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杨婧雪
编辑丨刘恒涛
图源丨壹心理
"10 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大家就说心理学的春天要来了。" 壹心理联合创始人曹洪雯认为,心理咨询行业还处在 " 春天来临前的寒冬 ",需求已经爆发,但供给还跟不上,行业标准还没建立," 但我觉得,这次可能真的快了,尤其是 AI 能解决供给问题之后。"
壹心理,这家老牌的心理服务公司已经诞生 14 年,曾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以各种优质心理科普内容出圈,吸引了大量用户。从 2020 年起,壹心理的各项用户数据再次飞速增长:注册用户从 2300 多万到 4800 多万,心理服务已累计突破 350 万人次。公司年营收达到 3 亿多元,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曾经被视为 " 禁忌 " 的心理需求,如今正从高知群体的 " 小众选择 ",变成普通人的 " 日常诉求 "。曹洪雯说,现在年轻人已经把看心理咨询师视为一种时尚,甚至会在小红书上写 " 避雷帖 ",评价咨询师的共情能力如何、是否太权威。
" 这恰恰说明市场正在成熟。" 曹洪雯说," 当人们能够公开讨论心理健康时,这个行业才算真正走向成熟。"
01 左手服务用户,右手培养咨询师
创立于 2011 年的壹心理从 To B 的 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业务起步,第二年就考虑面向大众的服务,早期的壹心理做了很多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包含趣味测试、心理电台等等形式,以心理学知识科普而广为人知。
壹心理的心理咨询业务始于 2015 年,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 5 个城市都有线下布局。但与其他传统心理咨询机构不同,壹心理一开始就采取了线上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承接心理学知识科普的线上流量。
今天的壹心理的业务版图,核心逻辑是 " 两条腿走路 " ——一条腿服务有心理需求的 C 端用户,另一条腿支撑咨询师群体的成长。用曹洪雯的话说:" 来访者量太大了,但成熟咨询师太少,我们不能只做‘桥梁’,还得自己‘造桥’。"
面向用户,壹心理打造了一个 " 心理服务矩阵 ",壹心理把它拆成了 " 重、中、轻 " 三个层次。
最 " 重 " 的是成熟咨询师服务,这类咨询师大多有多年实战经验,在北京这种一线城市,50 分钟咨询费约 800 元,目前壹心理平台上有 700 多位这样的咨询师,主要覆盖包括婚姻情感、个人成长、职场压力、青少年心理、抑郁焦虑等心理诉求。
中间层是新手咨询师服务。这些咨询师经过系统培训,但实战经验较少,所以定价较低,大概在 100-300 元 /50 分钟,且全部在线上开展。曹洪雯说,近几年,新手咨询师的用户增长曲线 " 特别陡峭 "。" 因为很多人需要心理服务,又不想花太多钱,新手咨询师性价比高,成为很多顾客的选择。"
最 " 轻 " 的则是即时倾诉服务。心理咨询需要提前 24 小时预约,但很多人深夜失眠、情绪濒于崩溃时,需要立刻找人倾诉。壹心理推出 " 鲸鱼倾诉 " 产品,30 分钟为一个单位,可以随时满足用户需求。
支撑起这套服务体系的,是壹心理的另一大业务——咨询师培养。一个咨询师从 " 小白 " 到 " 成熟 ",至少需要 5-10 年,而 2017 年国家取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前,130 万持证者中只有 5 万人真正从业,成熟咨询师更是稀缺。
" 高校培养的是‘实验室人才’,他们懂理论,但不会跟真实来访者对话,我们只能自己做培训,从理论到实战全链条带。" 曹洪雯说。
为此,壹心理开发了专注于咨询师成长与督导的一站式支持平台 " 咨询师之家 ",注册用户达 50 万,其中包括精神科医师、教师、社工等多领域心理从业者。
" 这些人是行业的种子,我们给他们提供督导、个案演练,甚至用 AI 帮他们练手," 曹洪雯说," 只有咨询师群体长大了,整个行业才能真正起来。"
从营收结构看,壹心理目前年收入约 3 亿元,主要靠三大块:占比最高的线上咨询、咨询师培训业务,以及面向企业的 EAP 服务(员工心理援助)。值得注意的是,线上咨询的回访率达 8.6 次,仅比线下低 0.3 次,这打破了很多人对 " 线上咨询效果差 " 的偏见。
"00 后都习惯线上沟通了,他们觉得对着屏幕说心事更放松。" 曹洪雯说," 我们线下门店主要做对照,北上广杭深五个城市有线下咨询业务,但客户偏年长,年轻人还是选线上。"
02 从 " 离经叛道 " 到行业标杆
