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 IPO 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期,网络可视化硬件龙头企业恒为科技(603496.SH)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收购上海数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5% 股份,交易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目前,恒为科技股票处于停牌状态,停牌时间不超过 10 个交易日,预计最晚于 10 月 1 日复牌,若交易顺利完成,数珩科技将成为恒为科技的控股子公司。
张力制图
业绩承压
据悉,恒为科技成立于 2003 年,2017 年登陆上交所,停牌前市值 103.3 亿元。
作为国内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及嵌入式融合计算平台的领军企业,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网络可视化业务和智能系统平台业务。
2025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遭遇滑铁卢,营收、净利同步下滑。其中,营业收入为 4.88 亿元,同比下降 23.19%;净利润为 1781.56 万元,同比下滑 75.16%
面对业绩压力,恒为科技近年来加强向 AI 领域拓展,推出了基于昇腾、昆仑芯、沐曦等国产 GPU 架构的 DeepSeek 训推和推理一体机产品。
此次收购数珩科技,也是公司加码 AI 战略的关键一步。
此次收购,恒为科技将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数珩科技 75% 股权,同时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支付现金对价等。
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如果未能在本报告期内完成而延期至下一报告期,则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交易对方范围尚未最终确定,但初步确定为张继生等七方股东。其中,张继生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控制数珩科技 67.43% 股权,是标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
AI" 新贵 "
资料显示,数珩科技成立于 2017 年 12 月,总部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是一家专注于企业级场景化 AI 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公司的核心使命是将 GPT 技术真正应用于企业业务场景,通过可本地化部署的 S-GPT AI 引擎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技术实力方面,数珩科技拥有多项核心优势。2022 年率先训练可本地化部署的 S-GPT 大模型;2023 年 3 月成功上线并完成本地化部署独创大模型开发链 LANGTREE,构建 15 亿至 100 亿参数量模型集群;2024 年 " 明知故问 " 大语言模型获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团队背景方面,四位联合创始人均拥有十五年以上互联网行业经验,项目部门汇聚各垂直领域专家,形成了强大的项目交付能力。
目前,公司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资质,拥有商标 84 条、专利 73 条及软件著作权 35 条。
就行业来看,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向深水区迈进,对场景化 AI 解决方案需求激增。
IDC 预测,2025 年中国 AI 企业级应用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
恒为科技在投资者问答中表示:" 公司与数珩科技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双方在 AI 不同领域的能力,通过优势互补,可实现恒为科技的 AI 战略向 AI 应用领域延展。"
产业协同
此外,恒为科技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收购旨在全面拥抱结果导向的 AI RaaS 模式(Result as a Service,结果即服务),掘金 AI 应用市场。
一定程度上,AI RaaS 代表了一种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颠覆了传统按软件授权或人力投入收费的方式,服务商直接对客户最终业务目标负责,仅在实际达成约定结果时收费,实现从 " 购买工具 " 到 " 购买收益 " 的转变。
技术协同方面,恒为的国产 AI 算力基础设施与数珩可本地化部署的 S-GPT 引擎形成完美契合,形成 1+1>2 的技术闭环。
而就双方客户群体来看,恒为传统客户集中在信息安全、通信设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数珩客户覆盖快消、汽车、金融等消费与现代服务行业,收购成功后,未来双方客户群体有望形成互补,为交叉销售创造空间。
此次收购,也折射出中国 AI 产业发展的深刻转向,即 AI 产业进入务实落地新阶段。
有行业人士表示,"2024 年以来,资本市场对 AI 企业的估值逻辑已发生根本变化。能否在具体场景中实现可量化的商业价值,成为投资决策的首要标准。" 数珩科技选择此时‘嫁入’上市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创 AI 企业面临融资环境趋紧的现实压力。
不过,二者的整合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硬件企业与软件企业的组织文化、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存在天然差异,数珩科技并入后,如何保留其核心技术团队并激发创新活力,或是二者整合成功的关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