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一些热门方向的火车票出现 " 开票即候补 " 的情况。在此背景下,第三方平台的 " 抢票加速 " 服务再次上线,费用从 30 元到 50 元不等,且同一平台内价格越高的加速服务显示成功率越高。
然而," 抢票加速 " 服务有用吗?
江苏省消保委实测:
12306 平台最先出票
近日,江苏省消保委体验人员在 9 家第三方平台以及 12306 平台,分别体验购买南京南至秦皇岛的 G1236 次列车火车票、南京南至北京南的 G4 次列车火车票,结果显示:
1、在南京南至秦皇岛线路中:12306 平台最先出票,部分第三方平台出票晚于 12306 平台,其中有一家平台的出票时间比 12306 平台候补出票时间晚了大约 1 天 19 小时。有 4 家平台未抢到票。
2、在南京南至北京南线路中:12306 平台最先出票,部分第三方平台出票晚于 12306 平台,其中有一家平台的出票时间比 12306 平台候补出票时间晚了 8 个多小时。有 4 家平台未抢到票。
抢票附加费达 95 元
出票时间却比 12306 平台晚
除了抢不到票、出票慢之外,一些第三方平台还存在诱导消费行为。
9 月 27 日,记者在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体验订票时发现,部分平台抓住用户 " 求快、怕抢不到 " 的心理,将含有 " 抢票加速 " 服务的选项置于显眼处,声称 " 抢票成功率高 "" 抢票速度更快 ";而无额外收费的 " 普通抢票 " 选项放在下面。
此外,部分平台的抢票服务会层层加码。
比如,江苏省消保委体验人员在某在线旅游平台购买南京南至北京南 G4 次列车火车票时 ( 二等座票价为 533 元 / 张 ) ,本打算购买 45 元的专人抢票服务。
然而,该平台确认订单界面中 " 光速抢票、成功率更高 " 相关按钮以醒目的橙色在右下角呈现,与用户习惯的 " 确认 "" 下一步 " 等操作按钮位置一致,体验人员误以为是 " 确认服务必经步骤 ",未能第一时间识别其为 " 额外加速服务 ",误触发付费操作,导致额外支付 50 元,最终实际支付的抢票附加费达到了 95 元。
尽管如此,该平台的出票时间依然比 12306 平台晚。
" 抢票加速 " 成心理安慰
谁该反思?
从早期的 " 刷票软件 " 到如今的 " 智能抢票 ",第三方购票平台推出的抢票神器层出不穷。如今看来,这种 " 加价即可优先 " 的承诺,很多时候不过是种心理安慰。
对此,铁路 12306 早已明确:加速包无法实现优先购票。实际上,12306 的排队系统遵循 " 先来后到 ",加速包只是反复刷新、自动候补的机械操作。
从技术角度看,第三方平台的抢票服务与 12306 官方渠道相比,并不具备真正的技术优势。更糟糕的是,这些软件的 " 加速 ",反而可能添乱。
由于铁路售票系统有着严格的反爬虫机制和访问频率限制,当多数平台都在售卖加速服务时,反而可能因为用户过多而效率降低。
部分软件会默认勾选 " 捆绑服务 ",让旅客多花冤枉钱;甚至有软件借抢票收集用户信息与 12306 账号密码,埋下信息泄露隐患,旅客可能票没抢到还落得 " 信息裸奔 " 下场。
抢票神器没那么神,加速包也没那么快,规范第三方代购火车票市场,需要多方协同发力。
监管层面不妨尽快明确抢票服务的法律属性,将其纳入相关法律保护范畴。对加速包等增值服务,可参照机票销售中的套餐管理,要求平台明示实际效用,禁止使用 " 成功率 "" 专属通道 " 等误导性表述。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多次查实的诱导消费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平台方也亟待重构商业伦理,将技术手段真正用于解决出行痛点,而非制造焦虑。比如,提供透明的抢票日志,让消费者清晰了解每笔费用的实际作用;建立 " 抢票不成功全额退款 " 的保障机制。当平台从 " 流量思维 " 转向 " 用户思维 ",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也应提升媒介素养。在购买加价服务前,可通过比价工具选择最优惠方案;保留宣传页面作为维权证据;优先选择 12306 官方候补购票功能。
而 12306 作为官方购票主渠道,需进一步强化服务效能,一方面优化候补机制,公示候补成功率,解读优先级规则,让旅客看到希望;另一方面升级反作弊系统,依法打击外挂式购票。同时,多渠道科普 " 加速包无效 ",让真实信息跑在虚假宣传前面,引导旅客理性购票。
节假日出行的痛点,需要运力提升、服务优化的 " 真解药 "。唯有让官方渠道更可信、监管手段更有力、消费环境更透明,才能让旅客不必为抢票忧心、为 " 加速 " 买单。
(文中配图来自视觉中国)
台风后补班被员工举报,公司取消 14 天年假,这场矛盾的症结在哪里?
100 例妇科样本中有 64 例为男性?大量医疗论文造假背后的隐情
监 制丨李绍飞
编 辑丨陈艳欣
审 校丨寒冬
来 源丨央视新闻综合工人日报、光明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