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首富王健林,又一次以一种令人唏嘘的方式,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因 1.86 亿元的执行标的,71 岁的王健林与他一手缔造的万达集团,近日被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了限制消费令。
1.86 亿,对于曾将 " 先挣它一个亿 " 定义为 " 小目标 " 的王健林而言,这个数字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金额。它标志着,这位昔日首富和他一手缔造的商业帝国,在债务的漩涡中,其流动性危机已然公开化。
尽管万达方面回应称此事系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所致,但市场的解读更为直接:一个曾资产近万亿的庞大集团,如今连一个多亿的债务都需通过法律程序强制执行,其面临的困境不言而喻。
从 "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 的豪言壮语,到如今因 1.86 亿被束缚手脚,复盘王健林与万达的商业轨迹,其间的得与失,值得深思。
成也时势,败也时势
王健林的商业版图,是地产黄金时代的一个缩影。
这位行伍出身的企业家,将部队的果决与超强执行力带入商场。上世纪 90 年代,他抓住城市化浪潮,首创 " 订单式商业地产 " 模式。通过 " 万达广场 " 这一核心产品,捆绑住宅、酒店、写字楼,万达以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提前锁定商户,从而能以极具优势的条件从地方政府获取大量土地,并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这种 " 重资产、高杠杆、快周转 " 的模式,让万达在全国范围内高速复制,迅速构筑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王健林曾毫不讳言其模式核心:" 万达玩的是空手道,一分钱不出就能挣钱。"
2013 年至 2017 年,是王健林与万达的巅峰时刻。他数次登顶中国首富,万达集团总资产一度接近万亿。在国内,他坐拥超过 200 座万达广场;在海外,他斥巨资收购美国 AMC 院线、传奇影业、英国圣汐游艇公司等资产,宣称要 " 将中国文化输出到全球 "。
彼时,万达总部访客络绎不绝,王健林本人不仅是商界巨擘,更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代表。
商业世界的定律是,杠杆能放大收益,也能放大风险。
王健林曾将万达的成功总结为八个字:" 亲近政府,远离政治 "。然而,在巅峰时期,他似乎模糊了这条边界。当他喊出 " 万达进入的行业,无论国企央企,都没机会做老大 ",当他在 " 一带一路 " 的宏大叙事中,高调介入央企意向的马来西亚大马城项目时,他已将自己和万达置于复杂的聚光灯下。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 2017 年。随着国家金融政策转向 " 去杠杆 ",监管层开始严格排查部分企业的海外非理性投资和授信风险,万达名列其中。高度依赖银行信贷的 " 空手道 " 模式,其资金链瞬间被扼住。
"铁腕"自救与"家长式"隐忧
"2017 年滑铁卢 " 来得迅猛而彻底。为求生,王健林开启了 " 壮士断腕 " 式的自救,以一笔世纪交易将 13 个文旅项目和 77 家酒店打包出售给融创与富力,并开始系统性清仓海外资产。
从全球最大的 " 买家 " 到最决绝的 " 卖家 ",角色转换仅在一夕之间。
面对危机,王健林展现了其军人本色——不 " 躺平 ",不逃避,直面债务。
自救行动至今仍在持续。据不完全统计,从 2023 年开始,万达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出售了包括上海松江、广西北海、江苏太仓等地在内的数十座万达广场。2024 年,一笔涉及 48 家万达广场的股权交易更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交易对手方包括太盟投资集团(PAG)、腾讯、京东等。
除了变卖核心商业地产,王健林也彻底失去了对万达电影的控制权。为缓解流动性压力,他多次出让万达电影股权,最终上海儒意投资成为新的控股股东。
频繁的资产处置,是万达应对巨额债务压力的无奈之举。天眼查 App 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累计已超过 50 亿元。此外,其持有的多家核心子公司股权也处于冻结状态,涉及金额高达百亿级别。
这些冰冷的数据,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说明万达当前的财务困境。
复盘万达的困境,除了外部环境的剧变,其内部管理模式的弊端也值得审视。
王健林以军事化管理和铁腕著称,这在创业初期保证了极高的效率。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这种高度集权的 " 家长式 " 管理,也导致了人才流失率高企。业内流传 " 万达员工平均在岗时间 13 个月 " 的说法,而尹海、陈平等追随他二十余年的核心高管,也在集团风雨飘摇之际相继离开。
一个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魅力与权威的组织,其系统性的抗风险能力必然存在短板。当外部环境不再有利,当 " 灵魂人物 " 的光环逐渐褪去,整个帝国的运转便会面临巨大挑战。
今天的万达,缺的不仅仅是钱,更是面向未来的新故事和新模式。仅仅依靠变卖核心资产来回血,终究是饮鸩止渴。
一个时代的落幕
王健林的起落,浓缩了一个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那个 " 胆大 " 和 " 杠杆 " 可以创造奇迹的周期已经过去。今天的商业环境,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合规经营和可持续的核心价值。
从 " 小目标 " 到 " 限高令 ",这不仅是王健林个人的商业得失,更是对所有在时代浪潮中浮沉的企业家的一次深刻警示:企业的航船,必须与时代的航道同向而行。顺风时,要懂得敬畏与边界;逆风时,更要具备刮骨疗毒、重塑自我的勇气。
如今,71 岁的王健林依然在为他的帝国奔走。他身形消瘦,面容沧桑,但眼神中或许还未熄灭斗志。我们无法预知他能否带领万达走出泥潭,但这位昔日首富的商业沉浮史,已然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无法绕开的一章,供后人反复品读与深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