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银行)大动作不断。
「子弹财经」注意到,9 月初,成都银行披露的两家股东最新增持计划进展。9 月 22 日,该行迎来新任 " 掌门 ",成都银行董事会临时会议选举黄建军为新一届董事长。
成立于 1996 年 12 月的成都银行,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8 年 1 月,成都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四川省首家上市银行、全国第 8 家 A 股上市城市商业银行。
乘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东风,成都银行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该行资产规模达 1.37 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保持在 0.66% 的低位,在上市银行中保持最优。但成都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资本产生消耗,其资本充足率面临补充压力。
与此同时,激烈的区域竞争围绕成都银行展开。
长期以来,成都银行主要经营区域集中在川渝地区。但该区域内金融机构数量较多,同业竞争较为激烈,给成都银行业绩增长带来一定的挑战。
1
股东增持一波三折,
资本面临补充压力
9 月 4 日,成都银行公布股东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产业资本集团)和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欣天颐)增持计划进展情况。
自 2025 年 8 月 27 日至 9 月 4 日,成都产业资本集团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成都银行股份 4,775,500 股,占成都银行股份总数的比例为 0.1127%,增持金额达 8700.10 万元。成都欣天颐累计增持 4,364,492 股,占成都银行股份总数的比例为 0.1030%,增持金额为 7959.35 万元。
图 / 成都银行公告
事实上,成都银行这一增持计划自今年 4 月就已经计划实施。
4 月 8 日,成都银行披露增持计划,宣布成都产业资本集团与成都欣天颐将在 6 个月内择机增持,彼时设定的增持价格上限为 17.59 元 / 股。
但出乎意料的是,4 月 16 日股价便突破价格上限,后续更是攀升至 6 月 20.96 元 / 股的历史新高。
受价格限制影响,这一增持计划在长达 4 个月内未能实施。
8 月 9 日,成都银行公告优化增持方案,取消 17.59 元的价格限制,将实施周期延长至 2026 年 4 月 8 日,为增持扫清了核心障碍。
股东增持、股价上涨背后,则是近年来成都银行的快速发展。
Wind 数据显示,自 2017 年开始,成都银行连续 8 年营收净利实现双增,资产规模的扩张同样 " 迅猛 "。
2017 年,成都银行资产规模仅为 4345.39 亿元,2019 年突破 5000 亿元至 5583.86 亿元,2023 年迈入万亿大关达 10912.43 亿元,是唯一资产规模超万亿的西南地区城商行。
然而随着资产的快速扩张,成都银行资本充足率承压。成都银行 2025 年半年报显示,该行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均有下滑。
以成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例,2018 年该行上市时为 11.14%,此后一路下滑至 2023 年的 8.22%,经历 2024 年的短暂上升后,2025 年 6 月又回落至 8.61%,下降 0.45 个百分点。
其余两项指标,截至 2025 年 6 月末,该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9.24%,资本充足率为 13.13%。而 2024 年年末,这两项项指标分别为 9.74%、13.88%。与 2024 年末相比,分别下降 0.50 个百分点、0.75 个百分点。
Wind 数据显示,从半年报披露数据来看,成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这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在 42 家 A 股上市银行中排名靠后,分别位列第 37 位、第 42 位及第 33 位。
联合资信在今年 7 月发布的评级报告中指出,由于业务快速发展对成都银行资本产生消耗,其一级资本面临一定补充压力。
对于资本充足率的情况,成都银行方面对「子弹财经」表示:"2025 年我行分别完成了可转债赎回和 110 亿元永续债发行工作,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抵御风险能力。我行将继续密切关注监管政策,积极研究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不断夯实资本实力。"
2
" 对公强、零售弱 "
格局将延续,
中收下滑拖累净利增速
从业绩来看,在银行业整体面临息差收窄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成都银行交出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
资产规模方面,2025 年上半年,该行资产规模突破 1.37 万亿,较上年末增长 9.77%。
存款、贷款总额分别达 9834.81 亿元和 8346.28 亿元,较上年末增幅分别达 11.02% 和 12.40%,核心指标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成都银行对公业务占比较高。
在存款端,截至 2025 年 6 月末,成都银行的对公贷款及垫款总额为 6896.41 亿元,占比达 82.62%,而个人贷款及垫款总额为 1437.74 亿元,占比为 17.23%。
图 / 成都银行 2025 年半年报
通常而言,对公业务稳定性较高,企业客户的业务需求相对稳定。但对公业务风险集中,一旦这些行业或企业受到不利因素影响,银行的信用风险就会大幅上升。
半年报显示,成都银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 3302.67 亿元,占对公贷款比例接近五成,全行前十名贷款客户,九名来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不过,「子弹财经」注意到,成都银行 " 重对公 " 的战略或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
