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ChatGPT 火爆以来,AI 人才的招聘就只能用 " 火爆 " 来形容。
多位猎头描述,"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接到新的 AI 相关 headcount 需求,有些大厂甚至为了抢人,还主动提高薪资预算。"
AI 人才的需求爆发,是大模型技术的落地,以及业务快速增长的现实需求。自去年以来,包括百度、阿里、腾讯、字节在内的几乎所有头部大厂,都加码了 AI 业务,这使得在多模态大模型、AIAgent、行业大模型定制等细分领域,都需要大量人才。
近日,身家的百亿何小鹏就以 " 大师兄 " 身份,回到华南理工母校,亲自下场招人。
上不封顶,160 万年薪只是开始?
从过往巨头的出手来看,业内已有一个共识:AI 人才必须抢,尤其要抢这个领域的行业大拿,晚一步就可能被行业其他团队挖走。
近日,这股 " 抢人潮 " 延伸到了校招。9 月 19 日,小鹏汽车 2026 届全球校招宣讲首站落地华南理工大学,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全程深度参与,化身招聘专家,与投简历的同学进行互动。
在演讲现场,何小鹏表示,2025 年小鹏汽车整体招聘规模,已从年初的 6000 人上调至 8000 人;2026 年小鹏将启动史上最大规模 AI 人才招聘,预计招聘超 3000 名应届生。
" 薪酬上,对于特别优秀的同学,小鹏汽车上不封顶。" 何小鹏透露道,在最近 2025 年招聘的应届生中,批的最高年薪已达到 160 万 / 年。这一表态,瞬间燃爆现场。
这股招聘热潮并非个例。猎头 Icy(化名)已频繁接触到大厂 AI 人才的招聘需求。据她观察," 市面上 80% 以上的一线大厂都提出了相似需求,重点招聘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向的 AI 工程师。"
" 除了互联网大厂,诸如华为、小米这类科技大厂,甚至车企旗下的智能驾驶部门,也在疯狂招聘 AI 人才。小鹏这次校招规模和薪资力度,恰好是车企抢 AI 人才的典型代表。" 猎头 Icy 称。
一份流传的头部大厂薪资构成显示,国内顶级高校的 985 博士算法工程师,薪资最高可达 165 万 / 年 + 签字费 + 期权;优秀的海归博士有 110 万总包 + 期权;至于字节的筋斗云计划、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京东的 DMT 计划等,则为极少数天才少年提供了最高档位可突破 200 万 / 年的薪酬 …… 这使得不少人惊叹:AI 行业的薪资,真有这么炸裂!
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达到 33.4%,位居行业第一。另据麦肯锡报告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对 AI 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 600 万人,而人才缺口可能高达 400 万人。
百万年薪下,何小鹏要砸 50 亿投 AI
再回到何小鹏身上来,他表示,小鹏汽车计划在 2025 年投入近 50 亿元用于 AI 研发。放眼到整个汽车行业,何小鹏更预测,未来行业年研发投入将达 500 亿元,其中 300 亿元用于 AI 领域。
回顾何小鹏的创业路程,一路走来,都与 " 人才驱动 " 有关。
在早期,何小鹏与梁捷创立 UC 时,通过引入俞永福等 " 关键人才 ",后者快速调整公司业务与管理结构,推动 UC 从传统运营公司转型为移动浏览器企业,使得业务与估值一路增长,高歌猛进。
进入小鹏汽车时期,何小鹏又以 " 硬科技 " 为标签,牵头自研智驾芯片。其自动驾驶系统以 SEPA2.0 扶摇架构为底座,汇聚 AI 视觉感知、自研智驾芯片、端到端大模型的全栈自研能力,这使得 AI 人才成为上述业务线条发展的关键。
截至目前,何小鹏的商业版图已从电动汽车,拓展至飞行汽车领域,前者的机器人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小鹏汽车计划在 2025 年 10 月发布第五代类人机器人,2026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该业务被视作 " 第三增长曲线 "。
