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慧莹
编辑 / 子夜
1981 年深秋,整个中国都 " 屏 " 住了呼吸。胡同里、弄堂中,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聚在一台台或黑白,或闪着早期彩色的 " 雪花点 " 电视机前。
当中国女排扣下决胜的一球,整个国家的欢呼声几乎要穿透那些小小的显像管屏幕。那一刻,简单的黑白屏幕既是凝聚民族情感的窗口,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记——我们见证了历史,却未能身临其境。
四十余年弹指而过,电视的进化史,就是一部现场的追逐史。从显像管笨重的 " 大屁股 " 到 OLED 极致的薄,每一次技术更迭,都让我们离 " 在现场 " 的梦想更近一步。
而今,在电视诞生百年之际,一场由 RGB 彩色背光技术引领的色彩革命,正试图为这场追逐书写新的篇章。
以往,从 CRT、LCD 到量子点和 OLED,日韩品牌几乎包揽了所有尖端技术的全球首发。但如今,在 RGB 彩色背光技术的全球角逐中,跑在前面开创、推动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客厅普及的,是中国品牌海信。
这不再是一场关于参数的内卷,而是一次关于如何让 " 极致画质 " 变得可感、可触、可拥有的商业实践。
色彩革命,
海信打响高端画质普惠 " 第一枪 "
把家打造成好莱坞片场,总共分几步?
2025 年 9 月 26 日,海信召开了秋季新品发布会,给出了答案——只需要一步,打开电视。
一块还原色彩的屏幕、几个立体环绕的音箱、随着场景动态调节亮度……当几大电影核心因素都聚集到一台电视上时,曾经停留在消费者印象中的场景,也逐渐变为现实。
这场发布会以 " 破峰者 " 为主题,不仅是一场产品宣讲,更像是一场技术宣言。
让想象成为现实的,是海信全新旗舰产品 U7S Pro,这是海信继超旗舰 UX 之后,推出的第二款 RGB-Mini LED 电视,也代表着海信向行业最高峰发起新一轮冲击。
据连线 Insight 了解,这款号称 " 全面超越 QD-OLED" 的产品,将海信 RGB-Mini LED 技术精髓进行到底,融合了海信畅销全球 75 国 U7 系列的爆品基因,被业内誉为 "2025 年最值得买的 RGB-Mini LED 电视 "。
海信 U7S Pro,图源海信官网
具体到现实体验中,这些参数绝对不是空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RGB-Mini LED 与传统电视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背光技术。
传统背光技术中,单色背光只能调亮度,二维控光难以兼顾亮度与色彩精度。但 RGB-Mini LED 不同,通过独立控制三原色芯片 RGB 的色彩和亮度,宛如调色师般让电视色彩空间突破了行业瓶颈。
比如在传统电视屏幕中,晚霞画面虽然清晰,但单色背光技术下,红色晚霞泛着灰白翳影;而透过 U7S Pro 屏幕,晚霞从橘红到玫红的渐变里藏着 108 阶色彩层次,暗部的云层边缘清晰可辨。
这背后,是海信王炸 " 双芯 " 的支撑。黑曜屏 Ultra 170Hz 面板之下,一边是信芯 H7 画质芯片实现光色同控,可达 3x10240 级分区控光;另一边是 RGB 发光芯片将有害蓝光降低 42%,能耗比传统 QD-Mini LED 低 40%。
实际上,U7S Pro 本月上旬在 IFA 上首发时,便引得市场广泛关注,被媒体视为 " 小 UX"。
更令市场惊喜的是,作为本次 " 破峰 " 行动的核心产品,U7S Pro 的 100 英寸新品首发价仅为两万元价格段。相比于 UX 十万元价格档位,普通消费者只需花费过去五分之一的价格,就能享受到色彩还原度、亮度和对比度跨越式提升的画质体验。
本质上,U7S Pro 的推出,是海信在高端电视市场的一场主动的 " 市场切割 " ——用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快速教育市场,抢占用户心智。
不难发现,在高端电视市场竞争日趋同质化的今天,海信没有选择在参数上堆料,而是坚持在技术上内卷。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海信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技术的价值不在于束之高阁,而在于触手可及。
值得一提的是,海信还在进一步推动其他显示技术的 " 接地气 "。在上一代显示技术 Mini LED 市场,海信发布了 E7Q,搭载了信芯 AI 画质芯片 H6 超频版,控光精度提升 16 倍,精准调度 4224 个物理背光分区,峰值亮度达行业领先的 XDR Pro 7000nits。
在产品线划分上,如果说 U7S Pro,是将 RGB 从技术奢侈品变成了消费升级品,那 E7Q 则展现出海信技术普惠的真材实料。
短短几个月,从 UX 的量产,到 U7S Pro 的亮相,海信正推动大屏显示从单色背光走向彩色背光新时代。更关键的是,掀起色彩革命之余,海信打响了高端画质普惠的第一枪。
高端电视的终极答案,
为什么是 RGB?
