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年第 18 号台风 " 桦加沙 " 登陆广东阳江,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3 级(40 米 / 秒)。东平镇华能雷平风电场部分风力发电机组倒塌,设备制造商为明阳智能。业内人士称,风电场实录最大风速达 75 米 / 秒,远超当年风机设计标准极限,且风机运营年限较长,倒塌的确属于不可抗力。同时,至少上千台海上机组经受住了考验。
近日,今年第 18 号台风 " 桦加沙 " 登陆广东阳江,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3 级(40 米 / 秒)。疾风骤雨之后,东平镇村民发现,沿海数台风力发电机组倒塌。
据网络上流传的视频,受损风机上印有 " 中国华能 " 字样,所在地为华能雷平风电场,有倒塌风机的设备制造商为明阳智能(SH601615,股价 16.19 元,市值 367.76 亿元)。
多名风电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风电场实录最大风速达到 75 米 / 秒,强度远超风机设计标准极限,且风机运营年限较长,倒塌的确属于不可抗力。
行业人士表示实属天灾
据阳江当地媒体报道,华能雷平风电场总装机容量 17.85 万千瓦,为东平、新洲一带的沿海山地风电场,项目分四期建设,共有 109 台机组。项目首台风机于 2012 年 3 月 19 日并网,至 2022 年底累计上网电量约 30 亿千瓦时。
针对本次事故,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涉事风场采用陆上风电 1.5MW(兆瓦)机型,单机容量较小,其叶片长度、塔筒高度等参数均低于当前主流陆上风机水平,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该风场 2012 年投运后,已持续安全运行 13 年,制造商质保期于 2017 年结束,目前由业主委托第三方负责运维。
该人士进一步称,风电场实录最大风速达到 75 米 / 秒,远超风机当年设计标准极限,实属天灾。记者还了解到,台风期间风机还发生了线路掉电,理论上会影响机组采取抗风动作," 不过这次基本还是因为风太大 "。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向记者表示,本次倒塌的是早年建设的陆上风机,属于极端天气中的偶发事件。另外,如果一些区域遇到台风概率不大,出于成本考虑,陆上机组便不进行抗台风设计。
对于后续修复计划和损失详情,记者 9 月 28 日致电中国华能方面项目公司,接线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有相关管理制度,其无权限向记者回应。
上千台海上机组顺利 " 渡劫 "
南海海域风力资源丰富,近年来,海上风电开发进度加快。广东省预计,到 2025 年底全省海上风电投产规模将达 1500 万千瓦。
秦海岩表示,当前在台风频发地区的机组都有抗台风设计,海上风电机组在 " 桦加沙 " 过境时基本未受影响。记者多方了解到,在 " 桦加沙 " 冲击下,至少上千台海上机组顺利 " 渡劫 "。
据 " 广东阳江发布 " 微信公众号 9 月 27 日消息,多个海上风电场机组提前进入 " 抗台风模式 ",数百台风机在狂风袭击中安然无恙。有企业代表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台风过境期间,海上风电场区域最高平均风速 39.89 米 / 秒,瞬时最高风速达 56.8 米 / 秒。风机设计抗台风等级为 17 级,最高设计风速 77 米 / 秒。
面对超强台风,明阳智能方面向记者表示,广东、海南、广西等中国南海海域在运的 1345 台明阳海上风电机组直接或间接受到波及,均平稳通过台风考验,没有因台风出现设备受损等情况。
明阳智能举例称,公司某型号风机采用了单点系泊系统,可使风机在锚链牵引和翼型塔筒提供的气动升力共同作用下,像风向标一样随台风方向进行 360° 自适应偏航,使风轮始终精准对正来风方向。这一设计化解了台风带来的巨大载荷,更使支撑结构的极限载荷降低 40%。
面对因线路掉电带来的抗台风功能失效情况,明阳智能也有应对措施,公司采用了可远程启停及控制的备用电源,确保异常失电后机组仍能有效按抗台风指令执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