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前天
“研学+”如何玩出圈?张家口全力拓展京津冀核心市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当在大境门下回望茶马互市的繁荣景象;当在泥河湾触摸到远古文明的温度;当蔚县剪纸的刀锋流转间传承起非遗智慧……张家口正以其独特的资源,将冰雪激情、历史厚度与生态之美融入研学实践。

近日," 研学张家口 一起向未来 " 采访团走进大境门、尚谷园以及华侨冰雪博物馆、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研学基地,围绕研学旅游线路打造、研学基地建设、研学课程开发、研学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实地调研。

长城古迹成研学基地

"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境门怎么得名的吗?它又有什么用处呢?"9 月 25 日上午,来自张家口明德路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走进张家口著名地标建筑——大境门,开启了一场探寻之旅。

" 大境门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万里长城‘四大名关’,是唯一以‘门’命名的重要关口。这里还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张库大道的起点…… " 在老师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了大境门的历史。

大境门研学旅游基地占地面积约 228 亩,由大境门长城、来远堡、明德口街三部分组成。历史上这里是明朝九边重镇的重要防御体系,是长城边塞商贸聚集地,是中国北方最早对外贸易的 " 开放之门 "。

如今,大境门研学旅游基地构建起以 " 长城文化 + 历史记忆 + 研学实践 " 为核心,聚焦 " 文化传承、实践育人、文旅融合 " 三大方向的特色研学生态。从古代商贸中心到现代研学基地,大境门以新的姿态焕发出时代光彩。

张家口建设发展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孟繁涛介绍,目前,大境门研学旅游基地围绕 " 长城 " 核心 IP,以主课程《长城脚下,民族共兴》为主线,设置 9 门精品课程、30 个学习单元,适配小学至高中全学段,涵盖长城建筑智慧、明蒙贸易、军事防御等核心内容。同时,研学基地重点推出沉浸式主课程,以情景戏剧串联长城探秘、民族交融、商贸溯源三大主题,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历史流转。

搬进谷子地的 " 成长课 "

谷子是怎么种出来的?一粒谷子的分量究竟有多重?这一系列问题,宣化区新华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在巡天 " 尚谷园 " 研学旅行基地中寻找到了答案。

" 尚谷园 " 研学旅行基地,学生们正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种植农作物。打畦、拉线、挖沟……孩子们不知不觉中了解了一些农业耕作常识。

" 开土看似简单,动起手来其实有点儿难,必须沿着这条线不能歪,但土里有不少石子,想要保持直线并不顺利。" 学生赵艾娅感触颇深。

" 孩子们来到这里并非真的学习种地,而是了解一些农业以及农作物知识。" 巡天尚谷园研学旅行指导师刘晓鹏介绍,很多在城市里生活的学生并不了解五谷杂粮的生长过程,研学基地以 " 探秘小谷子•解锁新科技 " 为核心 IP,设置了主题特色课程,让学生们补上这一堂课。

刘晓鹏介绍,基地拥有 " 三场馆一公寓一报告厅 ",各展厅通过声光电多种形式,展现谷子文化、种植历史、科技成果,还有趣味互动。基地成立一年多来已经接待 1 万多名学生研学参观,学生们主要来自本地及京津冀地区。

从 " 冬奥赛场 " 到 " 研学高地 "

在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展厅内,一群小学生围在 VR 滑雪机前,满怀好奇、跃跃欲试。他们一边体验,一边兴奋地分享着 " 滑雪 " 的乐趣与感受。

作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重要举办地之一,张家口以 " 冬奥遗产再利用 " 为核心命题,将竞技场馆转型为融合文化、教育、体育与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旅游新高地。

北京冬奥会留下的精神遗产和场馆资源,仍在悄然点燃无数人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如何让这些 " 冬奥遗产 " 从静态展览走向动态体验?崇礼的答案是:打造沉浸式研学场景,让记忆 " 活 " 起来。 

张家口市崇礼区研学旅游协会会长刘力槐介绍,崇礼区已系统打造了 50 条特色研学线路,涵盖了 36 个核心研学点位,形成了以 " 冬奥 +" 和 " 冰雪 +" 为主题的研学体系,完成了从 " 冬奥赛场 " 到 " 研学高地 " 的华丽转身。

" 沉浸不只是好玩,更在于情感的共鸣。" 刘力槐表示," 我们通过奥运精神宣讲、手工创作、情景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拼搏与荣耀,真正把热爱的种子种进心里。" 刘力槐介绍,今年以来,崇礼利用冬奥场馆及周边资源举办了各种研学活动,吸引了来自京津冀等核心市场,并逐步拓展至全国的客源。例如与天津学校深入对接,承接冬令营等活动,安排大巴车接送天津学生到崇礼研学。参与者涵盖青少年、亲子家庭以及成人研学团队,结构日益丰富。刘力槐表示,崇礼的目标是力争全年研学旅游人数突破 80 万人次。

走出课本 走进 " 泥河湾 "

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马圈沟遗址、小长梁遗址、侯家窑遗址……这里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曾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

摸远古印记,听石器 " 说话 " ……在泥河湾人类起源研学旅游基地," 考古现场 " 正变成 " 移动课堂 ",让参加活动的学生们亲手触摸、亲眼见证百万年前的历史印记。

在研学体验馆,来自阳原县第三中学初一的同学们正兴奋地观察着桌上的 7 个透明盒子,里面装着质感不同、色泽各异的沙土,有的呈红褐色,有的是灰色,还有的略发黄。盒身上张贴的 " 三趾马红土 "" 马圈沟遗址 "" 小长梁遗址 " 等字样,揭秘了它们的 " 身世 "。

" 这是从泥河湾遗址群中选取的 7 种地层土,同学们的任务是对其进行观察、识别,然后制作一个专属自己的地质年代瓶。" 研学课堂老师介绍道。一位同学说:" 往瓶里每放一层土都像是在和历史对话,特别神奇。这样的上课方式将知识融入多样的形式里,知识点我们会记得更牢,收获更多。"

" 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更在动手探索中激发了追求科学、探寻历史的兴趣。" 泥河湾人类起源研学基地工作人员李帼英介绍,基地涵盖了泥河湾研究中心、泥河湾遗址博物馆、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研学点位,将考古研究、地质科学、生物演化等学科知识融入课程设计,开发了三大类 40 个课程。

泥河湾人类起源研学基地从 2025 年 4 月投入使用到 8 月底,已接待来自京津冀的研学学生 2000 多人次。目前,基地正积极推进智慧讲解、VR 沉浸式观览遗址等高科技设施建设,助力河湾远古文化的传播。

(津云新闻记者 劳韵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张家口 长城 明德 博物馆 防御体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