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望财讯 前天
亏损激增29倍,新氧能否靠“底价童颜针”扭亏为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大望财讯 / 文

" 用跌破行业底价的童颜针,掩盖供应链断裂与品控失控的真相。" 近日,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氧高调发布 " 奇迹童颜 3.0" 产品,价格跌破 3000 元,创始人金星宣称此举是 " 以低毛利推动行业正循环 "。

但新氧这场低价狂欢的背后,可能是被主流厂商集体 " 断供 " 后的无奈妥协。此外,2025 年上半年新氧财务也呈现赤字——净亏损扩大至 6900 余万元,同比大致激增 2909%。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 从财务数据看,新氧正处于‘现金流快速消耗、核心业务下滑、新业务尚未盈利’的关键节点。在此背景下,‘奇迹童颜 3.0 ’更像是一场高风险的市场突围,而非稳健的战略推进。若产品因质量问题或合作方资质问题引发监管或舆论危机,可能加速其信任崩塌。"

合作供应商曾被行政处罚

2025 年 9 月 23 日,新氧发布新品奇迹童颜 3.0,以 2999 元 / 支的定价将万元级童颜针拉入 "3000 元时代 ",与当前市场上超万元的各品牌童颜针相比,其此次定价可谓是将价格打到了 " 深渊 "。

新氧将童颜针价格压至 2999 元,与其说是主动颠覆行业,不如说是被供应链逼到绝境的 " 求存 "。

在医美童颜针赛道,当前国内获批的 9 款产品中,艾维岚厂商控价 12800 元 / 支,丽真然 13800 元 / 支,即便是定价偏低的斯弗妍也未低于 1 万元。

而新氧的定价仅为行业均价的 1/4,创下历史新低,但这份 " 低价诚意 " 的背后,是两次低价尝试失败后被主流供应链抛弃的 " 破釜沉舟 "。

2025 年 4 月,新氧首次涉足童颜针领域,推出 1.0 版本,将普丽妍厂商控价 16800 元 / 支的产品降至 4999 元 / 支,直接打乱市场价格体系。

普丽妍随即发函要求下架,并终止所有供货合作,新氧首次童颜针低价尝试,因断货草草收场。

同年 6 月,新氧卷土重来推出 2.0 版本,将圣博玛旗下艾维岚产品从 18800 元 / 支压至 5999 元 / 支,同样引发圣博玛强烈反弹,不仅终止供货,还联合行业协会控诉新氧 " 低价倾销 "。

两次断货让新氧意识到,主流厂商绝不会容忍渠道商破坏价格规则,而此时线上信息服务收入持续下滑,线下诊所急需爆款产品引流。

无奈之下,新氧只能转向缺乏议价能力的中小厂商——西宏生物,但选择西宏生物,新氧主动品控又如何得到保证?

公开信息显示,西宏生物在 2025 年 5 月刚因 " 未按照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影响产品安全、有效 ",被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案处罚,没收金额 8064 元。

处罚决定书编号 " 苏药监械罚〔2025〕12 号 " 明确指出,西宏生物行为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与第二十条(生产过程应当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医美注射类产品直接作用于人体真皮层,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安全的核心——原料采购环节需确保透明质酸、微球等成分纯度达标,生产过程需维持万级无菌环境,出厂前需通过微生物、重金属等多项检测。

而西宏生物质量体系有所缺陷,意味着这些关键环节的某个部分可能处于 " 监管不足 " 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2023 年 7 月,新氧就在考察多家童颜企业后,选择与西宏生物合作,并取得新一代注射用聚左乳酸微球面部填充剂(童颜针)两款产品的独家代理,授权期限为十年。

今年 7 月,新氧与西宏生物就目前已下证的童颜针产品展开合作,为新氧做定制生产,虽然是 " 处罚在前、产品在后 ",但距离西宏生物被处罚仅经历两个月,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担忧。

柏文喜对此指出:" 低价虽然能短期吸引流量,但在医美行业,价格并非唯一决策因素,用户更关注安全性、效果和服务体验。若低价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反而可能损害品牌声誉。此外,低价策略容易引发行业恶性竞争,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半年亏损 6900 余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3 年 3 月,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创立,总部设在北京,2014 年 1 月,新氧获得 A 轮融资,投资方为经纬中国。

2016 年 3 月,新氧完成 C 轮融资,成为腾讯双百重点孵化项目;2017 年 12 月,完成 D 轮融资,并公布美学诊疗体系;2018 年 3 月,新氧完成 D+ 轮融资,创下当时医美行业单轮融资规模之最;同年 8 月,完成 E 轮融资,成为进入 E 轮融资的医美平台。

2019 年 5 月 2 日,新氧在美上市,成为互联网医美平台第一股;2024 年 11 月,新氧发布轻医美连锁品牌 " 新氧青春诊所 "。

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5 年 4 月新氧开启这场低价狂欢后,却连 " 以价换量 " 的基本目标都未达成,反而加剧了盈利压力。

据新氧 2025 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其连锁诊所业务毛利率仅为 24.3%,而医美行业注射类项目的普遍毛利率在 50% 以上,部分高端童颜针项目甚至超过 80%。

3000 元童颜针的仓促上线,可能是新氧试图挽救经营颓势的 " 最后一搏 ",但这难以掩盖其营收下滑、亏损扩大的核心危机。

据 2025 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新氧的总收入在 6.76 亿元左右,对比 2024 年同期的 7.25 亿元大致下滑 6.8%。

而报告期内,新氧净亏损在 6917.7 万元左右,对比上年同期 229 万元左右的亏损,扩大了约 29 倍,亏损幅度创下近三年新高,相当于每天亏损约 38 万元。

面对财务的一片 " 赤 " 字,新氧的脚步也愈加急切起来,子公司宣传风险、合规风险频频爆发,三个月内,就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

2025 年 6 月,新氧持股 42% 的上海星颖医疗美容诊所,因在大众点评平台发布 " 童颜针注射后可维持 5 年效果 ""100% 安全无副作用 " 等含有安全性保证的医疗器械广告,且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20 万元,处罚决定书编号 " 沪市监浦处〔2025〕152025000213 号 "。

同年 7 月,新氧全资子公司海南一线大咖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 " 新氧医美优选 " 发布 " 埋线提升术可消除所有皱纹 "" 热玛吉治疗后皮肤年轻 10 岁 " 等广告,因含有 " 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违反《广告法》第十六条,被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15 万元。

随后在同年 8 月,新氧持股 49% 的杭州联合丽格第六医疗美容医院,因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擅自开展病理科服务,为 2 名整形患者提供病理诊断,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被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警告并罚款 3 万元,同时被责令停止违法执业活动。

对此,柏文喜表示:" 这反映出新氧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内控和合规管理缺失。医美行业本就处于强监管环境,宣传违规、夸大疗效、资质不全等问题极易引发监管重拳。如果新氧不能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其品牌公信力将持续受损,用户流失和监管风险将同步上升,进一步加剧其经营困境。"

大望财讯  

微信号 :DW-news

新浪微博 :@大望财讯

微信联系方式 :Jinc0925

WANG QI HUI GU

往期回顾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氧 生物 奇迹 供应链 核心业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