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国内储能行业迎来历史性转折点。随着 136 号文明确取消 " 强制配储 " 要求,独立储能在容量电价补贴机制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推动下正式 " 登台 ",叠加全球储能需求持续高增,行业从 " 政策强推 " 转向 " 市场化盈利 ",进入高质量爆发期。
一、政策重塑行业逻辑:独立储能成主流,容量电价筑牢盈利基石
国内储能政策已完成从 " 强制配储 " 到 " 独立储能 " 的关键转型,地方容量电价密集落地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共同构建起可持续的盈利模型,为行业发展扫清核心障碍。
1. 政策三阶段演进:从行政命令到市场化驱动
➢ 第一阶段(20172025 年初):强制配储效率低下。2017 年青海率先提出新能源项目按 10% 装机配储,后续 20 余省区跟进,普遍要求 1520% 功率配比、2 小时时长(部分达 30%)。但行政命令下,储能由新能源电站被动承担成本,2023 年配储平均利用率仅 17%," 建而不用 " 问题突出,多数项目难以覆盖成本。
➢ 第二阶段(2025 年 2 月至今):独立储能正式主导。2025 年 2 月,136 号文明确 " 不得将配储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前置条件 ",内蒙古、甘肃、河北等省份率先试点容量电价补偿,通过 " 容量租赁 " 或 " 放电补贴 " 给予独立储能稳定现金流。截至 2025 年 8 月,独立储能在国内储能招标中的占比已超 90%,累计装机达 127GWh。
➢ 第三阶段(未来):市场化机制全面成熟。2025 年 9 月《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提出,2027 年新型储能装机需达 1.8 亿千瓦,带动直接投资 2500 亿元,市场机制、商业模式与标准体系将基本健全。
2. 地方容量电价落地:补贴力度分化,内蒙成标杆
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容量电价政策,为独立储能提供了 " 保底收益 ",不同省份补贴模式与经济性差异显著:
➢ 内蒙古:补贴力度全国第一。对 2025 年 6 月 30 日前开工项目给予 0.35 元 /kWh 放电补偿,补贴周期 10 年,叠加蒙西现货 0.27 元 /Wh 充放电价差,项目 IRR 可达 1020%,居全国首位。2025 年上半年新开工储能项目超 50GWh,下半年装机有望爆发。
➢ 甘肃:" 火储同补 " 首创者。执行 330 元 /kW · 年容量电价(与煤电机组同价),配套现货市场 0.24 元 /kWh 平均峰谷价差,项目 IRR 约 912%,2025 年底目标新型储能装机超 6GW,2030 年达 10GW。
➢ 河北、宁夏、新疆:梯度补贴跟进。河北执行 100 元 /kW · 年容量电价,要求全年调用次数不低于 330 次,IRR68%;宁夏 2026 年容量电价将从 100 元 /kW · 年上调至 165 元 /kW · 年;新疆补贴逐年递减(2025 年 0.128 元 /kWh),若政策延续,IRR 仍维持 68%。
3. 电力市场化与绿电直连:打开增量收益空间
电力现货市场的扩容为独立储能提供了多元化收益来源。截至 2025 年 3 月,29 个省级电网区域已开展现货市场试运行或正式运行,若现货价差超 0.5 元 /kWh,独立储能在无容量补贴情况下 IRR 仍可达 6%+。此外,绿电直连模式对储能要求显著提升——根据 650 号文,绿电直连项目需满足 " 自发自用电量占比≥ 60%、绿电占负荷≥ 30%",储能功率配比普遍达 25% 以上、时长 4 小时以上,需求较传统集中式新能源项目翻倍,如内蒙古阿拉善跨省绿电直连项目(300 万千瓦新能源直供宁夏铝业),进一步拉动区域储能需求。
二、需求端持续超预期:装机上修 + 算力增量,区域分化明确
2025 年以来,即便强制配储取消,国内储能需求仍保持强劲增长,叠加 " 东数西算 " 催生的算力储能增量,行业增长持续性远超预期。
1. 短期高增确定性强,长期空间广阔
从数据看,需求景气度已贯穿 2025 年全年:18 月国内新型储能装机 75.9GWh,同比增长 42%;同期储能 EPC 招标 116GWh,同比增约 40%,且近两个月单月招标均超 20GWh。东吴证券上调预测,2025 年国内储能装机将达 149GWh(同比 +35%),2026 年 194GWh(同比 +30%),2030 年有望达 340GWh。
从长期空间看,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累计装机超 1100GW,而储能仅 95GW,且存量以配储为主;若按 2030 年光伏累计装机 2500GW、20% 功率配比、3 小时时长测算,对应储能累计需求达 1500GWh,较当前仍有 15 倍增长空间。