其创业的小鹏汇天,至今已完成 4 轮融资,红杉、高瓴、IDG、纪源资本、云锋基金、五源资本等一众头部 VC,都参与了该项目。
究其原因,也很简单。2021 年何小鹏启动小鹏汇天创业时,其身家显著增长。当年,小鹏汽车在港交所挂牌交易,何小鹏持股 21.7%,以开盘市值计算,其持股对应身家超 600 亿港元,财富增幅高达 902%。
由此,明星企业家的创业项目,头部 VC 往往会积极支持,目的是抢先拿到 " 入场船票 "。
何小鹏曾表示,马斯克是他的偶像。这位世界首富之所以被何小鹏欣赏,最厉害之处可能在于,其不仅拥有特斯拉,还布局了 SpaceX、xAI,以及 The Boring Company(地下隧道公司)和 Neura link(脑机接口公司)。
这些公司虽然在体量上还未达到特斯拉,但每一家公司都具备 " 高科技含量 " 的属性。对此,计算机系毕业的何小鹏,自然深有体会。对于马斯克而言,尽管站在世界首富之巅,但也只有将母公司特斯拉持续做强,才有能力为其他平台 " 输血 "、引入资本,这一点也与何小鹏目前的发展阶段,有相似之处。
为此,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小鹏汽车已推出 " 万人股权激励计划 ",将核心员工绑定至 2028 年。
国外抢人战火早已蔓延,Meta 出手最豪气
国内小鹏汽车百万年薪抢 AI 人才,只是国内 AI 人才争夺战的一幕。对于国外而言,这一战火早已蔓延,尤其是科技巨头为吸引顶尖 AI 人才开出的天价薪酬,令人瞠目结舌。
以 Meta 为例,其为将苹果公司 AI 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收入麾下,不惜开出超过 2 亿美元的天价薪酬总包。履历显示,庞若鸣中学毕业后,免试保送上海交通大学 " 教改联读班 " 学习计算机专业。之后,赴美深造,获得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和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
在苹果时期,庞若鸣担任基础模型团队(AFM)负责人,领导了近百人的工程师团队,负责苹果手机里能聊天、能识别图片的 "Apple Intelligence" 背后的 AI 核心骨架,即 " 基础模型 "。可以说,苹果 AI 的能力,有 70% 都是庞若鸣团队的功劳。
由此,Meta 的这一薪酬,不仅远超于苹果 CEO 蒂姆・库克的 7460 万美元年薪,甚至还接近 C 罗 2.6 亿美元的年收入,刷新了 AI 领域人才估值的天花板。
但值得注意的是,2 亿美元总包薪酬结构中,大部分为股票激励,需满足长期服务和绩效目标才能解锁。
英伟达和 Open AI 也不例外。财大气粗的英伟达,通过收购初创公司的方式来网罗顶尖 AI 人才。
2025 年,英伟达花 30 亿元买下仅有 19 人的加拿大初创公司 Cent ML,核心人物是 95 后华人博士王尚和他的导师,算下来人均价值超过 1.5 亿人民币。7 月,英伟达 CEO 黄仁勋又亲自出马,招揽了两位 AI 专家朱邦华和焦剑涛,薪酬也十分诱人。
Open AI 同样为了留住人才,不惜血本。前者为有意加入 Ilya 新公司(OpenAI 前首席科学家创业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出 200 万美元的留任奖金,以及 2000 万美元以上的股权激励。
同时,Open AI 还实行全员奖金计划。2025 年 8 月,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宣布,未来两年向每位员工发放总计 150 万美元奖金的计划,总金额超 15 亿美元,覆盖所有在职员工,以及新入职的工程师。
薪酬数据追踪网站 Levels.fyi 显示,Open AI 为工程师提供的薪酬中位数已达 87 万美元,高级工程师的薪酬达到 134 万美元。而自 ChatGPT 发布以来,高级 AI 科学家的年薪普遍在 300 万至 700 万美元之间,个别甚至超过 1000 万美元,较 2022 年上涨约 50%。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