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2025 年第三季度(总第 110 次)例会召开。总体看,会议在货币政策基调方面与 7 月政治局会议的要求相同。
同时,在经济形势、货币政策操作、经济目标等方面的表述也存在一些微调。例如,从 "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 " 转变为 "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 ",从 " 保持 " 转变为 " 促进 ",表明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的诉求更为强烈。
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与物价低位运行挑战的背景下,本次例会在形势判断、政策基调及重点领域支持等方面的表述调整,既呼应了当前经济运行特点,也为后续政策走向提供了清晰指引。
重在推进已出台政策落实落细
三季度例会在货币政策基调上与 7 月政治局会议的要求相同,均强调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与上个季度例会内容相比,一些表述出现微调。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表述和上季度例会整体改变不大,微调部分主要释放了几个政策信号。
首先,经济形势判断趋稳,风险预期有所改善。三季度例会对国内经济的描述从二季度的 " 呈现向好态势 " 升级为 " 稳中有进 ",同时明确提及 "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此外,二季度例会中 " 风险隐患较多 " 的表述在本次会议中未再出现,仅保留 " 国内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 " 的困难表述。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这一调整表明在一系列政策发力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因素得到一定缓释,政策层对经济基本面的信心有所增强。
同时,政策基调从 " 实施 " 转向 " 落实 ",强调主动有为。货币政策有关要求从二季度的 "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转变为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新增 " 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 的表述,凸显政策执行层面的精细化要求。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认为,新增强调 " 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推进已出台政策的落实落细仍是重点。
明明也认为,政策重心从 " 出台新工具 " 转向 " 用好存量工具 ",体现了对政策落地见效进度的高度关注。意味着后续相较于货币政策增量,央行或更多关注存量工具的使用情况。
另外,结构性支持领域扩容,政策精准性显著提升。三季度例会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范围上实现重要拓展,在原有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的基础上,新增 " 小微企业、稳定外贸 " 等重点领域。
这一调整与当前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张迪分析称,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给中国出口带来一定冲击并在四季度有所显现,强调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的融资支持有重要意义。
政策协同配合将成为发力重点
对于后续货币政策走向,结合例会信号与经济基本面,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政策仍有发力空间,政策协同配合将成为发力重点。
会议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三季度经济数据有走弱迹象,市场又进入新一轮的政策等待周期,然而对于四季度降准降息落地并未形成一致预期。
总量政策方面,2025 年以来,央行实施一次降准和一次降息。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指出,考虑到当前大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 7.5% 的高位,仍有较大操作空间。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存在不确定性,适时降准可释放长期流动性,在维持国内流动性充裕的同时对冲外部政策冲击。
在经济仍存下行压力背景下,市场对政策力度仍有较高期待,中国银行研究院建议,后续货币政策调控可根据国内外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张迪认为,配合财政政策协同发力,5000 亿元的政策性金融工具、1 万亿元左右化债相关工具可能在四季度落地。四季度货币政策的优先目标仍然是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货币宽松或超预期。央行有望 " 以我为主 " 进行货币宽松。
结构性工具将持续优化," 引流 " 功能进一步强化。5 月央行通过 " 新增、扩量、降价 " 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但整体看仍有优化空间。
中国银行研究院建议,未来在继续提升结构性工具额度的同时,可继续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增强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养老、消费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同时,持续完善对 " 五篇大文章 " 等领域的激励机制,设置针对相关领域的专项考核要求,更好提升金融机构积极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