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工匠老詹 前天
如果你不是天才,那就老老实实从小事做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衣者朝新 Author chuzhaoxin

chuzhaoxin   衣者朝新    2025 年 09 月 20 日 13:26 湖南

2011 年,从新京报辞职到南方周末工作,那个时候已经 32 岁,前后脚进入周末的有刘长、雷磊等,他们都是 88 年左右的,比我小近十岁,进报社的时候年仅 23 岁。

他们都是有一些天赋的人,刚毕业没几年,那么年轻就进入了不错的平台。一起共事后发现,他们不仅聪慧,都还很勤奋,所以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优秀的记者。

刘长从媒体辞职后成了享誉全国的知名律师,雷磊辞职后创办了 " 真实故事计划 ",也做得风生水起,经手的不少作品已经拍成影视剧。

与他们不同,我属于资质普通的记者。当年能进新京报和南方周末这样的报社,对我来说是幸事。2002 年大学毕业,母校既不是 985 也不是 211,2007 年从武汉晨报辞职到的新京报,进京北漂的时候已经 28 岁,年龄偏大,33 岁才进入南方周末,起点比他们低太多了。

对于我这类没有天赋的人来说,老老实实练好基本功是追赶他们的唯一途径,才能有幸后来与他们成为同事,慢慢写出一些受到关注的报道。

最近几年不论是到媒体还是高校讲课,都会例举近十年写的一些报道。有些听众会感叹并好奇那些报道中看似很难采访到的采访对象是如何采访到的。他们不知道,写这些貌似重大的报道前,我已经写了无数的 " 豆腐块 "。

发表在报纸上的第一个新闻稿,是大三上学期,一张简单的新闻图片,一个下岗女工在路边摆了一个摊子卖小吃。现在看起来根本不算新闻。但是,我的新闻生涯就是从那张小小的图片开始的。

大三和大四,拍过油烟扰民、公交车站的牛皮癣广告、长江二桥上意欲跳江的失意人、沿街乞讨的孩子幕后的操纵者、江汉路步行街上的扒手等等。因为那时候还只是个在校的学生,没有正式进入媒体工作,署名多数冠以 " 通讯员 "。

(大三,还把两位同班同学摘草莓的照片发表到了报纸上)

进入报社以 " 见习记者 " 刊发在报纸上的第一个新闻稿,是汉阳一个公园的沿湖公园的护栏被盗,写了两百字左右的简讯,配发了一张照片。

正如大家看到的,进报社前,我基本是在朝一个摄影记者的方向发展。那是因为当年很内向,不善于跟人打交道,觉得拍照片当摄影记者不需要太多与人交流,所以最初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当个摄影记者。进入报社后,被分进了热线新闻部,报社的编辑和领导慢慢教着如何写消息、通讯,才慢慢变成了一个文字记者。

在武汉晨报的那五年,很重要,在那里遇到了一些好老师和同事,在他们的指导下练了一些基本功,养成了一些采访写作的好习惯。

回忆这些往事,是因为很多刚入行的新人经常在听我讲座时觉得我后来写的那些报道距离他们太远了。其实,没有上面说到的那些豆腐块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些所谓的重大报道。

初入媒体的新人,很容易陷入两个困境:第一个是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第二个是过于自信,一上来就想搞个大新闻,但眼高手低,难以很快成长起来,陷入焦虑状态。

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多读书,慢慢来,这才是跟我一样资质普通的人应该走的路。

做新闻,没有捷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