2011 年壹心理成立时,整个心理咨询行业还处在 " 蛮荒时代 "。线下机构占据主流,咨询师靠口碑接单,普通人想找个靠谱的咨询师,要么靠朋友推荐,要么得 " 碰运气 "。而壹心理一上来就做线上咨询,在当时被很多老派咨询师质疑 " 不专业 "" 不遵循设置 "。
没想到这个 " 离经叛道 " 的选择,后来成了壹心理的核心优势—— 2020 年疫情爆发后,线下机构停摆,壹心理的线上咨询量反而暴涨,那些曾经质疑的咨询师,也不得不转到线上。
更具争议的是 2019 年的 " 万人观摩督导 " 事件。
心理督导是心理咨询行业为确保服务专业性、伦理性和有效性而建立的核心质量控制系统。它通过资深专家对新手咨询师的实际个案进行细致复盘和指导,让心理咨询师获得关键的专业支持和快速的个人成长。
曹洪雯把督导师和心理咨询师的关系,比喻成医院里大医生和小医生,心理咨询师会将完成的个案咨询逐字稿交给督导师,由督导师分析复盘整个咨询过程,以指导心理咨询师的下一次咨询工作。
督导是咨询师成长的关键环节,好的督导一次收费两三千元,普通咨询师根本负担不起。壹心理搞了一场公开的线上督导直播,让咨询师们费观摩,结果被行业内不少人批评 " 破坏督导的专业性 "。
" 现在回头看,那场观摩圈住了大量年轻咨询师,他们第一次知道督导是怎么回事。" 曹洪雯坦然道," 疫情一来,大家都开始做线上督导,再也没人说我们不专业了。"
这些 " 离经叛道 " 的背后,是壹心理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曹洪雯记得,早期做用户调研时,很多人说想做咨询,但不知道怎么选咨询师,担心受骗。于是壹心理建立了咨询师筛选体系,从资质审核到个案演练,层层把关,还推出 " 不满意退款 " 的保障。
" 我们就是要打破行业的信息差,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曹洪雯说," 现在很多机构都学我们的筛选模式,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03 AI 布局,争做行业 " 小怪兽 "
2024 年,壹心理推出了三款 AI 产品,分别是面向老师的 " 最美教师 AI"、面向咨询师的 "AI 练习室 " 和 "AI 心理督导 "。这被曹洪雯视为壹心理应对 " 咨询师时间瓶颈 " 的关键尝试。
" 最美教师 AI" 的灵感,来自一次用户反馈,曹洪雯意识到,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的老师,需要学会跟现在的孩子沟通。于是壹心理把 AI 设定成各种 " 问题学生 " 角色,让老师模拟对话。
" 新手老师要成长,需要大量实战经验,AI 能帮他们提前踩坑。" 曹洪雯说," 现在有学校采购这个产品,反馈还不错。"
"AI 练习室 " 则是给咨询师练手用的。咨询师成长需要大量个案,但真实个案不可能让他们 " 重来一次 "。AI 练习室可以模拟各种来访者场景,咨询师可以反复尝试不同的回应方式,AI 会给出反馈。
" 一个咨询师要达到 70 分水平,可能需要 3-5 年,AI 能帮他们缩短这个周期。" 曹洪雯解释道," 比如新手咨询师不知道怎么回应来访者的极端情况,在 AI 练习室里练十次,下次遇到真实情况就不会慌了。"
最让人期待的是 "AI 心理督导 "。相关调查显示,86.15% 的咨询师认可督导是提升自己胜任力的方式,70.77% 的咨询师在接个案遇到困难时,会寻求督导的帮助,但找资深督导师单次督导就要花费 2000-3000 元,成本非常高。壹心理把行业大咖的音频、视频、书籍、文章等资料喂给 AI,打造出 " 大咖分身 ",咨询师可以把自己的咨询逐字稿上传,AI 会模仿大咖的风格给出分析建议。
这些 AI 产品的背后,是壹心理 14 年的数据积累和行业认知,曹洪雯认为,这是壹心理的护城河。
在曹洪雯看来,AI 最大的价值,是解决心理咨询行业的 " 生产资料有限 " 问题。
" 心理行业的生产资料就是咨询师的时间,这是最大的瓶颈。" 曹洪雯说," 如果 AI 能做到 70 分咨询师的水平,就能满足 70% 的人的需求,剩下的 30% 复杂需求再交给真人咨询师,这样整个行业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谈到行业发展,曹洪雯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心理学市场需要 " 小怪兽 ",而不是 " 大象 "。
" 未来心理服务行业会出现‘吃肉的小怪兽’公司,不一定估值很高,但一定是在用户心智中最有认知、有攻击力、也最可信赖的品牌。" 曹洪雯说,原来的心理服务公司都像大象,因为受限于咨询师的生产力,看似体量庞大但发展速度并不迅猛。
但 AI 可能改变这一切。" 如果 AI 能达到 70 分咨询师的水平,这个市场就非常可观了。" 曹洪雯说," 当然,我希望这个小怪兽出现在我们公司,而不是别人。"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editor@cyzone.cn。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