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叔写故事 5小时前
K签证,会让印度青年来中国抢工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在的微博热搜第一名,"K 字签证 "。

这本来是个吸引人才的签证,是中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结果现在硬生生被解读成了 " 要引入印度人 "。

让人不知道说啥才好。

究竟怎么回事呢?先给不了解情况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来龙去脉。

K 字签证,是我们国家近期新增的一种签证类型。

只有外籍青年科技人才,才能申请它。

成功获得 K 字签证的外国人,可以在中国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也可以进行创业、商务等活动。相较于现有的 12 类普通签证,它能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等方面为持证人提供更多便利。

刚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网友们都说这政策不错。

毕竟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多来些外国友人投资创业拉动 GDP,绝对是好事。

然而,印度《第一邮报》的一篇报道很快让国内舆论反转了。

他们的女主播在播报 K 签新闻的时候,做了一些不准确的报道。

告诉印度人说,中国的这种签证很灵活,允许多次入境和长时间停留;

申请人不需要中国雇主或者实体公司担保,还可以在中国参加商业活动;

最后,她呼吁屏幕前的 " 人才们 " 赶紧行动起来," 打包去中国 "。

就是这段话,引起了国内网友的警觉。

大家觉得,她这是在向印度大学生喊话,呼吁印度人放下 H-1B 情结,用 K 签进中国,然后占领中国的就业市场。

毕竟 QS 排名里,印度某些工科院校和中科大不相上下。印度年轻人找中介买个文凭,把自己打造成所谓的 " 青年科学家 ",然后钻空子来中国也不是不可能。

大家觉得,现在国内就业市场已经很卷了,咱自己培养的大学生都难找工作。

要是印度学生涌进来抢饭碗,那大环境怕是要比恒河水更耐人寻味了。

还有人翻出一篇信源不明的旧闻,暗示印度男性会组团跑来中国 " 吃绝户 "。

说着说着,更激进的质疑出现了:

然后,评论里不出意外地出现了抓间谍、抓特务的呼声:

类似的言论还有很多。

但这些质疑真的站得住脚吗?

首先,并不是什么臭鱼烂虾都能申请到 K 签的,官方表示会有严格的审核和选拔标准。

最关键的是,印度高知阶层会一股脑地涌入中国吗?

这种可能性不太大。

因为绝大多数能移民的印度知识精英都会说英语,不会说中文。

这种语言习惯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去欧美、澳洲、中东发展,而不是去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中国。

而且过去这些年,印度媒体长期抹黑中国,这让不少知识精英都对中国怀有负面的刻板印象。他们不相信 " 龙象共舞 ",也不愿意为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另外,收入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统计显示,2024 年,印度 H-1B 持有者在美国的年薪中位数是 9.5 万美元。

其中,近 12% 的人收入低于 7.5 万美元,47% 的人收入在 7.5 万至 10 万美元之间,另有约 40% 的人收入超过 10 万美元。

以亚马逊为例,去年亚马逊招募的印度籍员工的平均年薪是 89461 美元。这批印度人里,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年薪在 100000 美元到 225000 美元之间。

事实上,印度人一直是美国最有钱的族裔,几乎没有之一。

更别说印度现在经济增长迅猛,机会也很多。

那你说印度的 " 人才 ",凭啥要跑来中国抢你工作呢?中国现在工作很好找吗?

他们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不香吗?

一些网友认为:" 老外们只要有本科学历就能得到 K 签,来中国就业。"

这完全是曲解了政策。

此前主管部门明确指出:

" 外交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制定配套办法,明确申请 K 字签证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 做好 K 字签证签发和境内延期、换发、补发,以及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入境后停居留管理等工作。"

从这段表述就可以看出,外籍人士想拿中国的 K 签,不是带张洋学历来就行的,您得符合我们国家的 " 具体条件和要求 "。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又会生出一个新的困惑:我们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一直用的是 R 签,干嘛多此一举再设个 K 签?

其实最大的可能性,是方便那些海外的华人华侨回国创业就业。

比如一些已经移民的人想回来,或者一些在海外出生的人想来中国工作。

另外,R 签确实有一些与现实脱节的地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一位学者就撰文提到过:

" 现行 R 字签证依赖人工审核,审批程序冗长;且未能与国内需求相结合,同时各地‘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不同,导致 R 字签证存在地方执行不一致、市场导向性不足、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这位学者认为,如今各国都在用灵活快速的签证政策吸纳信息技术、生物医药、AI 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这种背景下,中国也有必要调整 R 签政策,让它更便宜行事,这样才能 " 抢 " 到人才,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产业升级。

另一位长期深耕《出入境法》的教授也在 10 多年前就提建议说,中国应当转变那种恐惧外国人入境居留的观念,通过立法吸引外籍优秀人才和外商投资。

他当时就特别提出,希望国家设立 K 签,并且附以优待,以此吸引全球英才。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K 签出现之前,相关领域的智囊进行过长期的研究、论证。

整套政策并不是一些网友说的 " 拍脑袋决定 "。

当然,专家们最后拿出的具体方案是什么目前还不知道,只能等待后续官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印度 签证 就业 gdp 准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