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前天
暴涨1000%!碳化硅龙头真能浴火重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Wolfspeed 股价飙了 10 倍!" 最近碳化硅圈的消息让投资者眼前一亮,可老股东却笑不出来——这 1000% 的涨幅,是破产重组后 " 旧股全额注销、新股重新定价 " 的表观数字,绝非真金白银的收益。

曾几何时,Wolfspeed 是碳化硅 " 全球一哥 ",手握 200 毫米晶圆独家技术,订单接到手软。但 2025 年上半年,前管理层盲目扩张让它陷入破产保护,市场满是 "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 的嘲讽。如今重组落地,股价数字看似逆袭,可剥去 " 数字外衣 ",它是真止血,还是仍在债务泥潭里挣扎?重组后的降本、技术家底与订单潜力,才是 " 浴火重生 " 的关键。

01

" 破产倒计时 " 到 " 数字狂欢 ":重组拆了哪三颗 " 炸弹 "?

去年此时的 Wolfspeed 堪称 " 内忧外患 ":莫霍克谷工厂 200 毫米晶圆利用率跌到 20%,开着机器就亏;2025 年 Q3 单季净亏 2.86 亿,毛利率 -20.8%;5.75 亿可转债违约,现金流濒临断裂。市场等着看 " 龙头退市 ",可短短数月,重组让它 " 改头换面 " —— 9 月 29 日退出破产保护,股价飙出 10 倍(需明确:这只是新股换旧股的表观涨幅,非实际收益),背后是三个扎实的 " 拆弹 " 动作:

1)债务砍半:短期不用 " 卖厂偿债 "

重组前,Wolfspeed 背着 65.7 亿巨额债务,利息压得喘不过气。如今总债务砍去 46 亿,只剩 19.7 亿,到期日统一延至 2030 年。虽资产负债率仍 106.5%,但 15.75 亿现金能撑 8.5 个月运营(Q2 仅够 5 个月);更关键的是,《芯片法案》2.5 亿补贴获批基础还在,年底前到账 50% 的概率超 60%,现金流安全垫厚了不少。

2)新 CEO 降本:已见止血迹象

前管理层 " 只会扩产能、不会管成本 ",新 CEORobertFeurle(美光、英飞凌背景)一上任就 " 做减法 ":关停不赚钱的 150 毫米工厂与德国项目,裁掉 20% 员工(1180 人),年省 2 亿;给莫霍克谷工厂装 AI 缺陷检测系统,设备效率(OEE)涨 8 个百分点,Q3 毛利率从 -25.3% 追到 -20.8%。虽仍亏损,但 " 降本扭亏 " 的方向已清晰。

3)强援入股:不只是给钱

重组后旧股注销,车规龙头瑞萨持股 38.7%(第一大股东),投资机构 Apollo 持股 18.5%。瑞萨直接引荐 3 家欧洲车企客户,供应链协同降 10% 原材料成本;Apollo 帮着优化债务,将到期日延至 2030 年。最关键的是,200 毫米晶圆核心技术团队留存率超 90% ——没这拨人,再重组也白搭。

02

别被 "10 倍 " 晃眼:它的 " 硬核家底 " 还在吗?

市场总说 "10 倍涨幅是炒作 ",却忽略 Wolfspeed 手里的 " 硬通货 " ——技术与订单。即便市占率从 80% 跌到 33.7%,它的护城河仍没被攻破。

技术:全球独有的 200 毫米量产能力

它至今是全球唯一能规模化量产 200 毫米碳化硅晶圆的企业:良率 75%,第四代 MOSFET 性能比行业高 15%-20%。反观中国企业,12 英寸产线还在试产(良率约 50%),追上至少需 12-18 个月。更关键的是,Wolfspeed 在研发 8 英寸超薄晶圆,计划 2026 年量产,届时单位成本再降 30%,技术壁垒又厚一层。

订单:藏着两笔 " 关键增量 "

市场盯着 " 大众暂停订单 " 说事,却没注意这仅占营收 15%,且是短期调整。真正的机会在两处:一是欧洲车企数十亿美元长单,已进入样品验证,2026 年 Q1 可批量供货,落地后能贡献 15 亿营收(占明年目标 30%);二是英伟达合作,虽暂未盈利,但 RUBIN 处理器对碳化硅基板需求明确,2026 年量产可消化莫霍克谷 30% 剩余产能,给利用率上 " 保险 "。

03

4 倍 PS 藏机会?盯紧三个 " 反转密码 "

Wolfspeed 当前 4 倍 PS,比中国同行 8 倍低一半,这折价是机会还是陷阱?毕竟 10 倍涨幅只是数字游戏," 真反转 " 得看三个节点:

短期(3-6 个月):盯紧 " 生死线 "

莫霍克谷工厂利用率能不能从 30% 往上提(新管理层 Q4 有明确目标)?若能达标,毛利率可升至 -15%,亏损收窄;另外,《芯片法案》补贴年底前若部分落地,现金流覆盖能延至 12 个月。这两个信号兑现,估值逻辑会从 " 担心风险 " 转向 " 看到改善 ",PS 有望修复至 4.5~5 倍。

中期(12-18 个月):看订单 " 定海神针 "

欧洲车企长单若明年初批量供货,叠加英伟达订单落地,全年营收有望冲 50 亿;产能利用率到 60%、单位成本降 20%,毛利率能转正至 5%-8%,实现盈亏平衡。估值上修到 6~7 倍 PS,再结合订单集中放量,那么市值空间或许能有几倍呢!

长期(2-3 年):靠技术 " 守护城河 "

8 英寸晶圆 2026 年量产后,成本再降 30%,能缩小与中国企业的差距;若市占率从 33.7% 回升到 38%,叠加行业 30% 年均增长,从困境反转走向真正成长

当然,风险也得提:中国企业 12 英寸产线明年量产或引发价格战(衬底价降 10%-15%),补贴延迟会影响产能爬坡。但这些风险已部分反映在估值里,比破产前 " 看不到头 " 的亏损,风险收益比已改善不少。

Wolfspeed 的 1000% 涨幅,终究是新股换旧股的数字游戏,更像破产后的 " 数字重估 " ——债务减了、成本降了、有了靠山,但这些只是 " 活下去 " 的基础,不是 " 活得好 " 的终点。

真正的 " 浴火重生 ",靠的不是股价数字,而是产能利用率提升、订单落地与技术迭代。对投资者来说,与其被 "10 倍 " 吸引,不如盯紧 Q4 利用率、年底补贴、明年 Q1 订单。若这些节点兑现,这家龙头或许能重拾 " 狼性 ";若只停留在 " 数字好看 ",这场 " 重生 " 可能只是另一场泡沫。

毕竟,资本市场认的从来不是账面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业绩。

注:文中所涉公司仅为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决策前请务必结合独立研判。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破产 晶圆 瑞萨 apollo 英飞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