从年初 CES 到下半年的 IFA,两场消费电子风向标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明确的趋势——电视画质的技术主角变了。
站在聚光灯下的,不是 OLED,也不再是 Mini LED,而是 RGB-Mini LED。
9 月柏林 IFA 展上的一幕更具象征意义:三星 115 英寸 RGBMicro LED 电视标价 23.27 万元,索尼 RGB 原型机要等到 2026 年量产,而海信 U7S Pro 已在国内开启预售。
图源海信微信公众号
随着中国品牌海信领跑,三星索尼等国外品牌追随,全球巨头的集体押注,印证了 RGB 技术的行业地位,今年也被行业看作是 RGB-Mini LED 技术元年。
为什么是 RGB?
回答这个问题前,不妨跳出海信,先看下全球电视市场。俯瞰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电视屏显技术的每一次升级,都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
在消费细分化、个性化的驱动下,大屏化、MiniLED、AI 画质芯片已成为高端市场的 " 标配 "。这时候,消费者开始追问 " 更大之后是什么 "?
根据 2025 年中国家电协会的数据,超过 60% 的消费者在选购电视时盲目追求 "4K""HDR" 等营销标签,却忽视了真正影响体验的核心参数。殊不知,画质仍是电视最本质的竞争焦点,而想要实现画质的高度还原,核心在于对亮度与色彩的极致控制。
换句话说,把电视做 " 大 " 并非难事,把电视做 " 好 " 才是考验。这也是 RGB 成为液晶显示终极答案的本质原因。
试想一下,透过一块电视屏幕,我们能看到亚马逊雨林的鹦鹉羽毛在阳光下流转着金属光泽,叶片的脉络间藏着深浅不一的翠绿,连阴影里的苔藓都泛着湿润的灰绿。
这种回归光的本质技术源自电视背光里的 " 微观军团 "。数万颗微缩 RGB-Mini LED 芯片如同三色像素点阵列,直接投射红、绿、蓝光构建画面,而非传统电视用白光滤镜调和的色彩。
技术转变之下,RGB-Mini LED 实现了从单色背光到 RGB 多基色背光、从二维控光到三维光色同控的跨越,形成了超大色彩空间、超高色彩纯度、超广色彩视角。最重要的,在 " 三超 " 支持下,红绿蓝三原色真正实现 " 红得正、绿得准、蓝得透 "。
简单来说,RGB-Mini LED 就像用三原色画笔直接作画,而非在白纸上调色。
正是 RGB-Mini LED 技术的支持,海信最新推出的影游旗舰 E8S Pro 推出行业首发 Super 电影模式、支持炫彩刮削海报墙和游戏定制模式,同时支持 4K170Hz 原生刷新率和 0 delay 背光技术。
U7S Pro 喊出 " 怎么看,都精彩 " 口号的背后,也是 RGB 技术在支撑。比如在 178 ° 侧视角度下,RGB 技术的色彩衰减比传统 Mini LED 低 70%。此外,RGB 采用的无机材料还能解决 OLED" 易烧屏 " 的先天缺陷,后者采用的是有机材料,寿命短、易老化。
当电视尺寸的竞争触及物理天花板,画质的内涵战便悄然开启。RGB 技术之所以能成为高端代名词,正是因为它直击画质之本,从光之源头上,重新定义了 " 好色彩 " 的标准。
长期以来,显示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 " 真实 " 的追求史。从早期的 CRT 显像管,到液晶显示,再到 OLED,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在向着更真实、更沉浸的目标迈进。
从标准追随者到定义者:
海信如何炼成 " 真 RGB"?
