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十年前,科技股陷入低迷,随后 OpenAI 的 ChatGPT 横空出世,点燃了投资者热情。人们预计,到 2030 年,AI 将为全球经济带来 13 万亿美元的收益。此后,科技股总市值猛增 10 万亿美元。
然而,有一个事实越发清晰:大语言模型(LLM)似乎并不具备经济可行性,赚钱可能遥遥无期。
数据显示,2024 年 OpenAI 的营收只有 35 亿美元,成本却高达 50 亿美元,且亏损仍在持续扩大。最新预测认为,即使 OpenAI 真的在 2029 年之前实现盈利,累计亏损也会达到 1150 亿美元。
OpenAI 的亏损让亚马逊相形见绌。亚马逊成立第十年实现盈利,在此之前,累计亏损只有 30 亿美元,今年恰好是 OpenAI 成立的第 10 年。
为什么 OpenAI 持续巨亏?主要是核心产品 ChatGPT 定价过低,比成本低很多。
从另一个角度看,OpenAI 的商业模式只对云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建设商有利。分析认为,OpenAI 的定价只有成本的几分之一,这在经济史上尚无前例。即使 OpenAI 现在想提价,也可能会 " 杀鸡取卵 ",摧毁新生市场。
按照普遍的经济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AI 成本应该逐步下降,但实际并非如此。用户厌倦 " 幻觉 "(指 AI 生成虚假或错误信息的现象),需要更精准的模型和具有推理能力的模型。最终,虽然每 token(AI 领域衡量数据处理量的单位)价格下降,但为了精度的小幅提升,仍然需要消耗更多的 token。
GPT-5 曾经让行业备受期待,但它并未改变 AI 经济困境。用户发现,GPT-5 的精度并没有显著提升,为了降低成本,它将简单问题推给旧模型来解决。如果 OpenAI 想优化财务状况,提高定价似乎成了唯一出路。
还有另一种办法可以缓解经济压力,那就是选择 " 小型语言模型 "(Small Language Models, SLMs)。AI 企业可以将 OpenAI 模型应用于特定的数据集和问题范围,从而构建出一个 " 小型模型 "。
小模型的训练、更新和运行成本更低,DeepSeek 的开发思路基本遵循这一原理,它的核心技术围绕知识蒸馏与数据精炼展开,大幅降低成本,该方法被许多 AI 企业模仿。
尽管如此,小语言模型仍然无法化解 OpenAI 的亏损问题,只能稍微缓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