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富豪搞的 " 泡泡玛特 ",也要冲上市了!
没错,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创优品,旗下的潮玩品牌 TOP TOY。
拟拆分出来,在香港上市。
昨天,TOP TOY 的招股书,就挂网了。
从 3 月份传出分拆风声,到正式递交招股书,只过了 6 个月,也是很神速了。
老实说,提到 TOP TOY,总让人联想到今年风很大的另一家公司——泡泡玛特。
同样都是 " 手办、3D 拼装模型和搪胶毛绒公仔的潮玩店,泡泡玛特和 TOP TOY,是现下大家逛大型商场,最容易看到的两家店。
甚至很多时候,它们就开在隔壁或者正对面。
泡泡玛特 2020 年上市,自去年以来,借着 Labubu 等 IP 爆火的东风,股价一路暴涨。
目前,公司市值已超 3500 亿港元,王宁也因此成为河南新首富。
也因此,名创优品分拆 TOP TOY 上市,很多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便是:
TOP TOY,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泡泡玛特?!
广州第十富的叶国富,会不会借此更上一层楼?!
但深扒完 465 页的招股书,猫姐觉得 ~
来,先关注,我们展开说!
很难说,名创优品推出成立 TOP TOY,是不是受了泡泡玛特的启发。
泡泡玛特 2010 年成立,2020 年底上市;
而 2020 年,名创优品开出第一家 TOP TOY 门店,开始潮玩业务。
所以,要说 TOP TOY 没有成为泡泡玛特的心,猫姐是不信的。
但二者,又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商业模式。
首先,潮玩最重要的是 IP,而二者在 IP 打造路径上完全不同。
泡泡玛特就像苹果,构建了一个高度封闭的 "iOS 帝国 "。
从签约艺术家到 IP 孵化(Labubu、Molly、DIMOO 等)、生产制造再到线下门店销售,都形成了严密的闭环。
2024 年,其自有 IP 贡献超 65% 营收,四大头部 IP 单系列销售额均破 10 亿。
这种模式如同筑起高墙:用户在泡泡玛特购买的不仅是玩具,更是对 IP 文化价值的信仰充值。
而 TOP TOY 则更像 " 潮玩安卓 ",是一个潮玩集合的开放平台。
店内 90% 产品来自外部,卖得最火的是三丽鸥、迪士尼、蜡笔小新等授权 IP,公司拿来进行二次创作和运营,只有 10% 左右是自研 IP。
而且很抱歉,看下图,授权 IP 猫姐基本都认得,但自研 IP 是真的没见过。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TOP TOY 自有 IP 开发的产品实现的收入分别为 680 万及人民币 610 万。
连营收的 1% 都不到 ...
只能说,TOP TOY 自有 IP 的开发,依然任重道远。
其次,二者的销售模式也完全不一样。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泡泡玛特 571 家门店,全部直营店。
而 TOP TOY,293 家门店,只有 38 家是自营。
剩下大部分都是加盟店,小部分是代理店。
比起开潮玩店,TOP TOY 更像是卖货的。
公司从三丽鸥、迪士尼等处获得 IP 授权,进行二次创作设计生产,再把潮玩产品卖给加盟商、线下经销商、直营门店等。
是不是和名创优品很像?!
更有意思的是,名创优品,正是 TOP TOY 最大的经销商。
去年和今年上半年,TOP TOY 卖货给名创优品的收入,分别达到 9.23 亿和 6.19 亿,分别占到公司销售总收入的 48.3% 和 45.5%。
也就是说,你在 TOP TOY 能买到的东西,大部分其实也能在名创优品买到。
那么问题来了,卖潮玩公仔的 TOP TOY,赚钱吗?!
如果只看它本身,还是可以的。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 6.79 亿元、14.61 亿元、19.09 亿元和 13.60 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 -0.38 亿元、2.12 亿元、2.94 亿元和 1.80 亿元。
毛利率超 30%,净利率在 13%-15% 之间。
对比之下,品类更多的名创优品,毛利率超 45%,净利率去年是 16%,今年上半年则不到 10%。
看起来,专注卖潮玩,并没有比卖日用杂货,来得更赚钱!
而营收是 TOP TOY 近 7 倍、利润是 TOP TOY 5 倍的名创优品,当下的估值是 538 亿港元。
和泡泡玛特比,那就没得比了。
目前,泡泡玛特的营收已经是 TOP TOY 的 10 倍以上,净利润更是直接秒杀,是 TOP TOY 的 26 倍。
毛利率超 70%,净利率近 34%。
只能再次感慨,泡泡玛特,真的是太赚钱了!
当然,如果有有一天,TOP TOY 和泡泡玛特一样,自研出了像 Labubu 这样的超级爆款 IP,那可能又完全不一样。
只不过,看当下,还没啥迹象。
这事,你怎么看?!
————
—— 分割线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