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西方对中国总有种精神分裂般的叙事。
在他们的剧本中,中国必须扮演好两个角色,一个是强大到足以威胁 " 自由世界 " 的红色巨龙,另一个是无比落后,需要他们施舍的贫穷国家。
前者用来申请军费,后者用来占据道德高地。
剧本上演几十年,给他们自己演感动了,自上而下为此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东大自己站出来,把剧本当众撕了。
9 月 23 日,总理在联大上宣布,中国不会再寻求新的 " 特殊和差别待遇 "(S&DT)。
这下戏彻底没法演了,震撼、揣测、阴谋论满天飞……
毕竟对西方国家来说,一个不再需要被他们 " 定义 " 的中国,是最无法理解,也最恐惧的存在。
有人说中国这是顶不住压力,向美国投降了;也有人说这是中式谋略,背后藏着更大的算盘。
要搞懂这个局,首先得先弄明白我们主动扔掉的,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 特殊和差别待遇 "(S&DT),听起来高大上,说白了,就是 WTO 发给所有发展中国家的 " 新手大礼包 "。因为你家底薄、产业弱,碰到全球贸易高端局不好发育,所以允许你 " 合法开挂 "。
比如发达国家的最高关税税率是 4%,发展中国家最高可去到 14%,享受到关税差的优惠;除关税优惠外,发展中国家还享有对产业补贴的特权,以及世界银行低息贷款的支持。
有一说一,2001 年刚入世那会儿,这份 " 大礼包 " 确实让中国度过不少难关。 但问题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护身符老早过期了,如今还演变成束住手脚的黄金枷锁。
比如美英为首的一些国家,最喜欢拿这个说事,动不动指责中国 " 开着私人飞机领低保 ",硬给扣上 " 不公平竞争 " 帽子。
更绝的是,他们一边在道德上指责你占便宜,一边自己疯狂占你便宜。
其实早在 2019 年,美国就取消了中国的普惠制待遇,随后西方 32 个国家纷纷跟进。虽然不公平,但可以理解,毕竟从 2016 年开始,东大已连续 7 年保持世界第一贸易国的地位。
紧接着是没完没了的 "301 调查 " 和关税制裁,美国加完欧盟加,讽刺的是,美式大棒一视同仁,回头不忘也给欧盟小弟加上。
可以说,我们这些年享受到的唯一 " 特殊待遇 ",就是被特殊针对、特殊制裁。
既然 " 福利 " 早已名存实亡,甚至成为被对手攻讦的把柄,那为什么还要死抱着不放?
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特殊和差别待遇 " 本身没有问题,但如果过于依赖,这种 " 保护 " 就会成为一杯慢性毒酒。
都知道在经济学中,有个 " 幼稚产业保护论 " 流传甚广,说新兴产业就像婴儿,必须放在温室里呵护,不能跟外面成年人竞争。
听着是不是充满了慈父般的关怀?
不妨设想一下,当你用高关税保护一个技术落后,却成本高昂的国产汽车厂
,的确,几千名工人因此保住了饭碗,这是看得见的层面。
但看不见的是,在保护穹顶笼罩下,老百姓们要被迫花更多的钱,来买更差的产品;是全社会的宝贵资源,被强制投入没有效率的 " 资源黑洞 " 里,徒作浪费;
最致命一点,被保护起来的厂长,最关心的不是如何进行技术创新,而是想办法游说官员,保住那个能让他躺着赚钱的铁饭碗。
这种保护,最终培养出的可不是什么 " 企业家 ",而是一群精通权游的政治家,一个国家的活力源泉就这么被扼杀了。
过去几十年,太多亚非拉国家喝下了这杯毒酒,它们紧紧攥着 S&DT 这根稻草,搞进口替代,大行保护主义。
结果呢?经济停滞、社会动荡,最终陷入 " 保护—落后—要求更多保护 " 的死循环。
阿根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百年前的富裕强国,硬生生被保护主义拖成现在这个半死不活的样子。
看到这里,估计会有人忍不住说 " 太像了 "。
但我在前面说了,特殊和差别待遇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是否运用得当罢了,说实话,过去中国要是贪图大礼包的便利,不思进取,是绝对不可能进化成 " 工业克苏鲁 " 的。
东大的经济奇迹,正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实践上,屡败屡试,但前提要抛弃闭关锁国,勇敢地把自己扔进全球竞争的汪洋大海。
同时有一点要说清楚:中国不寻求 " 新的 " 特殊待遇,不等于承认自己是 " 发达国家 "。
商务部说得很明白,有 " 三个不会变 ":作为发展中成员的地位不会变,捍卫发展中成员正当权益的决心不会变,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的立场不会变。
没办法,要是不说明白点,就怕有些国家会揣着明白装糊涂。美国第一个跳出来对号入座,毕竟它是最想中国成为 " 发达国家 " 的国家。
而这出大戏,始于奥巴马时期。
2008 年金融危机过后,在一些美国学者建议下,奥巴马提议搞 " 中美 G2",拉着中国一起主导世界事务,他说中国和美国一样,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这顶高帽,东大当然没接,因为我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西方的文明灯塔,咱发展中国家高攀不起,况且也和中国外交宗旨不符。
软的不行,来硬的。
特朗普上台后,直接指责中国钻发展中国家的空子,让美国吃了亏,所以不断向各大国际组织施压,要求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修改为高收入或发达国家。
到了拜登时期,局势彻底魔幻化。
2023 年,美国国会操办了一场史无前例的 " 抬咖大典 "。众议院以 415 票赞成、0 票反对的无争议票数,通过了一项法案,宣布中国是发达国家;3 个月后,参议院跟进通过。
众所周知,驴象两党向来斗得你死我活,能让他们如此团结一致的,通常没什么好事。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再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
真有那么好心吗?当然不可能,背后算盘响着呢。
漂亮硬塞过来的这顶皇冠,暗藏两重杀机。
第一重是经济层面,一旦中国被归为 " 发达国家 ",意味着要立刻放弃所有 WTO 框架下残存的优惠待遇。
这样美国与中方贸易时,就可以不用遵循 " 特殊和差别待遇 " 原则,大豆等特定产品甚至可以对中国市场形成倾销,并在对华发起贸易战时更容易掌握主动权。
第二重杀机在政治层面,这是更阴险的陷阱。
