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前天
深圳半导体新王诞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今年寒武纪股价暴涨,点燃外界对于中国半导体的期待。

" 谁会是芯片界下一个 DeepSeek?"

在投资人的交流中,一家来自深圳半导体公司的名字被密集提起——新凯来。这家低调已久的公司,直至今年 3 月亮相 2025 中国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展(SEMICON China 2025)才开始为人所知,当时现场展台被人流围得水泄不通。

9 月初,"X-Day" 西丽湖路演社现场,投资界见到深重投旗下重投资本负责人任乐。外界可能不知道,新凯来正是深重投集团的全资控股公司。2021 年,深重投联合一群业内伙伴成立新凯来,如今开始引入外部投资方。

当寒武纪市值突破 6000 亿,备受震撼的 VC/PE 重新扎进半导体找项目。新凯来,无疑是当下最抢手的标的之一。

深圳新晋独角兽

" 中国本土的半导体装备产业到底能给行业发展贡献多少份额?贡献什么样的技术力量来推动整个产业一块进步?"

今年 3 月,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新凯来工艺装备产品线总裁杜立军发表一场《半导体工艺装备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同时现场一口气发布了 30 多款半导体设备,轰动一时。

这也是新凯来成立 4 年来首次走进大众视野。

官网显示,新凯来核心团队具备 20 年电子、通讯设备技术开发经验,并联合了众多国内半导体制造设备和零部件合作伙伴,为国内半导体设备厂、FAB 厂、电子电器设备厂、研究机构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股权穿透图显示,公司由深圳市深芯恒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后者隶属于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简称 " 深重投 "),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引领性产业投资功能性平台。

2021 年,新凯来诞生于深圳。彼时深重投集团在公告中提到新凯来的使命——解决国内半导体制造连续性问题,促进周边产业成熟,持续支撑行业生存与发展。

如果半导体行业要进入工业革命时代,那么设备就是 " 蒸汽机 " 一样的存在。然而,半导体设备的研发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漫长的周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今年以来,新凯来开放融资的消息在投资圈流传,备受关注。

重仓半导体

如此一幕,堪称深圳发力半导体的一缕缩影。

最近一场路演也给人相似的感受。9 月的第一个星期四,一批半导体创业公司来到了深圳南山。这是 "X-Day" 西丽湖路演社举办的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专场 ",灵明光子、创飞芯科技、中锃半导体、微合科技、瑞沃微半导体、日观芯设 6 家聚焦半导体核心环节的企业相继登台路演。

" 处于中国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的浪潮之中,我们要做自己的芯片。" 一位创业者谈到自己创业的初衷。投资界从现场获悉,此次上台路演的企业涵盖芯片设计、EDA 工具、先进封装、第三代半导体、存储 IP 等多个半导体领域关键赛道,且不少技术已经处于国内头部,大多已实现商业化落地,拿到多家头部机构的融资。

台下,银杏谷资本、卓源亚洲、重投资本、同创伟业、中芯聚源、祥峰投资、深创投、合创资本等百余家投资机构聚集。此外还有银行、保险机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代表,以及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生座无虚席。

目睹当前半导体并购趋势,南山区 " 并购行动营 " 分会场也在路演后同步举行,为南山区 8 家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的上市公司和来自全国的 10 个产业融资、并购项目进行闭门对接。

路演现场之外,一批来自深圳的半导体公司正在崛起。

不久前,刚结束路演的灵明光子宣布完成 C3 轮融资,累计获得浙江省国资平台近亿元投资。早在 2018 年,一群海归博士在深圳南山区创立灵明光子,瞄准 3D 摄像头芯片和高速光通信方向,身后集结了高榕创投、CPE 源峰、光速光合、基石资本、真格基金、联想控股等知名投资机构。

几乎同一时间,同样来自深圳南山的迈特芯宣布完成 Pre-A 轮融资,高捷资本领投,毅达资本、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瑞江投资等跟投。此外,9 月份还有由深圳大学副教授创立的锐盟半导体、高速高带宽通信网络芯片研发的楠菲微电子等相继完成融资。

更早一些,新声半导体、柠檬光子、至信微、芯视佳、创晟半导体、化讯半导体、欧冶半导体等深圳半导体军团纷纷公布融资,队伍颇为壮观。

另一边,深圳半导体 IPO 正在集体赶来。今年 8 月,来自深圳南山的飞骧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成立于 2015 年的独角兽由清华学霸龙华掌舵,背后站着深高新投、中金资本、元禾厚望、中芯聚源等一众头部机构。另一明星项目基本半导体,也在剑桥博士汪之涵的带领下赴港 IPO;" 国产存储龙头 " 江波龙则在寻求 "A+H" 上市。

还有矽电半导体、尚鼎芯、创智芯联 ..... 放眼望去,今年半导体 IPO 不缺深圳身影。

一座城市的产业战

追溯起来,深圳半导体起步并不算早。1988 年,赛格集团与美国 IBDT 亚洲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深爱半导体,深圳第一家芯片厂商正式落地。彼时,上海和北京已经形成了中国 IC 产业的 " 南北格局 "。

必须承认,深圳早期受限于产业布局、研发资源以及市场格局等诸多因素,半导体行业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面对 " 珠三角半导体为何落后长三角 " 的拷问,深圳危机感显而易见。

不过,这座城市追赶力度空前。

犹记得 2022 年,深圳最先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列入 "20+8" 产业规划,并发布一项关键政策——《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提出九大重点工程并立下目标:2025 年实现产业营收突破 2500 亿元。

此后,深圳构建覆盖了 " 上游支撑性行业 - 中游生产 - 下游应用场景 " 的全产业链体系,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福田等几大区各有优势。以南山为例,作为深圳的科技创新核心区域,这里坐拥江波龙、佰维存储、峰岹科技、云英谷、飞镶科技等一批公司,聚焦集成电路设计、高端装备、关键材料及先进封测等方向,重点布局网络与通信、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集群。

行至 AI 时代,一个超车的机遇出现。多位投资人向投资界分析:AI 硬件产业的发展必将为大湾区聚集一批消费电子企业,围绕需求驱动,周边的半导体行业也将汇聚而来。

" 全世界消费电子都在大湾区,深圳的优势就是从沙子到最终的消费品,再卖往全球,整个生态形成了闭环。" 一位创业者感慨," 这样的生态体系只有深圳有。" 可以看到,深圳正在努力抓住这场机遇,提出打造 "AI+ 芯片 + 场景化 " 全球策源地战略目标。

征途漫漫。回想 2001 年,深圳市注册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数首次破百;行至 2025 年,深圳半导体相关注册企业已经超过 7.7 万家,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 1400 多亿元,跑出 50 家上市企业,14 家独角兽,超 200 家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

而一个个崛起的企业,便是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一个个注脚。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文静,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09/55549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寒武纪 半导体 深圳 芯片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