2. 区域格局:新疆内蒙成主力,多省份 2026 年发力
➢核心主力省份:20252026 年新疆、内蒙古将贡献 70GWh 储能装机,占全国 4050%。其中新疆 2024 年储能并网 20GWh(全国第一),2025 年上半年并网 7GWh,已开工及采招项目超 73GWh;内蒙古受益于高额补贴,新开工项目超 50GWh,下半年并网将大幅放量。
➢ 政策落地省份:河北、甘肃、山东等已出台容量电价的省份,平均贡献 1020GWh 装机;河北 2025 年上半年并网 6.1GWh,且已下发 6.4GW 独立储能项目指标,20252026 年竞争容量达 16GW。
➢ 潜在增量省份:青海、浙江、江苏等光伏装机大省(截至 2025 年上半年累计光伏装机分别达 54GW、59GW、84GW),2026 年有望各释放 10GWh+ 储能需求。
3. 算力储能:新增长引擎,2030 年需求占比 1/3
" 东数西算 " 战略下,新疆、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凭借低电价与丰富绿电资源,成为全国算力新高地,数据中心对电力稳定性要求提升,储能从 " 可选 " 变为 " 刚需 "。若 2030 年国内新增算力 5GW,按 75% 绿电供应、40% 储能功率配比、8 小时时长测算,对应储能需求达 120GWh,占当年总需求的 1/3,成为行业长期增长的核心增量之一。
三、产业链供需错配:电芯紧缺至 2026 年中,龙头与一体化厂商受益
需求爆发下,储能产业链呈现 " 供不应求 " 格局,电芯紧缺将持续至 2026 年下半年,同时独立储能对质量的高要求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与一体化厂商显著受益。
1. 储能电芯:紧缺持续,价格与盈利改善
全球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预计达 521GWh(同比 +60%),2026 年 710GWh(同比 +36%);但产能释放有限,2025 年全球储能电芯产能约 607GWh,利用率高达 86%,一二线厂商持续满产,紧缺格局将延续至 2026 年下半年。
价格端已显现底部抬升趋势:2025 年 7 月以来,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从 0.25 元 /Wh 升至 0.270.28 元 /Wh,其中 1 分反映碳酸锂成本上涨,其余为超跌反弹,且低价订单价格已进一步上涨 13 分 /Wh。盈利端,龙头优势显著——宁德时代储能电芯毛利率维持 26%,单 Wh 毛利 0.13 元;二线厂商(亿纬锂能、中创新航等)毛利率约 12%,单 Wh 毛利 0.030.04 元,随价格上涨,行业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改善。
2. 竞争格局:质量驱动集中,一体化与运营模式成关键
独立储能对电芯寿命、稳定性要求大幅提升(需覆盖 1015 年生命周期,循环寿命 1 万次以上),龙头产品优势凸显:采用龙头电芯的储能电站,年稳定运行天数高 20%,对应 IRR 高 30%+。这推动行业集中度向龙头收敛—— 2025 年全球储能电芯 CR3 超 50%(宁德时代市占率 30%),海外市场 CR3 近 60%,国内格局正加速向海外靠拢。
系统端,具备 " 电芯 PCSEMS 一体化设计 " 与 " 代建代运营 " 能力的厂商更具竞争力。如特斯拉通过自研 PCS、BMS、EMS 系统,推出 Powerhub 能源管理平台与 Autobidder 交易算法,实现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收益率提升;国内海博思创采用 " 参股 15% 绑定运维 + 远程交易 + 现场服务 " 模式,2025 年运维收入预计破 1 亿元,远期潜力达 2040 亿元。对比传统 " 单独卖设备 " 模式," 设备 + 运营 " 模式可使厂商单 Wh 利润从 0.02 元提升至 0.03 元,盈利弹性显著。
总的来看,2025 年是国内储能行业 " 破旧立新 " 的关键年——强制配储退出倒逼行业转向市场化,独立储能在容量电价与电力改革支撑下实现盈利闭环,叠加全球需求高增与算力增量,行业已进入 " 高质量需求爆发 + 产业链紧缺 " 的共振期。未来 2-3 年,电芯紧缺与格局集中将持续利好龙头,而商业模式创新则为系统厂商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储能行业高景气度有望贯穿至 2026 年以后,成为新能源领域最具确定性的赛道之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