发达国家俱乐部,基本被西方阵营垄断。他们费尽心机把中国抬进这个圈子,绝不是真心接纳交朋友,搞互惠互利,而是想把东大踢出 " 发展中国家阵营 ",好在外交上孤立我们。
这些年,中国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进程,让美国如坐针毡。它最怕的,是中国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足以挑战霸权的力量。
连代替美国发行美债,从而让广大发展中国家,筹集到足额美元来还债的操作都出来了,漂亮不敢想象,作威作福的光景还能持续多久。
黄四郎最怕的不是张麻子的枪,而是当所有人都觉得他没那么可怕时,格局就会被颠覆。
只有把中国划入 " 富人俱乐部 ",才能瓦解第三世界高昂的士气。
更何况,美国嘴上说得好听,行动上从未把中国当成平等的伙伴,从 " 巴统 " 进化到 " 瓦森纳协定 ",欧美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可谓全方位、无死角,一度堵死了东大工业强国的道路。
要不是有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打好地基,现在都很难突破重围。
那么抛开美国的政治算计,中国够格称为发达国家了吗?
对于经济体的分类,国际上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无论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都明确将中国列为发展中国家。
因为要达到发达国家门槛,起码要满足三个核心指标。
首先是人均 GDP。
作为发达国家的 " 守门员 ",斯洛伐克和希腊的人均 GDP 在 2.1 万到 2.2 万美元左右。
而中国 2024 年的人均 GDP 大约是 1.33 万美元,比 23 年有所增长,可离达标线至少还有 7000 美元的差距。
原因很简单,虽然中国 GDP 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庞大的人口基数把这个数字平均下来,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按照 " 十四五 " 规划,要迈过这道坎,最快也要到 2035 年。
其次是人均国民总收入(GNI)。
根据 2022 年世界银行的最新标准,高收入国家的 GNI 门槛线为 1.32 万美元,当年中国人均 GNI 是 1.26 万美元。
光看这一点,确实很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线,这也是美国国会拿来 " 实锤 "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主要证据。
但问题是,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是看着体面,可不等于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它更像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另一个说法,是 " 做蛋糕 " 的总量,而不是 " 分蛋糕 " 的结果。
虽然搞不懂,为什么联合国要把 GNI 和 GNP 归为一类,但要反映中国老百姓真实收入水平的话,还得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4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4.13 万元人民币,中位数是 3.47 万元,综合下来是每月 3000 元多点。
这个数字别说跟发达国家比,就在国内也经常引起热议,最经典的莫过于 " 这关我月薪 3000 元啥事 "。
最后一个是人文发展指数(HDI),这是个衡量健康、知识和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2023 年,中国 HDI 分数是 0.78,排全球第 75 位,属于 " 高人类发展水平 "。
但是排名前三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在 0.9 以上,与之相比,差距依然明显。这些差距主要反映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福利体系有待完善等方方面面。
其实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单独拿出来,确实达到了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可是放在 14 亿人口的国家维度来看,需要提升的空间就很大了。
所以对中国来说,以这个体量成为发达国家,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要突破现有强国设置的重重障碍。
西方 9 亿人口的 " 发达国家俱乐部 ",真的愿意接纳 14 亿中国人进来吗?
答案不言而喻。
他们最害怕的,不是被中国分走一块蛋糕,而是中国进来之后,他们躺着坐享全球经济成果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显然,西方想要的只是一个名义上的 " 发达中国 ",一个被剥夺所有权利,承担一切义务的傀儡。
问题是,你们不能只顾着自己躺平享福,却用 " 地球村 " 概念,胁迫第三世界为此负重前行吧,蛋糕人人有份,能者上,庸者下。
当我们把所有牌摊开,才能看清东大这步棋的精妙之处。
中国今天扔掉的,不是什么福利,而是过时许久,且后患无穷的大包袱。
这也不是什么被动妥协,而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的主动出击,不仅重新夺回大义制高点,还把一直想搞零和博弈的美国,重新拉回合作共赢、公平竞争的赛道。
美国不是最喜欢拿 " 规则 " 造文章,从中国身上占便宜吗?现在消除了破绽,如果它还想搞极限施压,首先在道理上就站不住脚,更别谈后续的漫天要价。
另外此举也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话语权,要知道国家的话语权足够大,大到能参与制定规则时,我们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为国内发展争取更有利的环境。
华而不实的帽子,早就该摘下来了。
—— END ——
往期文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