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9-28
【东市西市】民营经济主体超580万户,撑起陕西“半壁江山”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9 月 26 日,全国工商联、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共同举办 2025 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知名民企助力陕西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以 " 创新驱动 聚力陕西 " 为主题,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我们梳理陕西民营企业发展的脉络,发现民营经济已经占全省 GDP 的 " 半壁江山 ",陕西已经形成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创生态。截至今年 6 月底,陕西民营经济主体超 580 万户。其中," 五上 " 民营企业 31689 户,占省内 " 五上 " 企业总数的 86.9%。陕西民营经济呈现趋优向好、加快发展态势,增加值占全省 GDP 的比重达 49.8%。尤其是在秦创原驱动下,民营企业正以集群之势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01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撑起陕西 " 半壁江山 "

从上世纪 80 年代至今,陕西一代又一代民营企业家赓续着秦商文化根脉、传承着秦商文化基因,深植于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的厚重与坚韧,正是陕西民营企业家精神的生动注脚。

作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据显示,陕西上半年新增 " 五上 " 企业 3952 户,同比增长 18.1%;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8374.8 亿元,占 GDP 的 49.8%,较上年同期提高 0.3 个百分点。全省民间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 13.8%,拉动全省投资增长 5.6 个百分点,特别是制造业领域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31.4%,有力支撑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陕西民营经济贡献了 50% 以上的税收、60% 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 80% 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陕西优势产业中,民营企业的身影愈发活跃,成为产业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这一庞大的基数,构成了陕西经济最广泛、最深厚的微观基础。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牢牢撑起 " 半壁江山 ",成为陕西经济增长新引擎。

02

多维度构筑支持体系

为民营经济 " 舒筋活血 "" 保驾护航 "

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陕西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打出了一套覆盖资金、科技、政策、营商环境的 " 组合拳 ",为民营经济 " 舒筋活血 "" 保驾护航 "。

从政策端来看,陕西连续出台多轮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市场准入、政府采购、资质许可等方面全面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特别是强调 " 非禁即入 " ,全面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打破各种形式的 " 玻璃门 "" 旋转门 "。为民营企业发展吃了 " 定心丸 "。

从融资端来看,为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注入金融活水。陕西通过设立纾困基金、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方式,直接为遇到临时性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实施 " 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 长效机制,开展 " 首贷户 " 拓展行动,推广 " 信易贷 " 模式,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首贷难的问题。此外,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降低担保费率,为企业增信,有效缓解了 " 融资难、融资贵 " 的困境。

从人才与科技端来看,陕西是科教大省,如何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民营企业的创新优势?政府着力搭建桥梁。一方面,实施 " 揭榜挂帅 " 制度,鼓励民营企业承接重大科技项目。一方面,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使其成为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的 " 总窗口 " 和 " 大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民营企业技术升级。一系列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的培育计划,正精准地助力民营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从营商环境看,打造 " 沃土生态 ",提升服务效能。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征求各部门、各地意见,针对 7 方面突出问题,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七条措施》。陕西省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人士表示,将进一步做好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工作,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推动 " 七大行动 " 落细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 " 落地快、发展好 " 营商环境品牌,厚植企业发展沃土,有效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03

以秦创原为总抓手

力争培育 1000 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陕西正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秦创原强力吸附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金融资本、专业服务机构等创新要素,为民企搭建了对接顶尖科技资源和市场需求的 " 高速公路 "。民营企业可以便捷地找到技术解决方案、高端人才团队和合作伙伴。

加速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建立 " 经纪人 " 队伍、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 " 最后一公里 "。许多过去 " 沉睡 " 在实验室的专利技术,得以在民企中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力。

形成全域创新格局。以秦创原总窗口为引领,各地市联动建设秦创原分平台和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全域创新格局,为民企提供了梯度化、专业化的承载空间和政策支持,降低了创新创业成本。

陕西针对民营企业竞争力不强、省内配套率低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相关部门协同构建 " 链主企业 + 重点配套民企 " 生态,动态梳理公布《产业链需求清单和技术标准》,搭建民营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力争链主企业中民营企业不低于 30%,重点配套企业中民营企业不低于 60%。

针对民营企业营收规模小、结构层次低问题,陕西加强梯度培育促进升规纳统,建立重点领域重点民营企业库,推进 " 个转企 "" 小升规 "" 规改股 "" 股上市 ",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等深度合作,力争 2025 年培育 1000 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 600 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60 家,新增纳统民营企业 1500 家左右。

04

陕西民营经济

从 " 数量增长 " 向 " 质量跃升 "

当前,陕西民营经济正处在从 " 数量增长 " 向 " 质量跃升 " 的关键时期,在政府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与潜力。

尽管数量庞大,但客观理想的分析来看,陕西民营企业仍面临 " 星星多,月亮少 " 的结构性问题。绝大多数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龙头企业、行业 " 小巨人 "" 独角兽 "" 隐形冠军 " 的数量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差距。

秦创原针对民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进行精准赋能,推动其向 " 专精特新 " 和产业链高端攀升。平台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 " 专精特新 " 企业成长,通过项目支持、研发补助、人才计划等,鼓励民企加大研发投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民营 " 小巨人 " 和 " 单项冠军 " 正在涌现。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未来,陕西民营经济的突破点在于:一是进一步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将政策红利彻底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便利。二是引导民营企业更深程度地融入秦创原平台,实现科技与产业的 " 双向奔赴 ",持续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三是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培育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 " 链主 " 企业和 " 专精特新 " 企业,尤其是要培育更多 " 小巨人 "" 独角兽 "" 隐形冠军 "。

在政府 " 有形之手 " 与市场 " 无形之手 " 的协同发力下,陕西民营企业将实现从 " 数量增长 " 向 " 质量跃升 " 的转换。

来源 / 东市西市

相关标签

陕西 高质量发展 gdp 民营企业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