关于 RGB 的讨论,由来已久。
早在 2004 年,索尼就提出过 RGB LED 技术理论,但受制于技术难题无法量产,海信的出现打破了行业疑虑,并引领了行业风潮。
具体到市场反馈上,其发布的旗舰产品 UX 已展示了技术肌肉。自上市以来,海信 RGB-Mini LED 电视 UX 在不到 4 个月的时间内,销量已经超过了上一代去年的全年销量。
图源海信官网
海信之所以能突破瓶颈,靠的不是单点技术突破,而是全链路的系统能力。
在芯片层面,海信自研芯片能力是掌握行业主动权的关键。
信芯 AI 画质芯片 H7 是 RGB-Mini LED 的 " 大脑 ",可以实现对每颗 RGB-LED 灯珠的分区控制,让它们按照指令精确发光;
RGB-Mini LED 发光芯片是 " 心脏 ",为画面显示提供高质量的 " 光能量 ",解决了传统 RGB LED 发光效率低、寿命短、色偏明显、色纯度不足等 4 大行业难题,率先达成三基色光源产业化。
如果说顶级的芯片为卓越画质铺设了 " 高速公路 ",那么智能算法就是精准指挥交通的 " 最强基站 "。在海信看来,唯有将 RGB 三原色发光芯片与光色同控芯片算法深度融合,才称得上真正的 RGB-Mini LED 技术,它实现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能耗上的高效精简。
将目光聚焦于色彩本身,背光是色彩的起点,其纯度决定了色域的边界。海信采用的 RGB 三基色芯片,能发出比传统量子点材料更纯净的光线,覆盖 100% BT.2020 顶级色域,让自然界中最细微的色彩差异都得以无损还原。
这个技术之下,以往容易被忽略的色彩细节都能被精准放大。孔雀羽毛上那一抹金属光泽的渐变,或是红酒在光影中流转的层次,都清晰无误地还原于眼前,实现了从 " 看得见颜色 " 到 " 看得清色彩细节 " 的跨越。
因此,评判 " 真 RGB" 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同时驾驭 RGB 三基色芯片与光色同控算法,实现从 " 有光 " 到 " 用好光 " 的质变。
技术最终服务于体验。在真实的家庭场景中,电视需要应对复杂多样的需求:观看电影时,需要平滑的色彩过渡以呈现导演的艺术意图;而切换到体育赛事时,则对动态画面的清晰度与流畅性提出极致考验。
这些体验的升级,并非来自简单的参数调整,而是源于海信信芯 AI 画质芯片的深度赋能。它依托百亿级星海画质大模型与海量影像数据库,实现了从感知场景到理解意图,再到精准渲染的全链路智能化,让每一帧画面都得到专属优化。
技术的成熟,最终要通过量产来验证。一台高端电视的背后,是跨越上游元器件、中游制造到下游销售的高效协同。
以海信为例,目前其在全球设有 30 所研发机构、36 个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形成全球 "5+1" 区域中心的研产销一体化布局。
这正是中国制造崛起的缩影。完整而高效的产业链条通力合作,确保了中国品牌能够第一时间以最优成本整合尖端技术与工艺,最终将兼具极致性能与出色竞争力的产品推向市场,兑现技术普惠的承诺。
概念的提出者或许能赢得先声,但标准的定义者才能赢得市场。海信不仅是技术的发布者,更是 " 真 RGB" 大规模量产标准的定义者。8 月以来,在中国品牌海信的带动下,三星、索尼都相继发布配备 RGB-Mini LED 技术的电视,进入这场技术竞赛中。
这场对 " 真 RGB" 的死磕,是一场关于芯片、算法与量产工艺的 " 铁人三项 ",它标志着中国彩电品牌从技术追随到技术引领的关键转身。海信的 " 破峰 " 之路,恰恰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缩影。
(本文头图来源于海信官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