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今天从中交上航局获悉,在刚结束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中交上航局上海交建公司以一系列聚焦 " 低碳、智慧、高效 " 的创新装备精彩亮相,重点展示了其在绿色基建与生态治理领域的最新成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 工程未动,勘察先行。" 据中交上航局上海交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推出的土质快速检测系统,打破了传统实验室送检的耗时瓶颈。该系统融合多光谱分析与 AI 算法,可在现场实现 " 分钟级 " 快速检测,即时获取关键土质数据。其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 3 倍以上,并因减少了样品运输与化学试剂消耗,实现了勘察环节的低碳化,为项目决策提供了实时、环保的数据支撑。
全球最大的智能环保多功能铺排船 " 交通建设十号 " 成为展会焦点。该船全长 116.6 米,型宽 25 米,其智能化作业系统实现了革命性突破。通过机械臂式充灌装置和多系统协同控制,有效降低人工成本,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在施工能力上,新型泥浆泵组使日产能跃升,适用于多种复杂水域工况。全船采用全电力驱动和智能能耗管理,符合最高环保标准。其搭载的三维可视化与 AR 技术,将铺设精度提升至新高度。此外,卓越的机动性使其能在 8 级风浪下稳定作业,模块化设计更使其具备多功能拓展能力,设备利用率大幅提升。
面对河湖藻华问题,新能源无人控藻船提供了 " 智慧 + 低碳 " 的治理新路径。该船以太阳能为动力,实现全自动无人作业,通过高精度传感器识别藻类聚集区,并进行精准靶向治理。其单日作业面积达 4 万平方米,能耗仅为传统设备的五分之一,有效提升了治理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风光互补水体循环器是实现 " 能量自给 " 的生态修复师。针对景观水体流动性差、溶氧不足的痛点,风光互补水体循环器提供了 " 零碳 " 解决方案。设备集成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无需外接电源即可持续运行,通过推动水体循环增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实际应用表明,该设备能有效提升水体透明度与生物多样性,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低碳范本。
展会期间,上海交建公司凭借 " 工程渣土有害物质智能化快速检测系统 " 荣获大会 "CIIF 绿色低碳奖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