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红 / 文
当人民币既能用于国家间的大宗贸易,又能服务于个人日常消费时,其国际化或许才真正具备了深度与韧性。
人民币的 " 批发与零售 "
一边是从 " 技术上线 " 到 " 制度成熟 " 的主动脉式演进,一边是旨在解决人民币跨境流通之渗透性的 " 毛细血管 " 的自然延伸;前者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十年砥砺征程,后者是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上线试运行。
2025 年 9 月 16 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第十四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指出,推动支付互联互通是实现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继今年 6 月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后,7 月底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已上线试运行。该网关秉持公共性、包容性和普惠性原则,支持符合条件机构接入开展跨境二维码支付业务。
正是在这一交汇时刻,人民币的角色悄然转变:从批发市场向零售市场渗透,从结算工具向完整货币功能延展。
无论是 CIPS 这条国家级的支付清算主干道,还是统一网关这类链接用户的数字触点,其本质诉求是一致的:通过制度和规则打造一套 " 可信、稳定、透明 " 的人民币跨境使用体系。
这一制度体系也在全球多个关键节点显现。
伊斯坦布尔,一则中央银行授权的公告,让人民币清算在这座连接亚欧大陆的古老城市悄然落地。
根据 2025 年 7 月 2 日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5﹞第 15 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工商银行(土耳其)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人民币清算行。
这是继中东、东盟、非洲、欧洲等区域之后,CIPS 在欧亚枢纽的又一关键落点。有分析人士指出,与此前签署的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不同,此次设立土耳其清算行,意味着人民币清算体系在东欧—西亚交汇地带实现了实质性突破。
7 月 9 日,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与埃及央行行长哈桑 · 阿布达拉见证下,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 " 跨境清算公司 ",负责 CIPS 系统运营)、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及苏伊士运河银行签署备忘录,鼓励中埃 · 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银行通过 CIPS 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
9 月 8 日至 11 日,跨境清算公司董事长汪洪波在厦门投洽会期间,与汇丰、厦门国际银行等机构洽谈合作。跨境清算公司以 " 十年发展 " 为主线,在 " 投资中国 " 展区集中展示 CIPS 的全球网络、创新产品与业务增长情况,并通过场景演示,展现其作为人民币跨境清算主渠道的核心价值,为 " 一带一路 " 倡议及实体经济提供坚实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持。
9 月 10 日,跨境清算公司发布的《参与者公告(第一百一十二期)》显示,2025 年 8 月,CIPS 新增 23 家间接参与者。截至当月末,CIPS 系统共有直接参与者 176 家、间接参与者 1552 家。
而 2015 年 10 月 8 日,CIPS(一期)系统上线运行时,仅有 19 家直接参与者和 176 家间接参与者。十年间,CIPS 参与者总数量增长近 8 倍。
" 哪里有人民币,哪里就有 CIPS 的服务。" 跨境清算公司如此宣示其使命担当,致力于将 CIPS 系统建设为人民币国际支付的 " 主渠道 "。
跨境清算公司正在经历其创立以来最为关键的 " 窗口期 " ——人民币国际化步入深水区阶段,对其规则与网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亚欧大陆的落子,激起人民币清算网络拓展的回响,这亦是中国在全球金融秩序中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注脚。
规则焕新
就在土耳其清算行公告发布同一周,7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这份规则共六章三十一条,是 CIPS 运行十年来的一次 " 制度升级 "。
起草说明指出:" 为适应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发展需要,中国人民银行组织修订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银发〔2018〕72 号),形成征求意见稿。"
这份规则是 CIPS 系统从最初 " 技术上线 " 转向 " 制度成熟 " 的重要里程碑。《征求意见稿》涵盖账户管理、业务处理、结算机制、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置等全流程要素,既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奠定标准化、合规化基础,也为下一阶段全球网络拓展提供了制度接口。
根据官方表述,CIPS(一期)的主要功能是便利跨境人民币业务处理,支持货物与服务贸易结算、跨境投资与融资、个人汇款等业务。CIPS(二期)将采用更节约流动性的混合结算方式,提高人民币跨境和离岸资金清算、结算效率。
与 2015 年 CIPS 一期上线所附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暂行规则》(银办发〔2015〕210 号)相比,2025 年的《征求意见稿》展现出更加模块化、精细化、国际化的制度安排,完成了从 " 接入指引 " 到 " 合规规范 " 的跃迁。
这份 " 操作手册 " 的发布,不仅为 CIPS 本身提供制度护栏,也为数字人民币、mBridge(多边央行数字货币平台)、全球直接清算等未来场景预留了接口,或成为中国金融基础设施走向全球的 " 制度通道 "。
从毛里求斯到土耳其
2024 年 11 月 8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与毛里求斯中央银行签署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这将有利于中毛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
如果说与毛里求斯签署的合作备忘录是人民币清算落子 " 南印度洋航道 " 的 " 信号灯 ",那么 2025 年授权中国工商银行(土耳其)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人民币清算行,则是一枚布局欧亚中枢的 " 制度桩 "。
土耳其不仅是 " 一带一路 " 沿线重要国家,同时也连接中东、欧洲与亚洲。在土耳其设立人民币清算行,会使 CIPS 清算网络在全球的时区、币种、制度适配度显著增强,有助于实现对欧亚大陆人民币使用的更高覆盖率与业务灵活性。
如中国央行曾言,CIPS 的建成运行是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民币国内支付和国际支付统筹兼顾的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CIPS 符合《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等国际监管要求,对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当前这一时间节点上,借助 CIPS" 直接参与 + 间接接入 " 的架构,是否可构建一张高效、安全、可控的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
2025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联合印发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提出,提升 CIPS 功能和全球网络覆盖。推动更多银行加入 CIPS,持续扩大 CIPS 网络覆盖范围。加强 CIPS 建设,完善系统功能,研究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为人民币计价的全球贸易、航运及投融资提供安全高效的结算清算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涂永红指出,在金融数字化、国际支付体系不断改革的新时期,CIPS 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自 2021 年以来,陆续推出港元业务、CIPS 汇路指南服务、CIPS 数据洞察、直参轻量化接入方案等新产品、新服务。随着 CIPS 的参与机构类型更加多元,CIPS 还提供了多种可选接入方式。她认为,这能帮助 CIPS 更快、更多地接入境外参与者,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十年纵深
回看 2015 年 10 月 8 日,CIPS 一期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彼时的官方表述是:" 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首批参与银行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商银行,以及汇丰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渣打银行(中国)、星展银行(中国)等 19 家境内中外资银行。此外,同步上线的间接参与者包括位于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的 38 家境内银行和 138 家境外银行。参与者范围覆盖 6 大洲 50 个国家和地区。
十年后,CIPS 系统参与者分布在全球 122 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可通过 5000 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覆盖全球 189 个国家和地区。
十年来,CIPS 系统从 " 一期实时全额结算 " 为主的试运行,到配合自由贸易账户、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以及全球清算网络接轨,其已从功能单一的清算通道,进化为支撑中国金融 " 出海 " 战略的制度支柱。
从体量来看,仅 2024 年,CIPS 系统全年累计处理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金额达 175 万亿元,同比增长 43%;系统累计处理总额已突破 600 万亿元。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日益丰富、全球接入意愿持续增强、人民币支付 " 主渠道 " 定位愈发显著。
当前,CIPS 不仅在技术标准上对接国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亦在制度机制上尝试趋同于国际大型支付清算体系的运行规则。上述《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或是对这一 " 金融基础设施 " 建设十年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制度性回响。
CIPS 的 " 长成 ",既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技术成熟,亦是金融开放制度设计的深度跃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