今年 4 月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域产业升级、区域国家战略腹地定位带来的宝贵机遇,为对公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现在包括未来 2-3 年,成都银行对公业务的整体打法不会做大的调整和改变。
业绩方面,成都银行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实现双增。
2025 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 122.70 亿元,净利润 66.1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91% 和 7.29%。不过较去年同期的 4.28%、10.59%,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速提升,但净利润增速回落。
具体来看,成都银行营收高度依赖利息净收入,该项收入占总营收的 75%。
2025 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 97.66 亿元,同比增长 7.59%;增长动力主要来自贷款规模扩张与资产收益的双向优化,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达 158.60 亿元,同比增长 7.53%。
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即中收)仅为 2.48 亿元,同比下降 45.15%,令人大跌眼镜,该项收入的大幅下跌也拖累了该行的净利润增速表现。
从具体项目来看,该行理财及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 1.04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2.79 亿元,下滑 62.77%。担保及承诺业务收入收入为 0.58 亿元,同比下降 51.25%。
不过,其投资银行业务、代理委托业务较去年同期有所突破。
对于中收下滑原因,成都银行方面回应「子弹财经」称:" 今年上半年,我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理财业务规模缩减导致手续费收入减少。未来,公司将不断积累客户基础,增强业务粘性,同时争取多元化的经营资质,为未来增收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3
黄建军回归任掌门,
区域竞争愈发激烈
在股东增持、业绩表现之外,成都银行近期的高层重大人事变动也引发业界关注。9 月 22 日,成都银行董事会临时会议选举黄建军为新一届董事长。
早在 8 月,一场关乎成都市两家银行 " 掌门 " 的双向调整落定。
8 月 17 日至 18 日,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相继发布公告,成都农商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建军担任成都银行党委书记、并获提名为成都银行董事长人选;成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晖任成都农商银行党委书记、并获提名为成都农商银行董事长人选。
公开资料显示,黄建军此前曾长期就职于成都银行。
黄建军出生于 1975 年,历任成都市商业银行办公室秘书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兼目标督查办公室主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公司业务部总经理等职务。
此后,黄建军担任成都银行高新支行行长、公司业务部总经理、西安分行党委书记兼行长等重要职位。2020 年 6 月,黄建军出任成都农商银行行长,后担任董事长。
对于重新回归成都银行的新掌门黄建军而言,除来自资本充足率及业绩层面的压力之外,愈发激烈的区域竞争也值得关注。
此番与黄建军对调的王晖出身 " 大行系 ",在成都银行从业 20 年。
2005 年,王晖加入成都银行,任党委委员、行长;2018 年起,他接任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也是在这一年,成都银行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实现资本化发展里程碑式突破。
而「子弹财经」注意到,王晖赴任的成都农商银行,在 2022 年 12 月启动 A 股上市辅导。
从近期两家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来看,成都银行的资产总额 1.37 万亿,领先于成都农商行。成都农商行资产规模为 9836.78 亿元,距离万亿仅一步之遥。
在营业收入、净利润方面,成都农商行增速分别为 8.45%、7.36%,均超过成都银行 5.91%、7.29%。
除去这两家银行之外,作为四川省首家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四川银行,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2025 年上半年,该行资产增速近 30%,营收增幅达到 27.24%,增长潜力较大。
联合资产在评级报告中指出,成都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多,同业竞争较为激烈,对成都银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近年来,成都银行推进跨区域发展战略,分支机构向四川省内其他地市及重庆市、西安市延伸。半年报显示,该行在成都地区贷款余额占比 72.76%,在跨区域的业务拓展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成都银行在新掌门的黄建军带领下,将如何强化资本补充,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对此,「子弹财经」将持续关注。
* 文中题图来自:成都银行官网。
© 投稿专线 微信:cyzqx2013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