舰新品 Plaud Note Pro,售价 1299 元;可穿戴式款 Plaud NotePin S,售价 1249 元;以及经典卡片式纪要产品 Plaud Note,售价 1149 元。

图注:Plaud Note Pro

作为 经典款 Plaud Note 的升级款,Plaud Note Pro 在多个核心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它新增了 0.95 英寸 AMOLED 屏幕,可显示电量、录音状态,此外,还取消了通话 / 面对面对话状态的按钮,实现智能自动切换。在交互功能上,Plaud Note Pro 在 App 上新增 " 一键标记 " 按钮,可实时标记重点信息并与 AI 交互。

图注:Plaud Note

2025 年 9 月 22 日 ,Plaud 正式在中国大陆市场开售。对于这家 " 创立第一天就定位全球化 " 的公司而言,大陆市场并非一片坦途。它需要在多个层面找到突破口:一方面是语音数据和模型使用带来的合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来自本土厂商的竞争压力,比如讯飞、钉钉等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软硬件产品体系。同时,国内用户在付费方式和使用场景上的习惯也与海外市场存在较大差异。

在 Plaud 媒体沟通会上,Plaud 中国区 CEO 莫子皓与全球销售负责人 Raymond 把他们的路径归纳为两个关键词——" 软硬结合 " 与 " 对话智能 "。前者意味着他们并非只做语音软件,而是用自研硬件与算法协同,围绕对话的上下文来采集、转写与处理信息。

努力撕掉 " 录音笔 " 的标签

Plaud 的成功源于其精准切入了一个细分市场。尽管录音是智能手机的标配功能,但 Plaud 抓住了高频对话用户在用手机录音时遇到的体验问题:持续录音导致的手机电量焦虑、关键对话经常被来电打断、在专业场合需要持续和无感录音。

此外,Plaud 通过软硬件一体化,将 " 录音 + 转写 " 流程整合,省去了跨应用操作的麻烦,聚焦优化从信息捕获到内容沉淀的整个流程。

正因如此,之前未被充分满足的这部分用户需求在海外市场得到了深度挖掘。这类用户被莫子皓定义为 " 三高 " 人群:高对话依赖,工作以交流为主;高知识密度,决策依赖信息准确;高决策杠杆,决策影响巨大。

从 CEO 到医生、律师、顾问,再到房产与汽车销售,这些用户都在 Plaud 的目标画像之内。他们将用户定义为不需要 " 最便宜 " 的设备,而需要最稳定、最可信的智能助理的人群。

Plaud 提出 " 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因此,面向三高人群,除了提供更好的硬件体验之外,Plaud 还升级了 Plaud Intelligence 的多项功能,将 context 从捕捉渗透到用户的决策环节,包括:

1)多模态输入:支持音频、文本、图片,并新增 " 一键标记 " 功能;

2)AI 转写:通过优化整合国内头部大模型,将对话细节转化为深度见解;

3)多维总结:根据使用者角色和习惯,推荐不同领域的专业模板分析对话内容,提供更丰富的分析;

4)Ask Plaud:与 AI 进行深度问答,基于用户输入的完整上下文,输出来源可追溯的答案;

Plaud 正在努力撕掉 " 录音笔 " 的标签,试图成为 " 能够理解意图、辅助决策的智能中枢 "。

想要做到这一点,除了 context 的完整性和丰富程度之外,还非常依赖模型本身的发展进度。此外,对用户本人个性化信息的理解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未来,Plaud 将更加聚焦于 memory 和 context,而不会自行开发基础模型或进行针对性微调。莫子皓认为,Plaud 将专注于使用最强大的智能系统,并提供最佳的服务,如果自己开发模型,可能会与这一目标产生冲突。

全球化,中国是必然的一站

与很多 " 先本土、再出海 " 的品牌不同,Plaud 的路线是反向的—— " 先出海、再本土 ",但中国大陆录音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目前已进入红海阶段。

科大讯飞、搜狗(现为腾讯子公司)等公司早已推出配备 AI 转写功能的录音笔,价格区间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通过原生功能提供录音转写,避免了外部硬件需求;钉钉等办公软件也通过已有的用户基础,推出 " 软硬一体 " 的录音解决方案。

另外,与海外不同,中国大陆的用户习惯可能会对 Plaud 的商业模式构成挑战。在海外市场,Plaud 的硬件售价大约为 1100 元人民币,而 AI 功能的订阅费用为 9.9 美元 / 月。尽管这一模式在海外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但中国大陆的用户在付费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专业版和卓越版的订阅费用分别为 339 元 / 年和 1099 元 / 年,这一价格策略能否获得中国用户的广泛接受,仍是一个未知数。

因此,用 Agent 将 context 深度融合并深入应用成为 Plaud 现阶段最重要的目标。

Plaud 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大模型需要和人的意图(intention)做对齐。当其它的厂商专注做 "todo"(会议后的待推进事项)时,他们希望把重心聚焦人和人的关系、人的潜在意图、事和事的关系,以及人和事的关系这些信息以外的事情中。

莫子皓强调,Plaud 的多维总结并不限于总结会议纪要,而是更高维度、多重视角的总结分析。它可以结合人类行为学、心理学深度研究对话中的复杂关系、情绪变化、潜台词等。

对于 Plaud 来说,未来的答案或许仍然在 " 语言 " 与 " 对话 " 中。正如他们所强调的," 语言是智能的边界 "。如何能在这条边界上走得更远,将决定 Plaud 是否能延续海外战绩,成为国内市场快速崛起的一批黑马。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智能手机 坦途 ar 全球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